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樂 何代蘭
呼吸內科護理安全隱患與對策
◎吳麗樂 何代蘭
近年來,我國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越來越高,并且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多為年齡偏大者、多為慢性疾病,病情相對復雜,且遷延不愈、反復發作,隨著呼吸內科患者的增多,加強護理工作顯得非常有必要。然而,呼吸內科護理工作存在安全隱患的現象非常普遍,主要原因在于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不強、缺乏與患者的溝通、缺乏風險意識等等,為此我院提出了相應的防范措施,為了證明防范措施的有效性,本文選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間呼吸內科收治的患者200例,作為觀察組。選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間呼吸內科收治的患者20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觀察組實施護理安全隱患防范對策,對照組為常規護理模式。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程度以及患者護理安全隱患發生率,希望對防范措施的進一步提高有推動作用。
為了避免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一定要加強對護理工作的研究,為此我院呼吸內科針對護理安全隱患提出了相應的防護對策,并且取得了非常不錯的臨床效果。本文從呼吸內科護理安全隱患分析及防范對策出發,再對呼吸內科護理安全隱患防范對策有效性進行分析探討。
護理安全隱患分析。呼吸內科安全隱患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醫護人員沒有一個良好的風險意識,各項工作沒有嚴格按照相應的規章制度去執行,具體包括:文件的記錄,常出現涂改、錯記、漏記等狀況,記錄相對混亂;無菌操作方面,沒有形成良好的無菌操作意識,針對無菌操作的各項工作都不規范,沒有按照相應標準去執行,尤其對于侵入性細菌重視程度不夠,因此極容易導致感染的發生。
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的交流、溝通嚴重不足。在日常工作中,醫護人員的工作內容非常多,并且繁雜,因此導致醫護人員對患者的治療、護理以及檢查出現紕漏,如患者遺漏服藥、遺漏檢查等等現象。另外,由于疏忽與患者的溝通,導致醫護人員不能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與心理情緒,因此導致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服務極度不滿。
針對突發事件應對能力不強。醫護人員當碰到緊急事件時,對臨床醫生的搶救與治療配合度嚴重不默契,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防范對策。針對上述呼吸內科護理存在的安全隱患提出以下防范對策:
建立健全完善的規章制度,在完善的規章制度下,定期對醫護人員進行培訓,提高規章制度的執行力,將工作中應該遵守的各項程序真正落實。在文件的記錄上,一定要保持仔細、認真的工作態度,保障其真實性,不可隨意涂改。為了減少院內感染,加強醫護人員的無菌操作意識。總之,一切工作都必須在規章制度下執行,實施賞罰分明的工作原則。
護理人員必須要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這樣才能夠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心理狀況,一旦出現異常可做及時排除與疏導。心理狀況的疏導,對患者身體機能的恢復以及對醫務人員治療與護理的配合程度有重大幫助。
針對科室內儀器、各種急救設備、藥物儲備要做定期的檢查與維護。這樣當患者出現突發狀況時,醫護人員能夠有效配合臨床醫生的搶救與治療。
為了證明防范措施的有效性,本文選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間呼吸內科收治的患者200例,作為觀察組。選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間呼吸內科收治的患者20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觀察組實施護理安全隱患防范對策,對照組為常規護理模式。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程度以及患者護理安全隱患發生率。
一般資料。無論觀察組還是對照組均將有精神疾病患者、意識障礙患者排除。觀察組中,有102例男性患者,98例女性患者,年齡45~76歲,平均年齡為59.5歲。對照組中,108例男性患者,92例女性患者,年齡46~78歲,平均年齡57.9歲。兩組患者無論年齡和性別均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統計學分析。所有患者數據的處理與分析全部利用SPSS18.0軟件進行相應的統計。采用x2檢查作為組間比較,采用百分比表示計數數據。以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對照組護理安全隱患包括:院內感染20例、滑到6例、墜床8例,安全隱患發生率為19%。觀察組安全隱患包括:8例院內感染、4例滑倒,安全隱患發生率為6%。由此可以看出對照組安全隱患發生率明顯高于觀察組,切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另外,對照組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為75%(150/200),觀察組患者滿意度97.5%(195/200),由此可以看出對照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明顯低于觀察組,且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由于呼吸疾病患者大多都是老年人,身體素質相對虛弱,再加上多為慢性疾病,如果護理工作不到位,將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隱患。呼吸內科護理存在安全隱患的人主要原因在于,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不強、缺乏與患者的溝通、缺乏風險意識等等,為此我院呼吸內科針對護理安全隱患提出了相應的防范對策,并取得非常顯著的效果,通過有效的防范措施可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程度以及降低護理安全隱患發生率。
(作者單位:海軍安慶醫院呼吸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