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尤其是公司信用類債券市場快速發展,債券融資在社會融資中的占比越來越高,對于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支持重點領域、重點項目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2015年的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數據中,企業債券已成為僅次于人民幣貸款的第二大品種。作為債券市場主管部門之一 ,國家發展改革委2015年主要開展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不斷強化企業債券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核心定位。201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共核準企業債券7166.4億元,略高于2014年的水平,實際發行企業債券4931.02億元。與往年一樣,2015年我們核準的企業債券資金主要用于基礎設施領域和民生領域。其中,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設2002.5億元(包括棚戶區改造929.6億元),占27.9%;用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2270.94億元,占31.7%;用于城市停車場、城市地下綜合管廊、供水管網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779.99億元,占10.9%;用于園區基礎設施建設455.02億元,占6.2%;用于環保、旅游、養老等產業項目977.15億元,占13.6%;用于支持小微企業發展280.7億元,占3.9%。2015年,央行連續降準降息,債券市場流動性相對充裕,企業發債利率明顯走低,債券發行利率較2014年下降了1%~1.5%,為實體經濟節省了大量融資成本。
二是大力推進改革,科學設置發債條件。為更加有效地發揮企業債券的直接融資功能,充分發揮企業債券在促投資、穩增長中的積極作用,在加強市場監管、強化償債保障、嚴格防范風險的基礎上,先后出臺了《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充分發揮企業債券融資功能支持重點項目建設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通知》(發改辦財金〔2015〕1327號)、《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簡化企業債券審報程序加強風險防范和改革監管方式的意見》(發改辦財金〔2015〕3127號)等文件,科學設置發債條件,優化審報流程,大力支持市場化運營、資產真實有效的企業以自身信用為基礎發行企業債券融資,支持企業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第一,大幅簡化申報程序,取消了省級發改委的預審環節,改為轉報,地市和縣級發改委的轉報環節也全部取消;第二,縮短審核時間,將審核時間從3個月大幅縮減至30個工作日以內;第三,精簡申報材料,減輕發行人負擔;第四,規范發債條件,取消了一系列與地方政府財力、負債率掛鉤的限制性條件和指標限制;第五,增強債券資金使用靈活度,提高使用效率。我們將主要從強化信息披露、強化中介機構責任、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加強信用體系建設等方面,做好企業債券發行管理的有關工作。
三是積極推進企業債券品種創新。積極推進符合實體經濟需求的債券品種創新,先后印發了城市停車場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養老產業、雙創孵化、配電網建設改造、綠色債券等專項債券發行指引。專項債券是國家發展改革委為國家十一大投資工程包和六大消費工程等重點項目創新投融資模式,在企業債券制度框架內“量身定制”的債券品種,主要是針對相關行業和產業發展特點,統籌各項債券支持政策,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相關領域并發揮示范引領效應。
此外,充分發揮國家發展改革委作為投資主管部門和企業債券主管部門的雙重優勢,積極探索以項目公司為主體開展融資,設計了項目收益債券品種,并印發了《項目收益債券管理暫行辦法》。與普通債券相比,項目收益債券以項目未來的收益作為還本付息的基礎,以資金的封閉運行保證收益優先償債,不受項目實施主體自身條件的限制,有利于優質項目突破實施主體資質的限制,實現大規模、低成本融資,也更有利于地方城投公司拋開歷史包袱,輕裝上陣,實現轉型發展。
四是利用政務服務大廳,實現陽光審批。2014年12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政務服務大廳正式運行,企業債券作為行政許可事項率先進入政務服務大廳受理和限時辦結。截至目前,我們受理的全部企業債券均是在規定時限內辦結,審核效率大幅提高,也得到了發行人、中介機構、地方政府等社會各方面的認可,樹立了企業債券核準政務服務的新形象。為做到陽光審批,我們為申請人提供了高效、便捷、透明的受理、查詢和溝通渠道。企業債券發行核準實現了前端網上預約受理,以及核準文件印發后第一時間以手機短信和電子郵件的形式通知聯系人。各申請人還可以通過政務服務大廳的自助設備和網站進行查詢,查看下載《受理告知書》、反饋意見等即時信息。
五是積極探索企業債券審核制度改革。為進一步實現“自由裁量權歸零”,國家發展改革委在繼續承擔企業債券受理、審核和監管責任的前提下,將企業債券審核中的合規性審核、財務指標審核等技術評估工作委托第三方市場專業機構負責,并建立了完善的技術評估規則。國家發展改革委則集中精力主要負責品種創新、準入和信息披露相關規則的制定以及事中事后監管。
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推進股票和債券發行交易制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杠桿率”。國家發展改革委作為宏觀調控綜合部門以及企業債券主管部門,下一步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重點圍繞“一帶一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等重點工作,充分發揮企業債券融資功能,進一步推進改革、推進創新、推進雙向開放,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中發揮更大作用。
責任編輯:陳寧 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