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夢琳
(黑龍江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01)
?
中國與印度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國際競爭力比較研究
馬夢琳
(黑龍江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01)
摘 要:隨著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越來越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依據鉆石模型,從教育體系和人才分配,基礎設施和需求市場,軟件園區和行業協會,大企業戰略和競爭機制等要素條件,比較分析中印兩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國際競爭力。為提升我國信息服務產業實力,提出完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教育體制,保持現有的基礎設施優勢,不斷加強軟實力,打造有中國特色的產業發展道路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國際競爭力;鉆石模型
本文依據鉆石模型的要素條件,比較研究中印兩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國際競爭力大小。
(一)教育體系和人才分配
從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所需的高等生產要素來看,中國較印度的競爭力差距主要源于單一的教育體系和人才分配機制。與中國普及基礎教育的理念不同,印度著力打造一流的高等學府,尤其側重于軟件精英的培育。印度的軟件和信息服務教育體系由高等院校、職業技術學院和私營培訓機構三大主體有機構成,政府致力于建設三者職能互補、地位平等的多層次教育體系框架,內部則提供包括英語教學、電子信息網絡、工程研究所和科學研究實驗室等軟硬件環境,以及全面的學科設置,為交叉性學科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有力保證。相對應的,印度高等院校的準入門檻也很高,在有限的教育資源面前,普通家庭的孩子要通過極其殘酷的競爭才能進一步成為精英階層,這從印度理工學院(IIT)和印度管理學院(IIM)不到2%的錄取率可見一斑。
作為教育系統的外延部分,印度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的需求直達教育一線,研發和操作能力成為軟件教育的核心,教育輸出能夠很好地和企業對接,不論是高級復合型人才、軟件工程師還是基層編碼人員,都能憑借自身能力在服務鏈條中得到合理定位,從而實現軟件人才的良性分配。
(二)基礎設施和需求市場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高度重視基礎設施建設,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的硬件環境十分優越,在電力供應、交通運輸以及電信和互聯網絡等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相較印度陳舊、落后的基礎設施現狀,產業的整體運營成本優勢快速提升。
受起步時的綜合國力所限,印度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主要以外包形式承接海外業務,國內市場持續低迷、成長速度緩慢。近年來,在全球經濟滑坡的影響下產業轉型壓力飆升,政府逐漸將部分精力投注于國內市場的培育,以期為產業發展增添持久動力。相比之下,我國的內需市場存在明顯的總量優勢。隨著信息化和工業化的高層次深度結合,包括政府電子信息平臺和智慧城市的建設、企業電子商務化服務等在內的現代化風潮席卷全國,大幅度提高了軟件信息服務的國內消費水平,并呈現穩健的上升趨勢,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然而,得益于國內規模各異的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及其提供的差異化產品服務,印度的國內市場具備結構多樣化優勢。我國企業的信息化則偏向于加固生產實力的EPR業務,使其與構筑軟實力的CRM等服務種類比例懸殊,軟硬實力的嚴重不均衡為運營后期的企業轉型升級埋下了隱患。
(三)軟件園區和行業協會
印度的軟件園區和跨國力量是成就本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雙重法寶。政府大量的資金投入軟件園區的建設并實施優惠政策,發揮規模效應,并大力引入跨國力量,通過國外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外溢加速園區成長,最終實現了產業以特定園區為輻射中心的快速、大范圍擴張,其中,享有“最大硅谷”美譽的班加羅爾軟件園區于1991年建成,是政府為了扶持國內中小企業專門建立的非盈利組織,現已成為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我國雖然借鑒了印度的園區孵化模式,但具備核心競爭力的軟件園區數量偏少,服務滯后和服務趨同特征尤為突出,主要表現為園區的軟件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遠遠落后于企業需求,各園區定位模糊、競爭層次較低、缺乏龍頭企業等。
印度軟件和服務業企業行業協會(NASSCOM)是維系印度政府、企業以及海外機構的有效溝通紐帶,是保證信息和需求在三者間快速反饋的綠色通道。此外,NASS-COM敦促政府建立了知識產權立法保障,并在民間開展廣泛的普法宣傳,加大了打擊盜版軟件的執法力度,為印度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良性競爭提供了重要保障。相較于印度業比較完善的協會運作體系,我國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協會尚未成型,在擬建的多個組織團體中,以“中國軟件園區發展聯盟”和“中國信息技術服務與外包產業聯盟”的成立最具里程碑意義,前者旨在協助政府制定產業戰略規劃,優化我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載體建設,為園區之間、園區與政府之間及園區與企業之間搭建溝通平臺,后者則意圖仿照NASSCOM的職責開展活動,致力于有效整合行業資源,促成實質性合作,最終發起成立服務外包行業協會,為我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發展貢獻力量。但在階段性發展中,兩個聯盟的內部規章制度不夠健全,權限不足,門檻設置較低,協會對行業整體的協調和促進作用十分有限。
(四)大企業戰略和競爭機制
在大企業戰略的宏觀引導下,印度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主要呈現大市場、大規模、高速度、嚴管理四方面特征,其中又以大市場趨勢尤為突出,表現為印度從沒將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發展局限在國內市場,“走出去”的思路貫穿產業發展始終。2010—2011年,印度經濟的蓬勃發展與低迷的海外市場形成巨大反差,大量國外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無法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一度瀕臨破產。此時,一些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印度企業搶抓機遇,不斷侵吞海外機構和國內區域性企業,迅速擴充了企業規模,與國際市場的聯系進一步增強。2012—2014年,中國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緊隨印度,掀起并購熱潮,與印度圍繞價值為核心的并購相比,我國企業的并購目的更具多元化,呈現以跨行業并購為主體、地域集中于國內的特點。
為維護國內良性的競爭機制,防止軟件巨頭造成行業壟斷,印度政府取消了國外企業的準入門檻,一方面,大批外資企業的涌入加劇了印度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競爭;另一方面,國內市場的全面開放加速了信息流通,尋租成本大幅下降,企業對主流服務發展動向的把握更為準確。此外,印度的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執行標準的質量管理和國際認證,知識產權立法也十分詳盡,自由的競爭空間和嚴格的管控相互碰撞,源源不斷地為產業提供新生活力。
(一)完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教育體制
首先,我國政府應鼓勵民間建立職業技術學院和培訓機構,借鑒印度的經驗制定辦學標準,并設立權威部門監管辦學質量,對輸出的軟件人才進行素質和專業能力考核,提升社會認可度,為學生就業提供保障。其次,教育機構應加強和企業的溝通,把教學重點落到企業的現實需求,實現產學研攜手并進,打造實用型軟件人才。第三,政府應引導企業對崗位的精準設定,努力激發人才的潛在價值。
(二)保持現有基礎設施優勢,不斷增強軟實力
未來應對產業發展對硬件設施更新換代的需求,在縱向挖掘國內市場潛力、橫向擴充國內消費的同時,增強軟件和信息服務國內需求的層級化建設,平衡發展以EPR和CRM為首的硬件和軟件實力。
為攻克我國軟件園區的服務滯后和趨同問題,政府應加大對園區的資金投入和政策傾斜力度,將軟實力建設作為園區升級的首要目標。各個園區應提高品牌意識,集地域、資源、文化等多重因素凸顯區域特色,定位目標客戶需求,提供多元化的專業服務。企業應積極響應政府及園區號召,以政策為導向結合自身發展特點,憑借多方助力努力提升行業地位。
(三)打造有中國特色的產業發展道路
印度的大企業無疑是我國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的發展方向,然而,從我國旺盛的國內消費的國情出發,政府應酌情降低“走出去”戰略的執行標準,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內外雙軌并行”的產業發展道路。與此同時,印度經驗告訴我們,質量管理標準和知識產權體系是維護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良性競爭、凝聚產業競爭力的堅實保障,我國已深受二者缺失之害,在國際聲譽和商業價值方面損失嚴重,建立完善有效的同業競爭機制迫在眉睫。
[參考文獻]
[1]2013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運行情況和2014年展望[R].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14.
[2]鄭吉昌.服務貿易競爭力:影響因素與模型[J].價值工程,2004(4):1-4.
[3]冷昕.“金磚五國”信息產業國際競爭力比較研究[J].情報科學,2014(6):8-13.
(責任編輯:張彤彤)
[基金項目]黑龍江大學研究生創新科研項目資金資助(項目編號:YJSCX2015-051HLJU)。
[作者簡介]馬夢琳(1990-),女,漢族,黑龍江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貿易學。
中圖分類號:F06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6)01-00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