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冰
海外吹起“華流”風
從《甄嬛傳》、《步步驚心》,到《何以笙簫默》、《媳婦的美好時代》,再到《瑯琊榜》、《羋月傳》……中國電視劇行業“產業化出海”的想象力正在被打開,一股洶涌的“華流”或許已經指日可期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西游記》、《三國》等國產電視劇就已經開始嘗試涉足境外市場,但更多的是面向海外的華人市場,特別是華人相對集中的港臺、東南亞地區。但不成規模、沒有規劃,也難稱之為產業現象。
而如今,從《甄嬛傳》、《步步驚心》,到《何以笙簫默》、《媳婦的美好時代》,再到《瑯琊榜》、《羋月傳》……“出海”的國劇不僅數量和質量大幅提高,題材也越來越廣泛,很多甚至在海外都成為了話題性事件。更為重要的是,中國電視劇行業“產業化出海”的想象力正在被打開,一股洶涌的“華流”或許已經指日可期。
“梅宗主”和“靖王”在國內“霸屏”之后,又要去海外圈粉了。人氣古裝電視劇《瑯琊榜》在國內熱播的同時,也全面開啟了海外發行。據《瑯琊榜》制片方介紹,該片已經收獲大量的海外訂單,不僅包括美國、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還將登陸非洲各國。
不僅如此,《瑯琊榜》甚至已經開始遭遇“盜版”,海外的“字幕組”們已經先于版權方制作出了英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等多種語言的字幕,并上傳到了YouTube上,不僅播放火爆,而且評論也很活躍,英文、中文、西班牙語、韓語都有,可見粉絲群體頗為廣泛。
《瑯琊榜》并非孤例,近幾年國內的熱門影視劇幾乎都在嘗試拓展海外市場。比如《陸貞傳奇》、《宮鎖連城》、《美人心計》等,在馬來西亞、韓國、日本、加拿大、美國等國都登上了當地主流電視頻道,獲得了良好口碑。
如果說《瑯琊榜》的海外圈粉還只是無心插柳,那有一些國劇則是有計劃、有步驟地“走出去”。
四達時代集團(簡稱“四達”)是一家已經扎根非洲多年的中國公司,目前已經成為非洲發展最快、影響最大的地面數字電視運營商。在投資非洲之初,四達只是想開設一個頻道給在非洲的中國人播放一些國內的影視劇,但后來發現,當地人其實也非常喜歡看中國的電視劇。特別是2011年,四達將《媳婦的美好時代》引進到坦桑尼亞,講著斯瓦西里語的毛豆豆幾乎引發了“萬人空巷”的收視熱潮,以至于很多當地人看到中國女人就會用中文喊“豆豆”。
后來,四達又先后將《奮斗》、《我的青春誰做主》、《北京青年》、《舌尖上的中國》等40多部近千集國內影視劇譯制成當地語言,在肯尼亞、埃及、塞內加爾和贊比亞等46個國家播出。
2015年3月,國產古裝劇《甄嬛傳》的片方請美國團隊操刀,將76集的長劇精編并制作成了6集、每集90分鐘的英文版電視電影,并在美國收費視頻網站Netflix播出,這也是中國電視劇首次在美國主流媒介平臺以付費的形式播出。
“近年來,國產電視劇不僅在華人市場影響力越來越大,而且影響力已經逐漸超出了華人范圍,像《甄嬛傳》在日本開播的時效果很好,美版《甄嬛傳》在Netflix上評分也達到了3.7,已經相當不錯了。”樂視控股高級副總裁高飛表示,《甄嬛傳》由樂視網旗下花兒影視公司出品。而《甄嬛傳》的姐妹篇——《羋月傳》干脆在國內還未播出之時,版權就已經賣到了海外。
韓流的成功看似偶然,好像是韓國政府對文化產業是“無為而治”,但實際上,“韓流”背后最強大的推手正是韓國政府,通過一套復雜而系統的政府工程,文化產業不僅在韓國經濟中占據了支柱地位,還不斷輸出整個國家的軟實力。業內人士建議,我國也應該從國家層面出臺一系列產業、稅收政策,鼓勵越來越多的國劇“出海巡航”,一旦這個引擎被激發,“華流”完全有逆襲“韓流”的可能。
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際合作司公布的數據,近幾年來,國產電視劇出口規模在穩步增長,僅2014年就出口了1萬多集,但相對于國產電視劇一年超過15萬集的總量還是比例很低 。而且電視劇行業至今仍是一直處在貿易逆差狀態。
但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題材的拓展。以往走出去的電視劇主要是古裝劇,而近年來,現實題材電視劇的出口數量和金額都在大幅增長。比如2015年年初,國產電視劇《何以笙簫默》在韓國收視火爆,韓國三大臺之一的MBC干脆購買了版權,決定翻拍成韓國版。
高飛認為,國產劇之所以頻頻出海試水,本質原因還是“大劇、好劇自然會有大野心”。近年來,國內影視劇在制作水平上,故事劇本、美學韻味、技術水準等方面均大幅提升,很多國產大劇、精品劇集的投資已經躍升到四五百萬元一集,從制作預算來講,甚至超過了日韓。
但也正是由于巨額的制作成本,電視劇出品方自然希望市場越大越好,加之“一劇兩星”、題材限制等政策的原因,行業自身都在積極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走出去不失為一種有益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