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
(武漢設計工程學院 商學院,武漢 430074)
民辦高校本科生學業導師制管理模式的路徑探索
杜宇
(武漢設計工程學院商學院,武漢 430074)
本科生學業導師制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有著推進作用,能否在民辦高校建立學業導師制,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真正實現學業指導與成長指導同步的一體化教育教學管理機制,是民辦教育值得探討的問題。在探討分析民辦高校開展學業導師制的意義及指導內容的基礎上,以商科專業本科生為個案,探索實施民辦高校學業導師制的路徑。
民辦高校;學業導師制;路徑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民辦高校須不斷加強教學管理水平,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學校競爭中穩步前行。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教高[2005]1號)中明確指出“有條件的高校要積極推行導師制,努力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優質和個性化的服務”。在民辦高校建立和推行學業導師制是一個系統工程,其關鍵職能在于“導”,因此,要構建其運行模式,要理清學業導師“導學”的意義、“導師”的工作職責、指導方式以及制度保障。本文旨在明確民辦高校推行學業導師制的意義,探討導師指導內容、積極推進民辦高校實行學業導師制的路徑和策略。
1.1構建學業導師制是民辦高校學生學習現狀的需要
民辦高校學生有著獨特的特點,學生家庭經濟狀況相對較好,自尊心較強,但獨立性較差,文化基礎薄弱、缺乏自信心、學習興趣不濃厚、自我求知欲望有待提高、考試作弊現象時有發生等現狀。部分大一新生因未能及時適應大學學習生活,學生對于自己學什么、怎么學等問題還是比較迷茫。個別大學生因自制力較差、學習方法不當,未做好學業規劃,到畢業前未能按要求修完規定的學分。以某校商學院近幾年資料顯示,延長學制、結業或者肄業的學生中,大部分因沒有明確的學業規劃目標,而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學習時間等,導致在學分制環境下,未能修完學校所規定的學分。
商學院從2009級學生開始,每個班級設立一名班主任,班主任負責大學四年學生學業和生活指導,輔導員與班長任相互配合,但如何彌補輔導員對學生專業教育、科研能力培養的不足,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教學導學育人效果,還需不斷探索。
1.2構建學業指導制是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服務的需要
隨著學分制和選課制的實行,導師制在培養創新人才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我國的本科院校中普遍推行了學業導師制,并先后均建立起了專門的機構、如學業指導中心、學業導師制,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指導。但民辦高校受資源及師生比例的限制,少有專門的學業指導工作機構,使得學業導師制處于忽視的境地。構建學業導師制,充分發揮專業教師在大學生學業發展過程中的指導作用,既可以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幫扶,讓學生“愿學、樂學、會學、善學”,又可以對學有余力的學生進行指導,有助于細化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形成個性化培養模式。
因教育資源的日益豐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已不再局限與課本內容,但學業導師指導的內容應包涵以下幾個方面。
2.1關注學生思想動態、重視思想引導
通過導師制工作的實施,幫助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使學業導師真正成為學生的人生導航、學業保證、行為規范和生活領路人。全面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主動與學生交心交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的心態.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
2.2開展專業教育,幫助學生培養專業興趣,穩固專業思想
學業導師積極與輔導員配合,對學生的選課、專業教育、課程答疑、學習方法改進、國際化視野拓展等方面給予學生全面的指導和幫扶。通過給學生詳細解釋專業培養目標、教學計劃、課程設置,使學生了解所學專業最新發展現狀;引導學生對專業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增強專業學習的信心。督促學生對學習計劃的執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針對專業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做好專業學習監督輔導;指導學生選課、科學安排學習進度,根據專業最新的發展情況,幫助學生及時完善符合自身特點的專業知識體系。
2.3開展職業規劃指導,引導學生個性發展、自主發展
依據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個性特點,綜合考量未來職業發展方向,幫助學生確立出國留學、考研、就業或創業的發展目標。同時學業導師可發揮自身專業背景、社會閱歷和人脈關系等方面的優勢,幫助學生提前了解當前社會對人才需求的現況。在高年級時期,可以引薦優秀學生參加校外實習、或進入自己的科研團隊,以增強學生的專業能力,增強其對職業發展的信心,提升個人管理、人際交往、信息處理、基本技能等就業能力,增強職業發展信心。
2.4開展學業輔導,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方法,提升學習效果
大學的學習形式是靈活多樣的,學業導師應幫助學生適應自主學習方式,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夯實學生專業基礎,指導學生從“訓練性”學習方式轉變為創新型、自主“研究性”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對自身專業的熱情,提升學習效果。指導學生參加各類社會實踐,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提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2.5挖掘學生個性特長,引導和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高校的人才培養要立足于能力培養和素質教育。結合民辦高校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通過學業導師,全面指導學生的專業學習、專業實踐、引導學生參加教師課題、指導學生參加各類競賽、發表論文等和寫作創新性的畢業論文、指導學生申報校級和校外的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完善激勵機制和做好畢業學生和用人單位的調查訪問等,引導大學生自我創新,激勵創新思維、創新方法與創新實驗,對于提高學生專業素養、就業競爭力,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導師可通過大學生科技創新、學科競賽、科研項目為抓手,培養和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作為民辦高校商科專業的教學管理人員,筆者重點探索多角色教師培養機制下的導學模式、指導方式及制度建設等方面,探索推行學業導師制的路徑。
3.1建立輔導員、教務員、專業老師、班主任四位一體聯動模式
針對民辦高校本科生教育的特點,專業教師主抓學生的課程教學、實習指導和畢業論文指導等事宜,基本上校外居住,上課來,下課走,與學生交流的機會較少。在輔導員與班主任制度之外,將專業教師編入管理學生和指導學生專業學習的隊伍之中,構建協作育人平臺,增強學生與教師在課外的溝通交流,實現導師指導與學生工作的同步進行,補充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作為服務師生、師生溝通橋梁的教學秘書,熟知學生學業修讀信息,對學生的人才培養方案、學習成績、學籍管理等信息,能及時反饋給輔導員、班主任和學業導師,高效的服務學生。針對三本院校學生學習特點,建立輔導員、教學秘書、專業老師、班主任四位一體聯動機制,群策群力,使個性化指導與學生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全員育人”的良好局面。
3.2豐富學業導師指導方式,拓展指導渠道
學業導師的指導形式多樣,秉承因材施教工作理念,根據學院專業特點、教師人數和學生規模,采取“集中”和“分類”指導相結合,有針對性的實施啟發式的教育,突出個性化教育的特色。如通過深入學生宿舍座談、隨班聽課、舉辦茶話會、學術講座、名師講臺、網絡在線交流、“一對一”個體輔導等形式創造與學生積極互動的良好氛圍,進一步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搭建起與學生全方位、全時段的溝通平臺。根據應用型本科院校商科人才的培養目標,學業導師可開展“創辦一個企業”活動,引導學生學中做、做中學,懂得企業是如何創辦的以及企業是如何經營管理的;鼓勵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如外貿從業能力大賽、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營銷決策競賽等,給予方法引導,培養其創新熱情,提升其創新能力。同時,需加強分類指導,分類梳理學生遇到的專業學習類、職業發展類、生活感情類等問題,盡可能對學生考研類、轉專業類學業困惑,結合學生自身情況進行差異化指導。
3.3深入加強學業導師隊伍建設
學業導師資源豐富是民辦高校學業指導系統成功運行的重要因素。規范化、制度化的學業指導教師隊伍可以保障更好更有效地開展大學生學業指導教育。而要激活學業導師資源,加強學業指導隊伍建設,可成立學院導師工作領導小組,由院長任組長,分管本科教學工作、學生工作的院領導任副組長,系主任、輔導員和教師代表任成員。開發并組建包括校領導、從事行政工作的院系領導、教學管理人員、學生管理人員、任課教師、輔導員等群體的兼職結合的校內導師隊伍,學業導師團隊內部定期開展教學研討、主題交流、案例分析等活動,了解導師工作開展情況,促進導師團隊整體教學、指導、咨詢水平的提升。同時,可將已畢業的優秀校友,校企合作單位負責人納入到導師隊伍,通過組織就業、創新創業交流講座、朋輩指導、走訪企業等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指導活動。
3.4建立健全監督與激勵制度
落實實施學業導師制,學院要擁有一套對學業導師工作的監督、評價與考核激勵制度,形成長效運行機制,保障其工作有序實施。調動廣大教師積極主動承當學業導師,必須制訂出讓廣大教師主動積極承當導師的可行性制度。要建設合理科學的包含導師的聘任、職責、待遇和考核等在內的本科生導師管理辦法,形成正確的工作導向。建立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動態評價與靜態評價、絕對評價與相對評價機制,使評價內容、方法多元化。如,建立領導、教師、學生三級評價體系,每學年末,學校應根據實際情況,從領導評議、導師自評和互評、學生評議等方面對學業導師的工作進行年終考核,可采用座談、打分等形式,經加權匯總得出考核并分數,將此分數作為評優、評職稱、職務晉升等的重要依據。此外,還應采取有效的激勵措施。首先,認可學業導師的辛苦付出,核定其導師工作量;學業導師指導的學生在學術、科研、學科競賽等方面取得成績作為量化考核的標準,也應當給予導師一定的獎勵,激發導師的工作熱情;其次,開展校、院的優秀學業導師評選,形成“比、學、趕、幫”的良好工作氛圍。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本科生學業導師制順利、有效地實施,達到培養個性化、創新性人才的目的。
民辦高校本科生學業導師制是一種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是不斷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創新能力、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因此,探索民辦高校學業導師制的人才培養模式、分析其實施路徑,需在教育管理實踐中不斷推行和完善,從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主要參考文獻
[1]張靖.論民辦高校的導師制教學管理模式[J].人力資源管理,2014(2).
[2]周青,汪杰峰,胡佳.本科生導師制評價模式創新——基于寧波大學本科生導師制的實踐探索[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4(4).
[3]任文芳,王宏,李春華.高校學業導師實踐育人的探索[J].成功:教育版,2013(4).
[4]王伶俐.我國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內涵、思想基礎及其實現路徑[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3(1).
[5]杜智萍.學院發展與牛津大學導師制的形成[J].教育評論,2012(1).
10.3969/j.issn.1673-0194.2016.11.147
G420
A
1673-0194(2016)11-0246-03
2016-03-29
武漢設計工程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507)。
杜宇(1982-),女,湖北武漢人,碩士,武漢設計工程學院商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教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