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劉艷梅
引發熱議的旅游“黑名單”
· 文 劉艷梅

再過一個月,就是國人從年初就開始盼望的國慶黃金周了,趁著難得的長假,約上三兩親友一起出游是大家的首選。旅游本是愉悅身心的好方式,然而,各個旅游景點,總會出現諸如游客亂扔垃圾、旅游經營者欺詐游客等讓人不悅的不文明行為。
今年5月底,最新發布的《國家旅游局關于旅游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規定,游客損毀、破壞旅游目的地文物古跡,破壞公共環境衛生、公共設施等九類行為將被納入“旅游不文明行為記錄”。而不良記錄將會影響到游客再次旅游,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到銀行信貸、出境等。
就在今年6月,國家旅游局公布一份“最惡劣不文明游客黑名單”,有19條記錄20個名字,引發國內輿論廣泛關注,其中四川籍游客有6名。這19條“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涵蓋干擾航空運輸安全、赴國外旅游干擾當地機場工作人員及領隊履行職務、辱罵毆打導游、攀爬損害景區景觀等4類行為。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風景區旅游已成為大家休閑度假的重要方式,但從埃及神廟刻“到此一游”,到盧浮宮水池泡腳,再到飛機上熱水潑空姐……這些頻遭曝光的游客不文明行為大煞風景,甚至引發一些國外景區“禁止中國游客入內”的抗議。
作為傳統的禮儀之邦,我國一直積極倡導文明旅游,并早早地制訂了相關的“游戲規則”。比如,在對游客文明行為的要求上,自2013年10月1日起開始施行的《旅游法》明確規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動中應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愛護旅游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遵守旅游文明行為規范”。但是,在對不文明行為的整治與處罰上,“游戲規則”卻缺乏操作性強的舉措,以至于一些法律法規條文最終淪為一紙空文,使得旅游不文明現象在一些地方呈泛濫之勢。
對此,相關的法律法規及行政法規正在不斷地補漏補強。比如,旅游業內俗稱的“游客黑名單”—— 《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自去年4月起開始施行,在施行不足一個月時就針對“游客李某某攀爬女紅軍雕像照相”的行為開出了罰單。截至目前,“黑名單”已“擴容”至20名。“游客黑名單”的發布,對旅游不文明行為產生了一定的震懾效果。
和上一個版本相比,新的《辦法》將不文明行為記錄從六條增至九條,對象范圍從游客擴大到旅游從業者。
具體來講,有以下九種情形納入不文明行為記錄:擾亂航空器、車船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秩序;破壞公共環境衛生、公共設施;違反旅游目的地社會風俗、民族生活習慣;損毀、破壞旅游目的地文物古跡;參與賭博、色情、涉毒活動;不顧勸阻、警示從事危及自身以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活動;破壞生態環境,違反野生動植物保護規定;違反旅游場所規定,嚴重擾亂旅游秩序;國務院旅游主管部門認定的造成嚴重社會不良影響的其他行為。

另外,因監護人存在重大過錯導致被被監監護護人人發發生生旅旅游游不不文文明明行行為為,,將將監監護護人納入“旅游不文明行為記錄”。“以為小孩不懂事,錯了沒人管,這回家長一定要教育子女文明旅游了,否則家長將會替孩子背著‘旅游不文明行為記錄’,這也間接規范了成年人的行為和增強自我修養的意識。”旅游業相關人士表示。同時,《辦法》還明確,從事旅游經營管理與服務的工作人員因違反法律法規、工作規范、公序良俗、職業道德,造成嚴重社會不良影響的行為,也納入“旅游不文明行為記錄”。
作為旅游產業發展大省,自去年4月《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發布后,四川旅游“黑名單”就已經建立起來,“四川21個市州都建立有自己的‘旅游不文明行為記錄’,目前除了成成都都市市,,其其他他市市州州的的‘‘黑黑名名單單’’暫暫時時還還沒沒有有記記錄錄。。””省省旅旅發發委委質質量量規規范范管管理理處處謝謝麗麗說說。。省省旅旅游游局局相相關關負負責責人人透透露露,,針針對對游游客客的的不不文文明明現現象象,,省省旅旅游游局局正正在在與與銀銀行行、、稅稅務務、、保保險險等主管部門一起搭建信譽平臺。未來,若有市民進入“黑名單”,其信譽度就會下降,還將影響貸款、保險和稅收。
此外,在今年4月初召開的全省旅游行業監管工作視頻會議上,省旅發委明確我省黑名單”制度,旅游企業連續違規或將被“行政約談”。今后,黑導游、零負團費、強制消費等情形將被列入“黑名單”,旅游經營者不僅在市場準入、信貸等方面將被提高門檻,還將在行業內申請資質等方面受限。
對于游客“黑名單”的推出,很多人寄予了厚望,認為中國游客在境內外旅游過程中一些不文明行為確實需要主管部門正視并采取相關措施。但同時,也有許多網友提出“黑名單”執行力度“沒有牙齒”,震懾作用不大,甚至被列入“黑名單”的游客也覺得無關痛癢,最多是在個人圈子里形象受損,對生活、出行影響不大。而且,游客“黑名單”推出一年多來,僅20人“上榜”,游客不文明行為仍然很常見,可見漏掉了不少不文明游客,這無疑會讓他們或者是其他人心存僥幸。
國家旅游局政策法規司專家認為,針對公民處罰措施或剝奪公民基本權利的措施,只能由憲法和法律或行政法規來規定,且應有嚴格的立法程序要求。無論是之前的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辦法還是前不久修訂的《旅行社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文本的性質決定了其內容不具備懲罰性質,更多的是倡導性,以起到監管旅游市場秩序的作用。
中青旅質監合規部總監李廣認為,這需要區分游客的不文明行為是違法行為還是道德范疇的問題。如果是違法行為,如毆打導游、擾亂航班飛行安全,就需要通過法律手段來懲罰。需要完善配套措施,完善相關法律,形成更強有力的約束,對逾越法律紅線的不文明行為堅決繩之以法,這需要多部門合作、依法治旅,積極探索旅游“不文明行為”依法懲戒之途。
業內專家認為,除了法律手段外,對這些不文明的游客形成輿論上的譴責也會形成一種約束和壓力。通過“游客黑名單”的發布,來進一步督促整個社會成員自覺遵守文明規則。(責編:雷怡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