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英
基于服裝產業集群談“點對面
——訂單式”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模式
◎張俊英
服裝產業集群是服裝行業發展的要求。“點對面—訂單式”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模式是新型的校企聯合模式。隨著服裝產業集群不斷發展,校企聯合也應做出相應變更。本文基于服裝產業集群分析“點對面—訂單式”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模式。以期對實踐中的校企聯合做出理論貢獻。
服裝產業集群有利于促進服裝行業發展;“點對面—訂單式”校企聯合模式,有利于學校培養人次,同時也能為企業提供人才。而在目前服裝產業集聚不斷生化的情況下,學校與企業也應積極發展“點對面—訂單式”的合作模式,從而更高地應對市場變更,在促進學校培養人才的同時,也促進服裝行業高效發展。本文以此為視角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服裝產業集群概念。服裝產業集群是服裝行業新的經濟組織形式,是指:在特定區域內具有分工合作的直接關系或具有互相影響的間接關系的各種服裝機構、服裝企業以及服裝組織,通過協作生產而集聚在一起的經濟組織。這種經濟組織體。
目前,我國服裝產業集群主要浙江、江蘇以及閩粵地區為主。江蘇地區主要以生產半成品為主,成為了服裝產業半成品的主要供應地;浙江地區形成了從原料到成品整個產業鏈,能夠獨立進行生產;福建地區服裝產業集群以生產運動服裝、鞋帽為特色;而杭州形成了“一站式”服裝生產形態。產業集聚以成為服裝行業發放的主要方向。
服裝產業集群影響。服裝產業集群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對服裝行業的影響。服裝產業集群能夠有效促進服裝行業發展。首先有利于服裝行業形成“分工合作”的生產方式。[2]有利于不同能力、不同特色的服裝生產企業發揮自身特色。而在分工細致,專職明晰的情況下,有利于生產效率的提升。同時服裝產業集群也加強了服裝企業抗風險能力,在應對突發風險時,企業可以主動尋求合作增加緩沖余地,為應對風險贏得空間。
對區域經濟的影響。服裝產業集群有利于促進區域發揮經濟特色。具有服裝特色的區域可以著力發展服裝行業,例如:閩南地區、江浙地區。這些地區具有服裝生產技術與傳統,同時具有人力資源優勢,且在長期的生產中總結了經驗。在這些地區發展服裝產業有發揮區域經濟優勢。而對于不具有發展服裝行業的區域而言。由于成本優勢與集聚效應使得服裝行業會向服裝集聚地區流動。而由于流動與選擇所誘發的區域服裝產業流失會為區域留存出供其他經濟發展的空間。這就可以是區域發展其特色經濟提供了空間。
對國際宏觀服裝政策的影響。服裝產業集群是經濟自由競爭,市場自主調節的結果。而服裝產業集群也對國家調整服裝行業政策提出了要求。面對服裝產業集群,國家應積極調整相關服裝政策,為服裝行業發展提供政策保障。我國發布的《中國服裝產業集群“十三五”升級發展戰略綱要》就是最好的證明。
服裝產業集群對人才的需求呈現出了兩個特征。第一是服裝設計人才需求增多。服裝產業集群是在區域能形成的從原料到成本的完成服裝產業鏈。而我國產業鏈中關于服裝理念與服裝設計部分較為薄弱。而隨著民眾對服裝要求逐漸提升以及集聚效應愈發明顯,服裝產業集群對服裝設計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多;第二是對服裝管理人才需求增多。隨著服裝產業集群逐漸發展,對服裝管理類人才的需求也逐漸增多。服裝行業尤其行業特殊性,因而服裝管理人才應在熟悉管理知識的基礎上對服裝行業也有所了解。我國目前針對服裝產業的管理人才不足,應當引起重視。
傳統校企合作形式的不足。傳統校企合作形式的不足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合作中企業與學校具有“不對等性”。這種“不對等性”主要體現在企業在校企合作中國占據主導地位,學校方面往往淪為弱勢。而在“重招聘、輕培養”的情況下,往往難以實現校企合作的人才培育目的;另一方面是利益驅動的合作模式使得校企合作具有脆弱性。企業的核心訴求是利益,而學校的核心訴求則是教育與育人。而能促使學校與企業聯合的就是雙方共同的利益訴求,即企業需要聘用人才,學校需要培養人才。但這種合作模式的基礎過于脆弱,一點利益關系發生波動,則會影響雙方合作。
“點對面—訂單式”校企合作模式的構建和運行。構建“點對面—訂單式”校企合作模式,應從兩方面入手。第一從學校角度分析、應完善學校的辦學模式與辦學理念,同時要完善教育課程結構與課程設置。而“點對面—訂單式”的核心在于面向企業需求培養專門人才。因而學校要樹立“經世致用”的辦學理念,在教學模式上也應做出相應調整,以企業需求為基礎建立相關教學模式,例如:依據目前服裝行業需求可以調成提高服裝設計課程的比例。第二從教育管理部門角度分析,教育管理部門也應出臺相應措施保障這一模式的發展。而筆者需要說明的是:新的合作模式應有點到面進行運行,教育部門可以在全國選擇試點,而學校可以選擇專業作為試點。
“點對面—訂單式”校企合作模式的保障及效果。保障“點對面—訂單式”校企合作模式應從兩方面入手:第一是政策保障,相關部門應出臺相應政策,保證發展的同時,促進合作模式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第二是實踐保障,學校應積極總結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對合作模式進行調整,從而保障合作有效開張。
“點對面—訂單式”合作模式在實踐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以湖北經濟學院而例,其適用“點對面—訂單式”之后,就業提高近10%,企業對人才滿意度明顯提高。但這種模式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學校能力無法面對大范疇訂單,而這也需要進一步總結與分析。
本文以服裝產業集群與“點對面—訂單式”為視角,在充分分析的基礎提上,提出了構建“點對面—訂單式”的方法,同時指出了保障其實施的策略。為理論研究做出貢獻。
河南省教育廳軟科學項目,項目名稱:基于生命周期理論的河南服裝產業集群與院校聯合人才培養方案,編號:2011A880004。
(作者單位:河南工程學院)
book=58,ebook=60
河南省教育廳基礎研究項目,項目名稱:河南服裝出口加工企業 “碳關稅”應對策略研究,編號:2011A54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