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美
(萊蕪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萊蕪 241100)
我國P2P網貸的風險及控制
李政美
(萊蕪職業技術學院,山東萊蕪 241100)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我國P2P網貸在近幾年發展迅速,但缺乏統一的制度規范,借貸風險高。通過對P2P網貸風險進行分析,找出癥結點,對風險的防范及控制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從而對行業的健康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P2P;網貸;風險;控制
(1)P2P網貸概述。P2P網貸,是一種將小額資金聚集起來貸給資金需求者的商業模式,是為個人借貸雙方提供交易的互聯網業務。近幾年來,我國網貸平臺數量迅速增加,比較活躍的有350家左右,截止到2015年4月底總量已有3 054家。
(2)我國P2P網貸運營模式。目前,我國P2P平臺主要分為三種模式:第一類是純線上模式,是最原始的運作模式,是民間借貸的互聯網化。此種模式平臺提供信息匹配、工具支持等功能,本身不參與借款,借貸雙方在平臺上直接對接。第二類是線上線下結合模式,線上主要是借貸交易環節,線下主要進行借款來源審查、貸后管理。第三類是線下為主的模式。線下先找到資金借貸雙方,然后由第三方個人先行提供資金給資金需求者,再由個人第三方將債券轉讓給投資者。
(1)制度風險。目前P2P網貸公司的設立和管理還缺乏相應的規章制度。首先,P2P平臺沒有相關的法律,監管無依據。P2P借貸屬于民間借貸,目前我國還沒有專門監管個人對個人貸款的法律條文,有關民間借貸的法律法規也是空白,網絡借貸平臺的合法性也無法得到確認,各地的監管分支機構都無法對其實施有效的監管,一旦發生糾紛,就遇到無法可依的后果。其次,P2P借貸公司財務審核制度不完善,資金流動容易失控。
(2)信用風險。P2P網貸平臺是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借貸雙方的信用狀況難以保證。在網絡信貸中,借款人在進行借款之前,需提交身份證、資產持有證明、學歷等一系列材料,根據用戶提交的相關證明材料平臺進行風險評估并劃分信用等級。若借款人提交偽造的材料或冒用他人證件由此得來的評估結果就不可靠。另外,借款人不按規定使用資金,而是惡意透支,無力償還借款,這就可能出現大面積壞賬。
(3)流動性風險。目前,我國P2P網貸平臺普遍存在“拆標”現象。拆標是將長期大額借貸拆成短期小額借貸項目發布在平臺上吸引投資者。拆標后成交量虛高,不能反應平臺的真實經營狀況,同時造成期限、金額錯配。
(4)經營風險。P2P網絡借貸公司要求出借人將款項存入公司指定的第三方賬戶,貸款經由第三方賬戶發放和回收,但第三方賬戶資金由誰管理目前無法可依,現均由P2P網絡借貸公司自行管理。若公司內控制度不健全或內控失效被人利用,可能出現第三方賬戶資金被挪用甚至出現非法集資。
(5)標的虛假風險。有些網貸公司通過虛假的標的來欺騙投資者,用募集的資金來承接房地產、資源行業以及過剩產業的資產。另一些網貸公司利用虛假標的將募集的自己自用,高息融資,要么還欠款,要么為實業或關聯企業吸納資金,以解決資金難題,但企業的正常利潤根本無法支付高額利息。另外,虛假標的容易形成旁氏騙局,增加了平臺的風險系數。
(1)完善監管體系。①法制監管。我國現在還沒有規范P2P行業的相關法律制度,應該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相關部門制定一個網絡平臺管理辦法,嚴格準入制度,規范網絡借貸的性質、經營范圍、組織形式等,禁止非法集資,明確當事人的權利義務。設立相應的監管機構,并規定其監管內容及職責。②行業自律。在相關部門的領導下建立非地方性的網貸行業協,嚴格制定統一標準,根據當事人的信用狀況合理劃分借貸業務等級,使得 P2P網貸交易更加透明、規范,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建立適合當地的自律性組織,設立共同基金防范風險。③外部監管。外部監管包括機構監管和消費者監管。中國銀監會作為監管主體,明確監管對象及監管職責,快速推進相關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建立消費者信息反饋快速通道,及時發現問題,促進網貸平臺有序、健康發展。
(2)建立信用評價體系。首先,建立內部征信體系并制定統一的信用評價標準,并設立黑名單制度;其次,建立與外部征信系統的對接機制,溝通不同行業間的信用信息;再者,建立信用懲罰機制,并以合法的形式向合法用戶展示不良信用記錄,使用戶重視自身信用建設。
(3)建立信息披露和信息保護機制。①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在不涉及商業機密的情況下,對財務報告、逾期貸款、風險提示、壞賬率等進行披露,定期曝光黑名單,保護借款人和投資者的利益。②注重隱私保護。提高信息技術,高度重視用戶的隱私數據和交易數據的安全,對數據的存儲和傳輸過程進行加密保護,建立防火墻隔離機制和應急方案,以保障平臺內部網絡及系統的安全性。
10.3969/j.issn.1673-0194.2016.11.077
F830.5
A
1673-0194(2016)11-0130-02
2016-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