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靜怡
門診處方作為臨床重要的醫療文書,是指醫師為患者開具的診斷、用藥憑據。但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會由于醫師的專業性、責任心、藥學知識不足,使得處方出現差錯,導致患者發生不合理用藥的情況[1]。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合理用藥已經逐漸成為臨床關鍵的重點,為了提高門診處方的質量,降低相關不合理用藥情況,進一步確保患者合理用藥,提高治療治療效果,在藥劑科實施處方點評較為重要[2]。而處方的書寫不僅在于內容,更重要在于藥物的使用情況,且處方質量會直接影響治療效果,甚至會直接影響患者的安全與健康[3]。近年來處方點評已經不斷被臨床推崇,本文研究研究藥劑科處方點評對門診處方質量及用藥合理性的影響,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 年9 月~2018 年9 月10979 張門診處方作為研究對象,其中2017 年9 月~2018 年2 月為處方點評實施前(5425 張),2018 年3~9 月為處方點評實施后(5554 張)。實施前處方中女2566 例,男2859 例;年齡0~90歲,平均年齡(50.54±16.85) 歲。實施后處方中女2625 例,男2929 例;年齡0~90 歲,平均年齡(50.78±16.9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實施前采取常規門診處方處理措施,實施后采取處方點評方式,成立藥劑科處方點評小組,藥劑科科長為組長,組員為藥劑科工作人員或年資較高的醫師。對于門診開具的處方進行點評,組長對組員的工作情況實施監督,并及時尋找期間出現的問題,指導其進行改正。并制定完整的處方點評制度,使得處方點評更加規范,并對不合理處方及時進行分析,觀察處方不合理不規范的原因,并指出相應的整改措施,降低這類情況出現[3]。將處方審查的結果與部門內醫生的工資表現聯系起來,制定獎勵措施。集中點評:定期檢查所有部門的處方,根據我國衛生部的《處方管理辦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等,根據藥物的使用情況,用法與用量,及不良反應,觀察處方的使用情況。平時點評:通過計算機隨機檢查每位醫生的處方和醫療記錄,做隨機檢查記錄,并專注于抗生素的使用。并根據醫院的處方,公開相關指標與數據,記錄每位醫生使用的抗生素數量[4]。
1.3 觀察指標 記錄比較實施前后門診處方用藥情況、不規范情況、不合理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實施前后門診處方用藥情況比較 實施后,門診處方藥品通用名使用率100.00%、國家基本藥物使用率44.74%高于實施前的93.16%和27.78%,抗菌藥物使用率60.01%低于實施前的85.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實施前后門診處方不規范情況比較 實施后未標明年齡、臨床診斷不規范、未標明需要皮試、修改處方未簽名、藥物用量超標、醫師簽名不規范、藥師單獨值班未雙簽發生率均低于實施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實施前后的處方不合理情況情況 實施后臨床診斷與用藥不符、用法用量錯誤、重復用藥、用藥禁忌、配伍禁忌發生率均低于實施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實施前后門診處方用藥情況比較[n(%)]

表2 實施前后門診處方不規范情況比較[n(%)]

表3 實施前后處方不合理情況[n(%)]
在中國,由于現代醫患關系不斷緊張,為了改善臨床處方使用情況,因此需要不斷提高處方質量,改善臨床醫患關系[5]。處方是醫務人員對患者進行治療的書面敘述及證明,也是藥劑人員調配藥品的基本依據,具有法律責任。更是醫院醫師醫療水平的具體表現,是本院關注的重點[6]。處方規范性主要在于醫療衣服態度與水平,通過處方可直接觀察到醫院整體情況,因此經過規范處方可有效提高本院醫療水平。
臨床需要定期對處方進行抽查審核;加強臨床醫師及藥師的綜合素質,增強開具規范化處方的意識;建立多部門參與的用藥管理系統,及時反饋處方的錯誤和問題[7]。本文結果顯示,實施后門診處方藥品通用名使用率100.00%、國家基本藥物使用率44.74%高于實施前的93.16%和27.78%,抗菌藥物使用率60.01%低于實施前的85.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處方點評實施后處方不合理性低于實施前,處方不規范情況有所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處方點評是中國的醫院管理模式之一,本院實施了處方審查,處方審查實施后處方沒有標準化,這明顯低于實施前的情況;實施后抗菌藥物使用率有效降低,處方合理情況改善。臨床需要不斷加強合理用藥制度的宣傳,提高醫師的安全意識,避免處方書寫不規范,不濫用抗菌藥物[8-10]。建立獎懲制度,使得處方開具后更加正確規范,醫師會不斷審核處方,從而建立一定的交流處方。但由于新型藥物不斷出現,部分醫生缺乏對新藥使用和劑量的掌握。通過建立合理的用藥機制,建立合理的綜合評價,并根據不同醫院的實際情況,建立良好的處方審查方式,使得處方專業性加強,改善了臨床的診斷正確率,使得醫生服務質量明顯提高[11-13]。不斷完善用藥管理系統,定期對處方進行抽查審核;加強臨床醫師及藥師的綜合素質,增強開具規范化處方的意識;建立多部門參與的用藥管理系統,及時反饋處方的錯誤和問題。
綜上所述,本院藥劑科在實施處方點評后,處方質量有效提升,不合理用藥情況明顯下降,處方不合理性有效改善,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