◎郭華婕
讓自主學習活躍語文課堂
◎郭華婕
現在的語文課堂是學生的,而不是教師的,教師應該提供一個平臺為學生與學生的互動鋪路,如果想完成預設的教學目標必須要雙方共同參與,教師創設和諧的課堂氣氛,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能激勵教師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這樣的課堂才是積極的,達到共贏的目的。
在課程改革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工作的中心,通過語文的實際教學,培養學生創新的意識和動手能力。
現在的語文課堂是學生的,而不是教師的,教師應該提供一個平臺為學生與學生的互動鋪路,如果想完成預設的教學目標必須要雙方共同參與,教師創設和諧的課堂氣氛,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能激勵教師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這樣的課堂才是積極的,達到共贏的目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資助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的自主學習的情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知識的傳授不是目的,而是利用知識的學習激活了學生學習的欲望,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
如:教學《陶罐和鐵罐》的時候,陶罐和鐵罐不同的語氣被描寫的活靈活現,不難理解,所以,讓學生表演就成為了讓學生品味文章感情變化的平臺,有了這個平臺,讓學生在表演中對于兩個罐子的神態動作產生了疑問,讓學生能夠在準備表演的過程中,自動自覺的去討論,揣測人物的動作、神態、語氣,這樣比教師課堂講授要好的多,而且也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慢慢的養成品味對話描寫,體會文章內涵的習慣。這樣的教學會引起學生討論,學會質疑,要經過激烈的討論才能最終得出結論,這就是學習的過程批判性的接受知識,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培養。
傳授者的角色不應該是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反而更應該是一個引導與合作者。教學不是一個告訴的過程,體驗、探究與感悟更應該放在首位。舞臺越大,越能跳出華美的舞蹈。
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讓學生根據目標做導向,更要善于創設各種條件,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學生互相交流和切磋的機會,在學生互相合作的過程中,體驗更多的樂趣,分享自主,互相幫助中獲取快樂。在教學活動中,經常采取的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編排小組要經過深思熟慮,就近座位的四個同學一定要能夠配合,讓每一個學生在小組中都充滿機會,從而能夠自主的獲取知識。教學的過程中,指定組長負責學習討論活動的開展,讓小能手的作用起到淋漓盡致。在全體交流的時候,以小組為單位,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可是有主要發言人,也可以輪流,其他成員補充等形式。這樣,學生才有展示自己的機會。
另外,還可以開展多姿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比如:制作手抄小報、讀書筆記交流、詞語接龍、故事會等等,都是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為孩子們指導方向,引導學生閱讀有關于歷史、地理、文學等方面書籍,讓孩子們在書本和報紙結緣。
網絡也是學習的良好途徑,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獲得豐富的知識,這樣,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得到鞏固,自主學習得到課外延伸,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是為了不教。”不斷的更新知識,是我們需要面對的問題。我們的責任主要在于授之以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自主學習才是學生的根本,樹立一種學習的觀念,比傳授知識更加重要。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基礎知識的基本方法,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知道利用自己已經具有的條件去解決問題,認識新事物,一節好的語文課,不是看教師給學生多少知識,而是看學生會了那些,會舉一反三的時間應用,讓學生可以去有的放矢的擴展自己的知識。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一些歸納的幾條方法,自主學習,實踐運用,在教學中的具體做法有很多,在這里就不一一列舉。
綜上所述,“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學生能夠成為學習的主人,主動學習,主動尋求發展,真正成為一個終身學習的人。作為教師應該把愛心和耐心給學生,把讀書和思考的時間還給孩子,讓學生慢慢的掌握學習的方法,讓每一節語文課都能煥發活力。
(作者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老龍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