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要樹立根基意識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城市化率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將擇城而居,與日俱增的人口壓力將對城市環境造成威脅,守護城市發展的根基,是城市追求和諧、智慧、綠色、生態的前提。
9月28日,社科院在京發布的《中國健康城市建設研究報告》指出:生物多樣性保護是城市賴以發展的基礎。用生物多樣性保護思想來發展城市,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發展和建設城市要借鑒全球城市發展的經驗,要真正遵循城市發展規律,讓城市發展走上可持續之道。當前,城市人口迅猛增加,大量外來人口流入城市;城市發展使生境破碎化;城市發展造成環境污染嚴重;外來物種入侵影響城市生物物種,這些因素均威脅著城市的生物多樣性和長久健康。
縱觀國內外,重視生態系統已成為城市建設的共識。新加坡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致力于創造“花園城市”,經過近50年的園林建設和“花園城市”建設,已經成為一個綠色國際化大都市,城市居民的生態居住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在國內,為了保護杭州西湖生物多樣性,杭州市政府20年前就策劃并實施了西湖綜合保護工程。
不只生物多樣性,水、土、空氣等既是維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元素,更是發展之基的基礎,隨著《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污染防治防治行動計劃》的相繼出臺,環境保護問題導向意識逐步加強,“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成為中心工作,對生態環境將傾注更多的力量,采取更為多元的治理措施。
樹立發展根基意識,是尊崇自然的體現,這種意識也不應僅僅局限于城市。不難預測,未來農村將進一步城鎮化、工業化,污染防治的速度能否跟上工業化的速度成為未來農村綠色發展必須要重視的問題之一。農村發展應充分借鑒城市經驗,將根基意識、生態意識植入發展始終,做好總體規劃,充分發揮后發優勢,避免步入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