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興
(賀州學院外國語學院,廣西賀州542800)
?
面向自由貿易區口譯人才需求的地方本科院??谧g教學研究
譚 興
(賀州學院外國語學院,廣西賀州542800)
摘 要: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對口譯教學的相關研究更加深入,但針對面向自由貿易區口譯人才市場需求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口譯教學的研究一直較少。根據自由貿易區對口譯人才的需求,分析了目前地方性本科院校口譯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從理論思考和具體實踐兩方面提出口譯教學改革的措施建議,以促進地方本科院校的改革創新,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建設與發展。
關鍵詞:自由貿易區;地方性本科院校;口譯教學
國內口譯教學研究主要分為三個階段:20世紀80年代為起步和探索階段,研究內容集中于對口譯技能的探討;20世紀90年代為深入發展階段,研究內容逐步從宏觀理論擴展到具體的口譯質量、同傳教學和口譯教材等方面;進入21世紀后為多學科綜合發展階段,口譯教學研究范疇進一步擴大,開始借鑒語言學、社會學、心理學和生理學等其它學科的理論,使口譯教學研究內容更加豐富。
近年來隨著全國地方性新升本科院校的增多,相關教學改革研究也隨之跟進。在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里,以“地方性本科院校”和“教學改革”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共有學術論文100多篇,而其中涉及口譯教學研究的成果鳳毛麟角,至于針對地方性本科院校且面向自由貿易區人才市場的口譯教學研究更是罕見。在此背景下,本文擬對面向自由貿易區市場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口譯教學進行探討。
(一)設置口譯專業的院校較少,教學課時不足
在區域經濟發展日益繁榮的今天,為了積極參與全國各自由貿易區的國際事務合作,無疑需要大批的優秀口譯專業人才,然而目前地方性本科院校中設置翻譯學本科專業的學校較少,偏重于口譯方向的則更少。由于口譯教學及其研究長期未引起足夠重視,有些學校因人設課,有師資則開設,師資不達標則臨時取消,口譯課程時開時停,發展情況極不穩定。發生這種情況有諸多原因,其中主要原因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很難留住高水平的口譯專業教師,只好讓一些并非完全勝任的教師勉強承擔口譯教學任務,其教學質量堪憂。另外,依據各地方性本科院校官方網站公布的教學大綱,英語語言文學本科專業下屬的商務方向、旅游方向和教育方向的口譯課時不足,普遍只有一個學期,每周2—3學時,有的作為必修課程,有的作為選修課程。開設時間大多集中在外語專業高年級,與筆譯課程同時開設,也有先于或后于筆譯課程開設的。因為學時總數較少,任課教師往往難以在有限的課時內有效完成既定教學任務,常常只是倉促應付。其實,大多數外語專業的學生都有一個成為高級口譯從業人員的夢想,最開始對口譯課程的興趣很濃,對其有較高的期望值,然而最終卻由于教學效果不理想而大失所望。
(二)面向自貿區的口譯教材較少
目前市面上的口譯教材在內容編排上基本沒有任何改變,大多還是強調語言的轉換,注重講解翻譯理論,而與翻譯實踐嚴重脫節。教材內容中語言訓練較多、思維引導較少,雖然偶爾涉及技巧講解,但只是停留在經驗層面,缺乏連續性和完整性設計,很難讓學生舉一反三,達到熟能生巧的效果。另外,目前大多數口譯教材除了與筆譯教材的選材有些許不同外,其他基本相同。另外,也有一些以主題為脈絡的各項實務能力綜合訓練教材,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目標,如天津大學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口譯實務》,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中國—東盟商務英漢口譯閱讀教程》,這些教材是適應區域性商務人才培養工作需要的教材。這表明面向自由貿易區市場的口譯相關教材開始走向綜合與專項訓練的正軌,口譯教學也正朝著專業化和職業化的方向穩步發展。
(三)口譯訓練脫離真實的口譯環境
目前,受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口譯訓練課程往往脫離了真實的口譯環境。傳統的口譯教學大都是在普通教室或者設備簡陋的語言實驗室中進行,學生通過收音機、錄音機、錄像機或計算機等設備來獲取訓練所需的相關信息。這些教學方法和手段固然有其有利的一面,但弊端也顯而易見。口譯是現代社會跨文化、跨民族交往的一種基本溝通方式,“形變”而“意存”,“形轉”而“意達”,是口譯的基本要求,而語言實驗室中的口譯訓練課則把口譯變成了學生與機器設備之間的互動和交流,這顯然會讓受訓者無法體驗和觀察各種人際因素,鍛煉和提升其人際交往能力。
綜上所述,為了能使口譯教學工作進一步向前發展,適應自由貿易區市場對口譯人才的需求,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更多更優秀的口譯人才,各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口譯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FTA),最早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其性質屬于出口加工區。但20世紀8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的自由貿易區積極向高技術、知識和資本密集型發展,形成“科技型自由貿易區”。目前,在全球范圍內自由貿易區發展迅猛,數量已經達到數十個,遍及各大洲,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此背景下,“自由貿易區口譯”這一專題口譯市場也應運而生并亟待發展。西方較有影響力的口譯研究者弗蘭茨·波契哈克(Franz P?chhacker)認為,應用型口譯教學改革應重點關注理論思考和具體實踐,下面就主要從這兩個方面進行論述。
(一)教學改革的理論思考
1.注重培養專業技能。地方性本科院??梢酝ㄟ^與外語培訓機構合作,建立涵蓋國際商務、會展、自由貿易區成員國文化等各方面的外語翻譯培訓基地,讓學生對自由貿易區涉外商務活動的具體實務有更直觀的認識,有效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2.重視培養復合型口譯人才。擁有一批通曉自由貿易區各成員國語言的經貿、文化、教育、旅游、管理、禮儀和外交等方面的復合型人才是我國自由貿易區建設的重要保證。大多數地方性本科院校的英語專業都有商務英語方向和旅游英語方向,在開設口譯課程之前,要注意充分利用各方向開設的小語種課程、商務英語課程和旅游英語課程等與口譯相關的課程,優勢互補,形成具有特色的新型課程體系。
3.建立口譯志愿者服務體系。地方性本科院校應積極建立口譯志愿者服務體系,逐步發展自由貿易區口譯市場。各地方性本科院校應積極發動校內口譯人才在系統內登記,組織口譯志愿者工作,建立口譯志愿者檔案資料庫,有針對性地開展志愿者口譯服務技能培訓,樹立地方性本科院??谧g人才的良好口碑,進而推動相關口譯教學的改革和發展。
(二)教學改革的具體實踐
1.針對目標市場開展口譯教學。目前,中國在建自貿區18個,涉及31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已簽署自貿協定12個,涉及20個國家和地區,分別是中國與東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蘭、智利、秘魯、哥斯達黎加、冰島和瑞士的自貿協定,內地與香港、澳門的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CEPA),以及大陸與臺灣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作為自由貿易區的官方語言,英語被廣泛應用,翻譯特別是口譯擔當著極其重要的橋梁和紐帶作用。自由貿易區口譯除了具有一般口譯的共同點,也存在許多獨特之處,主要是受到語音語調、文化差異、產品性質、會展主題及與會人員類型等因素的影響,如語音迥異提高了口譯人員聽辨理解的復雜程度,文化紛繁復雜造成的差異性,產品性質決定口譯的專業性,會展主題和與會人員的類型決定了口譯人員需要采取不同的口譯策略。在此形勢下,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口譯教學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口譯教學中,首先,要努力強化相應各國家英語變體口音聽辯訓練;其次,要注意積累各自由貿易區相關國家主要英語變體特有詞匯;第三,要嘗試編寫各自由貿易區相關國家主要英語變體的口譯教材。總之,要努力拓展學生與東南亞主要英語變體的接觸面,以備學生在職場口譯中輕松應對各項業務需求。
2.強化分專題口譯訓練。口譯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和市場培養合格的口譯人才,而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因此,應用型地方性本科院校外語專業的口譯教學應以實踐為主,口譯課程的內容應完全根據市場需要和實際工作的要求而設置。所以,除了語言基本功、技巧和技能訓練外,口譯教學還必須增加結合相關主題的口譯訓練,而且選擇的材料應盡量源自實際,語言真實地道、有口語化特點。在中國各自由貿易區的日常涉外活動中,需要口譯的主題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自由貿易區的緣起與發展、農業合作、信息產業合作、人力資源開發合作、相互投資、區域性開發合作、交通合作、能源合作、文化合作、旅游合作、公共衛生合作、博覽會、商務與投資峰會及經濟開發區建設等。此外,有些口譯教學內容可以不必占用課堂時間,如我國的政治制度、軍事、經濟、法律、教育、文化、旅游、醫療、體育、宗教、外交政策和外事接待等與口譯工作相關的背景知識,可讓學生課外去閱讀了解。
3.創新口譯教學模式??谧g教學改革應以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三者結合為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極力倡導實踐、參與、體驗、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1)“教學做”一體化。將模擬的自由貿易區商旅工作過程分解成一個個小項目,每個項目由若干個工作任務組成,將任務內容流程化,并遵循知識序化和從簡單到復雜的原則進行設計;讓學生以小組形式或個人完成,一邊學、一邊練,允許學生再創造,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實踐技能。如讓學生承接企業的某項商務接待任務,或模擬貿易談判環節等。(2)任務驅動。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的主要結構是:呈現任務→明確任務→完成任務→任務評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具體的工作過程及特點,合理地安排學生的學習任務和實訓任務,學生是完成任務的主體。在自由貿易區的口譯課程中,報價、產品介紹、商務演講場景中的口譯都可以采用任務驅動型教學方法。(3)情境模擬。在教學中采用“上班制”,把教室既作為理論教學的場所,又作為小組工作、場景模擬的辦公區域,使教、學、做一體化。通過對真實的工作任務進行仿真模擬訓練,培養學生的口譯實戰能力。(4)體驗教學。根據學校所處區域,以就近原則安排現場教學,充分利用校外實訓基地,組織學生到現場多看多學,并通過校外實訓,如到廣交會、華交會和東盟博覽會實訓周等尋求兼職翻譯的工作機會,讓學生體驗口譯工作,在真實環境下進行英漢和漢英雙向口譯訓練。
口譯市場化,決定了口譯行業內競爭日趨激烈,也對口譯教學或口譯培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由貿易區口譯是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而興起的區域專題口譯,其知識體系和文化背景等具有自身的特性,要求口譯質量應符合相應的國際標準。我國地方性本科院??谧g人才的培養,應該立足于服務我國境內的各自由貿易區,充分利用各方資源,加強相關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把口譯教學專業化與口譯職業化、市場化發展緊密結合??谧g教學應該結合口譯本身的特點和市場需求,在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技能訓練和課堂組織等方面不斷完善和推陳出新。
[參考文獻]
[1]詹成.中國口譯教學三十年:發展及現狀[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0(11).
[2]楊棣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口譯實務[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9.
[3]韋漢,馬霞.中國—東盟商務英漢口譯閱讀教程[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
[4]梅德明.中級口譯教程(第三版)[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1):6-7.
[5]沈四寶.北美自由貿易區的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法學雜志,2005(4).
[6]Franz P?chhacker.Introducing Interpreting Studi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9(12).
[7]中國自由貿易區服務網.中國對外商談自由貿易協定總體情況[OL].http://fta.mofcom.gov.cn/,2014-05-05.
[8]商珍.商務英語口譯教學團隊建設初探[J].海外英語,2012(24).
(責任編輯:喬 虹)
[基金項目]賀州學院院級教改項目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hzxyjg201533);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4JGA233)。
[作者簡介]譚興(1982-),男,湖北利川人,講師,研究方向:英漢對比與翻譯。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6)01-014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