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敏
傳統文化傳承與圖書館
◎梁思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語言習慣、文化傳統、思想觀念、情感認同的集中體現,凝聚著中華民族普遍認同和廣泛接受的道德規范、思想品格和價值取向,具有極為豐富的思想內涵。圖書館作為保存、傳承、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場所,有責任和義務在弘揚、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發揮積極作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五千多年我們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是民族在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對于幾千年來維系中華民族精華之源泉,深蘊著豐富營養成分的中國傳統文化以其獨有的民族特性深深影響著中華民族的發展,圖書館作為保存、傳承、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場所,有責任和義務在弘揚、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發揮積極作用。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中國古代社會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比較穩定的文化形態,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這個思想體系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科學精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凝聚之學,中國傳統文化是內部凝聚力的文化,這種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諧,把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群體、人與自然有機地聯系起來,形成一種文化關系;二是兼容之學,中國傳統文化并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盡管在中國古代對外交往受到限制,還是以開放的姿態實現了對外來佛學的兼容,三是經世致用之學,文化的本質特征是促進自然、社會的人文之化,中國傳統文化突出儒家經世致用的學風,它以究天人之際為出發點,落腳點是修身、治國、平天下,力求在現實社會中實現其價值,經世致用是文化科學的基本精神。
習近平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不忘本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圖書館作為保存、傳承、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場所,有責任和義務在弘揚、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發揮積極作用。對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圖書館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應擔當起時代賦予圖書館的歷史使命。
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其成就影響深遠,舉世矚目。集結了人類智慧結晶的圖書館,作為知識的信息中心和中轉站,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保存、傳承和發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作為保存文明、傳播文明的機構,圖書館不僅是傳統文化的保存者,更應是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具有保存人類文化遺產、開發信息資源、參與社會教育的職能。圖書館是傳統文化的重要集散地,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中還具有宣傳、價值導向、精神陶冶等功能。圖書館應以豐富的典藏為依托,以數字化信息服務為手段,深化圖書館的職能,通過宣傳、引導和激勵讀者,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語言習慣、文化傳統、思想觀念、情感認同的集中體現,凝聚著中華民族普遍認同和廣泛接受的道德規范、思想品格和價值取向,具有極為豐富的思想內涵。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的傳承,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應以科學發展的觀點和創新精神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使其成為中國文化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的主流。圖書館應以豐富的典藏為依托,以數字化信息服務為手段,深化圖書館的職能,著力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多元支撐,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建設適應時代需求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網絡平臺。利用現有全國文化資源共享工程、數字圖書館等數字文化惠民工程的數據資源,打造有廣泛影響的傳統文化特色平臺;開設傳統文化專欄;選取一批有代表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詩文,建設中華經典資源庫。利用互聯網、圖書館主頁、博客、微博、Q群、微信、論壇等媒體平臺推送圖書館傳統文化服務信息,使讀者及時、直接地獲取傳統文化的各種信息,與讀者進行互動,同時進行用戶需求挖掘與提取。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網絡傳播,加強傳統文化與讀者之間的聯系和互動。
充分發揮家庭在中華傳統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組織開展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的傳統文化體驗、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志愿者服務和公益性活動,踐行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倡導家長通過言傳身教,形成愛國守法、遵守公德、珍視親情、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的良好家風,營造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家庭教育氛圍。
建立傳統文化志愿者團隊。引入傳統文化專業人士、社會人士、讀者等參與圖書館傳統文化傳承工作,建立傳統文化志愿者團隊。設立專門部門或人員負責組織管理,根據志愿者的專業、技能、能力等進行合理分工,組織開展各項傳統文化傳承工作。加強讀者和廣大市民參與傳統文化傳承工作參與度。
構建互為補充、相互協作的合作機制,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推廣。與博物館、檔案館、紀念館、文化館、美術館、教育局、出版社、媒體等單位進行合作,對傳統文化和藝術進行挖掘、整理和研究,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活動。結合傳統節日、歷史事件、名人記事、文化經典、傳統工藝等,以及結合各行各業的特性和現今社會的各種表象,開展各種主題教育、專題講座、理論研討、志愿服務、文化藝術鑒賞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活動。例如:根據各民族傳統節日的特點,開展傳統文化、禮儀和節慶活動,了解傳統習俗的文化內涵,引導大眾尊重各民族傳統文化習俗,珍視各民族共同創造的中華優秀文明成果,培養作為中華民族一員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五千多年我們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是民族在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凝聚著中華民族普遍認同和廣泛接受的道德規范、思想品格和價值取向,具有極為豐富的思想內涵。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的傳承,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圖書館作為保存、傳承、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場所,有責任和義務在弘揚、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發揮積極作用。依托豐富的典藏,以數字化信息服務為手段,深化圖書館的職能,著力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多元支撐,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使其成為中國文化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的主流。
(作者單位:珠海市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