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丹
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的構建原則和依據
◎歐丹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顯象上由五門通識課程組成,其隱象內容雖包羅萬象、涉獵廣泛,但并未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尤其是諸多涉及價值判斷和靈魂塑造的內容僅靠書本文字和課堂講授難令大學生達到知行合一。為了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永葆生命力,就必須對其內容體系的構建重新審視,確立具有時代性的指導原則和依據。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的構建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學界在三十年的研討中不斷對其完善,以適應國家發展的要求。十八大中央提出要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影響大學生思想深度、價值選擇的重要因子,作為服務于經濟數量增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鞏固的有力工具,其內容體系的構建必然也要實現現代化,以增強其生命力和實效性。
原則依目標而定,為體系設計框定骨架,既指引方向,也限定范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的構建除了要遵循系統性、層次性、主體性、時代性、導向性、科學性等基礎性原則,在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過程中,其內容體系構建更應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工具性原則。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帶有泛政治化和泛程式化的特點,教育者站在理論和道義的制高點上進行高談闊論,鮮有關注受教育者的基礎性需要,所以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總是以背誦書本標準答案的方式應付考試,欠缺深入思考。事實上,涉及價值判斷和道德選擇的諸多內容并不適宜以書面標準的形式給出最終答案,它需要人們進行豐沛的情感體驗后轉化為自己處事的思想工具來指導生活,否則學習再多理論也只是一種量的堆積而非質的轉化,是脫離實踐、不接地氣的空談。也正因為缺乏激勵其獨立思考的因子,諸多大學生在面對社會熱點事件時才顯示出了非理性和幼稚。鑒于此,在設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之時,必須遵循工具性原則,在理論的基礎上增加操作性和實用性較強的內容,創造機會來鼓勵受教育者積極踐行。
創新性原則。在“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遵循傳統,其內容和方式都必須有所創新。且市場經濟下的社會形態喜憂參半,人們需要重新審時度勢,在牢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前提下對意識形態建設有新的定位。將文化傳承與經典解讀、哲學智慧與道德價值、科技發展與人文精神、生命關懷與生態環境、審美體驗與藝術關注、社會政策與當代國家研究等內容貫穿于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方面是對內容體系的創新與充實,另一方面也是為實現全面人才戰略目標提供思想保證。此外,我們也要擺脫傳統教學方式的束縛,摒棄崇拜權威的觀點,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多角度滲透國家提倡的政治觀點、政治立場和文化養料,潛移默化地幫助大學生構建利于自身發展的思想體系和思維方式。
人文性原則?!耙匀藶楸尽钡挠^念已逐漸深入人心,開放的環境使現代人越來越關注實際利益的獲得和發展平臺的創建,形式主義嚴重的“八股”教育已無生存土壤,唯有譜寫人性光輝的人文教育才能在邏輯上和情感上都為人接受。加強對受教育者的人文關懷,以理解、尊重和愛護學生為工作出發點,以解決學生的實際需要、困難和疾苦為工作重心,是構建以人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本質要求。只有在獲得滿足、感到溫暖、受到尊重的前提下,受教育者才愿意發揮主體能動性,積極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項活動中。人文關懷的內容是豐富的、多向的,其中最為重要和緊迫的是要健全大學生就業指導和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體系,讓大學生在面臨激烈的社會競爭壓力時能夠獲得指導和幫助,及時轉變思想,端正態度,減少患上心理疾病的機率。
智慧性原則。智慧性原則可以看作是所有原則的集合,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應是注重培育學生的頭腦智慧。教育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可以讓人直接獲得生存技能和生產技術的低層教育,二是讓人頭腦充實,聰慧敏銳的高層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理應屬于后者,它是大學生開啟頭腦智慧的一把鑰匙,用好這把鑰匙的精髓不在于背誦文字答案,而在于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并以實際生活體驗印證理論的價值。當前國內的思想政治教育陷入了一種“囚徒困境”——學生意愿與理論智慧的背離,即學生少有深度研習理論的意愿,缺乏用理論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論智慧的培育嚴重不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要突出智慧性,將晦澀難懂的理論輔以生動的案例來說明,將淺顯易懂的道理綴以深層的思考來升華,繁簡相宜,發人深省。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的骨架形態由原則決定,其血肉成分則由依據決定。依據是具體內容和操作方法的來源,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符合國計民情,彰顯社會主義優越性,就必須依靠正確的依據保駕護航。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應以下列四點依據為指導:
堅定以馬列主義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精華為引領旗幟。在多元文化呈交融態勢的今天,東西方意識形態的對立依舊存在,思想滲透和文化侵襲非但沒有減弱,反而借助網絡和各類通信產品加快了入侵速度,擴大了影響范圍,強化了作用效果。生活在資本主義文化包圍圈中的中國,要想使社會主義屹立不倒,必須堅定地以馬列主義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為綱,編排構建一整套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在全國范圍鋪展開來,幫助人民厘清思想脈絡,認清社會主義本質,在社會中逐步形成制度自信、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新風尚。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只有將“頂層”盡可能設計地科學合理,且不盲目地照搬教條和移植經驗,才能少走彎路。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樹立旗幟就是明確頂層設計的方向,對馬列理論的整理運用就是填充頂層設計的布局,通過抽取前人的理論精華,為當今的社會主義思想建設服務。
以時代變革、社會形勢變化、國家發展需要為現實基點。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以社會主義思想觀念統馭人文社會,但究其根本是為國家的長遠發展服務,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支撐。這一依據包含三個要求:首先,在內容體系的編排上,要體現時代特色,融入國家的階段目標和長遠目標,讓受教育者對理論層面的馬列主義、先進思潮、國家戰略和社會走向有一個正確而完整的認識;其次,穩定與靈活相結合。既要以不變應萬變,使一些思想理論能夠應用于不同時代和不同社會階段,又要留足可調整的空間,容納風云變幻的社會,容納56個民族的文化,容納南北地域的差異以及中西方國家的不同,以此保證思想交流可以兼收并蓄,求同存異;再者,具體操作的方法上,更要貼近日常生活,創造多種機會讓受教育者親自參與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中,在實踐中感悟思想政治教育對個人、社會乃至國家的重要價值和現實意義。
以促進和服務于新時期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目標。從短期和表象來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顯著體現在經濟增長的數量和質量上,以及個人素養提高的速度和深度上;從長期和實質來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人由生存需求走向自我實現需求的必經過程?;诖耍枷胝谓逃仁且环N服務于人的工具,又是人們達成目標的必要路徑選擇,其內容體系構建必須將人之生存生活的自然規律納入其中,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一根本目標科學地嵌入其中,充分體現人性化和滿足人性需要。明確了根本目標,擺在高校教育者面前的緊迫任務就是要引導受教育者改變現有的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錯誤觀點和態度,使其深刻認同該教育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價值作用,為根本目標的實現解除阻礙的桎梏。
以黨的重大會議的成果性文件為指導方向。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治理能力的提高,既需要正確世界觀的指引,也需要科學方法論的指導。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所以黨的每一次重大會議所形成的成果性公報文件都可看作是具體實踐的方法指導,它反映了人民當前最關心的利益分配,最迫切的價值追求以及解決現存問題的一系列途徑策略。如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段論述不僅是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也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教學思路,即我們要用黨性教育實現立德樹人,借助人性化的高科技手段開展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夠發揮先導作用,培養高德性、有智慧、懂審美、優體態的全面人才。
(作者單位:寧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book=135,ebook=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