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綠色裝點巴山蜀水
【開篇的話】
綠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大自然的底色、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習近平總書記曾擲地有聲地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從價值觀、發展觀的高度深刻闡述了綠色發展的重要性。
綠色發展也是世界潮流。聯合國倡導世界各國推行“綠色新政”,世界許多國家都把綠色發展作為國家發展戰略。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將全球氣候治理的理念進一步確定為低碳綠色發展。在全球攜手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走綠色低碳循環的發展道路勢在必行。對此,省委十屆八次全會站在為全川人民謀取生態福祉的高度,審議通過《中共四川省委關于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四川的決定》,既提出了綠色發展的新目標,又指明了綠色行動的路線圖。目的就是要在新的歷史時期把綠色發展理念植根于全省干部群眾心中,把綠色發展作為四川長遠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之舉。
要推動發展觀念向生態優先轉變,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始終把環境保護放在首要位置,做好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的“加減法”,全面增強自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為保護長江母親河、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要推動產品供給向優質環保轉變,創造更多生態環保、安全高效的產品,進一步從綠色供給端推進產業結構優化,糾正自然資源功能錯位和產品錯位,生產更多對接市場需要的優質綠色產品,培育綠色發展新引擎。

金色蝦拉沱 。 供圖/爐霍縣委宣傳部
要推動生產方式向節約高效轉變,形成綠色生產方式,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形成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
要推動城鄉建設向和諧相融轉變,建設生態文明美麗家園,重視經濟活動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統籌保護和擴大綠色空間,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讓廣大城鄉群眾生活在更加舒適優美的環境之中。
要推動生活方式向綠色低碳轉變,要從機關帶頭抓起、從學校教育抓起、從市民公約和村規民約抓起,把綠色低碳理念滲透進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營造綠色發展人人有責、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良好社會風尚。
要推動治理模式向依法治理轉變,不斷健全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的體制機制,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綠色發展理念和實踐落地生根。
彰顯歷史擔當,蘊含治理智慧。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四川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場黨委政府的躬行實踐,也是一次全川人民行為模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綠色革命”。
讓我們上下一心,久久為功,用綠色裝點巴山蜀水,堅決守護綠水青山,讓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把四川建設成為美麗中國的亮麗名片。(責編: 裴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