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 威
(建信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上海 200122)
?
淺析復雜利率環境下國內銀行系保險公司的策略選擇
鮑 威
(建信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上海 200122)
當前,影響我國利率的因素十分復雜,經濟新常態下復雜的利率環境更多的表現為長期的低利率政策傾向,這對利率敏感的壽險行業產生顯著影響。本文將從分析壽險業面臨的利率風險與挑戰入手,結合大型國有商業銀行涉足壽險業的綜合化戰略解讀,淺析銀行系保險公司如何在負債端和資產端采取相應策略以應對低利率環境的挑戰。
利率環境;銀行系壽險公司;綜合化戰略;負債業務;資產業務;雙輪驅動
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來,我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堅定不移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落實“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這其中,利率在矯正供需結構錯配和要素配置扭曲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利率環境的變化對屬于利率敏感性行業的壽險業也產生顯著影響。
(一)利率的定義及研究對象
利率在學術上被定義為單位貨幣在單位時間內的利息水平,作為經濟杠桿,利率是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之一。日常經濟生活中所談到的利率概念,包括銀行的存貸款利率,以及央行對商業銀行的貼現率、同業拆借利率、票據利率、債券利率等多種利率種類,本文所討論的利率及利率環境,主要是指能夠影響宏觀經濟貨幣供求,在微觀方面可以影響企業和個人的經濟決策行為,并且與壽險行業的發展緊密相關的銀行存款利率及其影響因素。
(二)當前復雜的利率環境
2016年一季度,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我國實現了經濟發展、結構優化、民生改善的較好開局,但同時也面臨一系列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經濟工作面臨“兩難”、“多難”和“一果多因”、“一因多果”的復雜性。而利率作為貨幣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率變動“牽一發而動全身”,其受資金的供求狀況、物價變動的幅度、國際經濟的冷暖、人民幣匯率的波動、美聯儲加息的節奏等多重復雜因素的影響,利率政策的制定與選擇受到某種程度的約束,利率作用的傳導受到種種限制,同時市場對利率政策變動的預判與把握難度也明顯增大。
從目前國際、國內利率態勢來看,錯綜的利率環境突出表現在,美歐日長期維持零利率甚至負利率政策,國內持續保持低利率的格局。總體上說,我國高增長、高利率、高收益的時代已成為過去,低利率環境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三)低利率環境對壽險業的影響
壽險業務具有負債經營的特點,這種屬性決定了利率波動是影響壽險公司經營最重要的風險因素,而復雜的利率環境,特別是利率下行對壽險公司帶來的挑戰較大。
第一,體現在經濟下行對保險行業風險傳遞的挑戰。本輪低利率環境對應的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由于保險覆蓋面已經擴展到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我國經濟運行中的困難將在保險領域有所體現,保險風險類型、誘發因素、傳遞途徑大大增多。
第二,體現在保險資產負債管理難度加大的挑戰。一方面是目前保險業固息資產占主導地位與提高投資收益水平之間的矛盾,保監會數據顯示,保險資金投資在銀行存款和債券等固定收益類資產上的占比約為75%,使得利率水平變動對保險投資起到決定作用,在潛在經濟增速及基準利率下行過程中,保險投資收益率也隨之下降。另一方面是資產負債久期匹配的矛盾更加凸顯,金融市場所能提供的跨經濟周期、長期穩健回報的優質可選資產相對匱乏。再一方面是國內低息環境對應著美國的加息周期,國內資本有加速外流的風險,權益類資產價格波動性加大,保險資金在相關投資領域的運作難度也隨之增大。
第三,體現在產品定價兩難和現金流風險的挑戰。利率下行周期中,長期型險種和儲蓄產品受利率變動的影響較大,如果產品定價利率過高,則會產生利差損,如果定價利率低于市場利率,或投資型產品結算利率低于客戶預期,保險產品在市場上面對其他金融產品將缺乏吸引力,甚至可能造成非正常退保等事件,引發保險公司的現金流風險,以及保險風險向其他實體經濟風險的傳遞。
第四,體現在利率風險導致資本金壓力增大的挑戰。利率持續下行會加劇壽險公司資產端投資收益的壓力,而在保險產品費率全面市場化后,壽險公司負債端的負債成本可能不降反升,未來也許會出現利差收窄甚至倒掛。而在保險業“償二代”監管體系下,資產和負債不匹配將提高利率風險的資產占用,加大保險公司的資本金壓力。
在當前低利率環境下,壽險公司面臨較大的利率風險與業務挑戰,而作為市場上的一支重要力量,銀行系壽險公司的表現依然靚麗。自2011年7月建設銀行控股建信人壽,設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首家壽險子公司以來,目前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均已設立壽險子公司。2016年一季度,四家銀行系壽險公司合計原保費收入同比增長94%,顯著高于壽險行業52%的平均增速。
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設立壽險子公司,是應對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等內外部挑戰的重要戰略舉措,也是順應綜合化金融發展趨勢、打造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的戰略布局。銀行通過控股壽險公司,完善綜合化經營體系,意圖將銀行業務與其他子公司業務形成市場互為依托、業務互為補充、效益來源多渠道、風險分散可控的經營構架,具有十分長遠和周全的戰略考慮。
第一,客戶戰略的考慮。銀行將保險子公司的產品設計、銷售、服務等系統和流程全面融入銀行體系,建立起一站式金融產品與服務平臺,滿足客戶儲蓄、投資、保障、資產傳承等全方位的金融需求,進而可以增強客戶黏性,提升客戶忠誠度,實現客戶資源的保護和增長。
第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考慮。在保險業新“國十條”的指引下,壽險行業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銀行進入具有高增長潛力的金融子行業,是為下一階段的持續發展準備新的增長點,是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布局。
第三,風險分散和利潤多元化戰略的考慮。銀行控股保險公司可以利用不同行業的周期性及市場波動差異分散業務風險,也有利于擴大中間業務規模,從長遠角度更可以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實現盈利能力的多元化。
第四,提升市場價值和競爭力的考慮。當前資本市場環境下,銀行業的整體估值明顯低估,銀行可以通過支持子公司上市的方式,將旗下優質的高回報資產分拆上市,既能為子公司拓寬融資渠道,體現子公司的市場價值,也能使銀行集團的整體估值得到更合理的評價。
當前宏觀環境中的新形勢和新變化,特別是復雜的利率環境將倒逼壽險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從高投入低產出的粗放式發展向追求增長規模與效益相平衡的可持續發展轉變,從依靠單一負債驅動向資產負債協同驅動轉變。
而銀行系壽險公司,同樣需要圍繞以上的轉型方向,加快自身的具有銀行系特色的轉型發展,即依托銀行股東的資源優勢,全面融入股東的綜合化戰略,將自身定位為綜合金融集團的專業化保險服務平臺,滿足銀行客戶保險保障、長期儲蓄和資產傳承需求,同時發揮保險資產管理在投資領域、投資期限方面的優勢,使保險子公司成為集團內重要的資金管理平臺。對此,在利率下行環境下,銀行系壽險公司應建立有效的資產負債管理協同機制,實現“負債業務”與“資產業務”雙輪驅動。
(一)負債業務策略
第一,堅持穩健審慎為主的定價策略,積極推動能夠穿透利率周期的長期保障和儲蓄型產品,攤薄整體負債成本;第二,總量控制、適度發展可變利率的投資型產品,增加負債成本的彈性;第三,積極把握新“國十條”機遇,大力開拓服務民生的健康、醫療、養老等業務領域,推動負債形態更加多樣化,分散業務風險;第四,打造與銀行合作分工專業化的一體化銷售模式,深化業務協同,真正做到“以客戶為中心”,實現產品開發、銷售、服務等各環節與銀行業務流程的全面融合,增強客戶粘度,提升客戶體驗和運營效率。
(二)資產業務策略
第一,優化大類資產配置,在利率持續走低和未來市場不確定性較大的形勢下,適當降低新配資產的久期,保持資產配置一定的靈活性;第二,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適當降低相對收益型資產占比,增加權益類的交易型資產占比,適當增加風險敞口,提高風險收益;第三,積極探索多元化、全球化資產配置,進一步拓寬保險資金運用的深度和廣度,分散投資組合風險;第四,貫徹“償二代”體系建設要求,以全面風險管理為核心,通過運用專業模型和技術對利率風險以及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等進行有效管控;第五,充分發揮母子公司及集團旗下各子公司在投資領域的協同效應,共享投資機會與渠道,共同開發優質投融資項目及產品,滿足客戶多元化資產配置需求,提升集團的整體資金運用效益。
[1] 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鄭艷文(譯),荊國勇(譯).貨幣金融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1).
[2] 韓宗英.商業銀行經營管理[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1).
[3] 丁峰.項俊波談保險下一步[J].財新周刊,2016,(8).
[4] 王洪章.綜合性、多功能經營是建設銀行未來的選擇[J].中國金融,2012,(10).
[5] 李悅蘇.論我國壽險業面對利率變化的策略選擇[J].金融與經濟,2007,(1).
[6] 龔雯,許志峰,吳秋余.開局首季問大勢——權威人士談當前中國經濟[N].人民日報,2016-5-9,(1).
[7] 李忠獻.利率市場化進程中的保險業大趨勢[N].中國保險報,2014-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