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寧 楊海芬 王 瑜
(河北農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河北保定071000)
?
河北省農村商業銀行發展研究
丁曉寧 楊海芬 王 瑜
(河北農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 要:為適應金融服務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需求,我國農村信用社向商業銀行轉型已成為當前的緊迫任務。通過分析河北省農村信用社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的原因,以及目前農村商業銀行存在的內外部問題,提出了促進河北省農村商業銀行健康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河北省;農村商業銀行;農村金融
(一)宏觀原因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2014年3月《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正式出臺。新型城鎮成為我國新時期重大發展戰略。城鎮化所內含的農業集約化、農村工業化、農民市民化,必然會給商業銀行帶來新的業務發展機遇[1]。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的提高,三大產業比例明顯發生了變化,第二、三產業的增長速度遠遠高于第一產業,促使農村人口不斷向城鎮的第二、三產業轉移;非農產業不斷迅速發展,農業不斷朝著集約化、規模化發展;產業結構的變化決定著對現代金融需求的增加。而農村信用社作為合作性金融機構,由于服務對象主要以社員為主,業務范圍主要以存貸款、結算為主,缺乏商業銀行的其他功能,不能滿足企業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因此新農村建設倒逼農村信用社改革,組建農商行是滿足新型城鎮化下產業結構變化的需要。
農村信用社在農村金融市場上承擔著支農的重任,為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截至2014 年9月末,河北省共有151家縣級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其中16家農商行、1家農合行、134家縣級農信社。全省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資產10600億元,其中貸款5202億元,負債10012億元,其中存款8564億元[2]。但近些年農村信用社為農業提供資金支持時,大量涉農貸款以逐年增長趨勢用于非農產業,資金不斷外流。因此組建農村商業銀行是為增強農信社資金實力以實現農村建設和農業長遠發展的需要。其次,農村信用社自身存在著歷史包袱沉重、經營機制僵化、產權不明確,法人治理體制不完善等諸多弊端,而且面臨著激烈的外部競爭。組建農商行是提高服務能力和競爭力的必然要求。
2004年江蘇省農村商業銀行開始進行改革試點,經過十年的發展,全國農村商業銀行取得顯著成就,截至2014年末,我國農村商業銀行達到725家,農商行營業網點達32776個,不良貸款比例為1.25%。河北省農村商業銀行也在不斷迅速發展。2005年,滄州市城郊農村信用社作為改革試點單位,在2008年7月成立了滄州融信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為河北省第一家股份制農村商業銀行,具有產權明晰和運營機制靈活的優點。此后,南皮、文安、邢臺等農村商業銀行相繼成立。截至2015年6月末,河北省有農村商業銀行23家,各項存款余額為9477億元,各項貸款余額為5732億元,資產總額為11493億元,上繳稅金達228億元。
(一)管理體制不合理
一是法人結構不合理。農村信用社經過改革建立起了三會一層法人治理結構,但是并沒有實質性達到現代金融法人治理的要求,并沒有建立起決策、監督,管理相互制約的體系[3]。目前多數董事會沒有設立關聯交易委員會、風險管理委員會等專門委員會,影響了決策和監督能力。二是股權結構不合理。自然人股東過多,股權分散,因此中小股東利益與銀行利益關聯性小,中小股東參與銀行監督的積極性差,進而出現內部人控制問題,不利于農信社的有效管理。三是農村商業銀行作為新生的農村金融機構,很多規章制度的制訂處在探索階段,缺乏完善的風險控制系統和業務操作流程。農村商業銀行有不同的業務需要發展運行,但是未能及時對相關的制度進行修訂,各崗位及其相應的職責未能明確,與實際的業務開展脫節[4]。
(二)員工素質低,激勵機制不健全
一是大多數農村商業銀行的員工都由改革前農村信用社轉化而來,文化水平的限制使得目前農村信用社中熟悉傳統金融業務的人多,而真正懂得現代市場經濟和金融業務知識的專業人才少[5]。而且普遍計算機操作能力低,業務創新意識差,目前招聘的大部分員工多半是沒有經驗的應屆畢業生。二是缺乏健全的激勵機制。高級管理人員受單個自然人投資入股比例不得超過5‰和職工自然人合計投資入股比例不得超過25%的約束。導致所獲得的股東權益有限,對管理人員缺乏激勵機制,制約了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
(三)業務品種單一,缺乏金融創新
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的文化活動,高中語文教學是實現學生文化傳承與詮釋的重要途徑。對于文化進行理解、堅守以及傳承,這就是文化傳承及詮釋的主要內容。在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將中國傳統文化理念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并能夠與現代文化價值理念進行有效結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實現不同文化價值理念的相互促進和提高。不能全盤否定現代社會的價值理念,認為傳統價值理念完美無瑕;也不能對傳統價值觀念不屑一顧,認為在傳統文化中都是過時的價值觀念。同時,還應該利用高中語文的獨特優勢,實現學生民族情感的培養。
一是農村商業銀行主要以存貸款為業務核心,中間業務匱乏,主要為收入較少的結算類和代理類,而且結算手段少,缺乏信用卡、外幣結算等手段。。二是金融服務手段不完善,網上銀行、手機銀行、自助銀行等多種形式在農村地區并沒有得到普及,并且建設率低。同時由于農商行員工素質普遍較低,阻礙了金融產品的創新。
(四)政策支持力度不夠,缺乏法律保障
農村商業銀行的市場定位具有特殊性。一方面作為商業銀行,按照股份制銀行的相關條例受到銀監會的監管。另一方面其市場定位依然為三農服務。農商行承擔了支農的重任,但是只能在優惠期限內享受3%的營業稅稅率,稅收負擔依然很重。并且目前沒有單獨制定一部關于農商行的法律,只有銀監會公布的合作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辦法中許多問題模糊不清,并且不規范,致使農商行在執行相關規定時會出現隨意性。
(五)監管主體不明確
根據相關規定,農村商業銀行的監管主體為銀監局。但是實際上和農村信用社一樣,監管主體并不明晰,受制于省級聯社、人民銀行、金融辦等多方監管,監管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農信社政策的影響。省聯社本身處于特殊的位置,定位不清,政企不分,產權與控制權沖突。存在著越位、擴權、行政色彩強等諸多問題,如果不能處理好兩者的關系,會造成農商行與省級聯社的利益沖突。另外,多方監管容易使監管目標不一致,體現不同的決策意愿,更造成責任的相互推諉,阻礙了農商行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
(六)缺乏競爭力
河北省農村商業銀行成立時間短,缺乏競爭優勢。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等利用多重優勢,紛紛創新金融產品,網點不斷向鄉鎮延伸。截至2014年末,河北省開業的農村商業銀行僅為16家,而截至2015年3月底,河北省共建立村鎮銀行68家,是農村商業銀行數量的三倍,對農村商業銀行形成了嚴重的外部沖擊。
(一)優化治理結構
一是完善法人結構。健全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制衡的三會一層的運行機制,明確行長和董事長的權利和責任,在董事會中設立專門委員會,引入獨立董事,提高決策和監督能力。二是優化股權結構及放款入股的條件,積極吸納符合條件的各類資本,吸引優質的戰略投資者,使股權結構多元化,避免內部人控制。另外,適當集中股權,收購中小股東的股份。三是制定詳細的業務制度,確定崗位職責。同時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制度,規范信貸業務流程,提高員工風險識別和預防的綜合素質,降低銀行的多重風險。
(二)提高員工素質
一是制定合理的管理者和基層員工的選拔標準,吸收有工作經驗、高學歷、高素質的金融、會計、計算機等專業人才;同時建立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適當提高單個自然人和單個法人的持股比例上限;通過精神激勵與物質激勵,鼓勵高級管理人員和基層員工進行創新。二是建立內部培訓體系,定期對員工進行培訓和考核,不斷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提高員工的思想認識,增強員工的集體感和主人翁精神。
(三)拓寬業務范圍,提高市場競爭力
一是農村商業銀行應大力發展適應新型城鎮化下農民多元化需求的中間業務,豐富代理類、信息類、咨詢類、理財類的中間業務品種。二是根據不同主體的需求創新金融產品,開發風險低、易推廣的小額貸款信貸產品,擴大抵、質押貸款范圍,比如應收賬款、動產、林權等抵押貸款品種。三是延伸農村服務網絡,增設自助銀行的營業網點,推廣電子銀行、手機銀行、信用卡等方便、快捷、效率高的金融工具。四是借助電視、報刊、網絡等多種媒體平臺對農商行企業文化和業務進行宣傳,提高市場知名度和認可度,使農戶和中小企業更多了解農商行。五是繼續發揮農信社的人緣、地緣優勢,優先滿足三農和中小企業的需求,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的支持。六是借鑒其他成熟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營銷經驗,培養廣泛的客戶群。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法律法規
一是農商行承擔了更多的政策性任務,政府應出臺關于稅收減免、不良資產盤活、支農再貸款、財政補貼的
政策激勵,延長優惠期限,幫助減輕農村商業銀行的歷史包袱。二是河北省政府應幫助農商銀行對產品、文化、服務進行更多的宣傳。同時創造機會使農商行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三是盡快出臺針對農商行詳細的法律,根據農商行的實際情況,對一般性商業銀行規定做出適度調整。同時參照公司法和商業銀行法的規定,避免政策走偏。
(五)明確監管機構
河北省農村商業銀行受制于省聯社、銀監會、人民銀行、金融辦的多方監管,使農商行審批手續繁雜,業務效率低下,運行成本加大,因此須建立一個單一的監管模式。一是明確省聯社定位,理順管理體制,減少對農商行的行政管理。對農信社加強業務管理,推動改制進程。二是由銀監會對農商行進行明確的監管,出臺有差別的監管政策,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放寬不良貸款的比例,給予農商行更大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謝太峰.城鎮化的內涵與商業銀行的機遇[R].2013(9).
[2]田穎莉,賈澤嘯.河北省農村商業銀行組建問題及對策研究[J].金融視線,2015(9).
[3]吳曉敬.河北省改制組建農村商業銀行的問題及對策[D].河北大學,2012.
[4]米格.農村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管理與建議[J].商場現代化,2015(9).
[5]劉清漪.我國農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的績效評價——以A農村商業銀行為例[D].西南財經大學,2013.
(責任編輯:梁宏偉)
[基金項目]河北省社科基金項目“新型城鎮化中的河北省農村金融轉型及創新研究”(項目編號:HB14YJ001);河北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河北省農村科技成果轉化的金融服務體系協同發展研究”(項目編號:15457507D)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丁曉寧(1993-),女,河北石家莊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村金融理論與政策;通訊作者:楊海芬(1969-)女,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企業理論與公司治理、農村金融,農業技術轉移;王瑜(1989-),女,漢族,河北保定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村金融。
中圖分類號:F83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6)01-00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