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靜
(安徽大學商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0)
為了給“海歸”人才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安徽省近年來依托科技工作站、創業園等人才載體,搭建了眾多面向海外留學生的回皖創業平臺。近三年的有關資料顯示,在良好創業環境的吸引下,我省留學回國人員每年以12%的速度遞增,且年均引進近400名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5年來共柔性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近12000余人。僅從合肥留學人員創業園來看,所擁有的81家企業大多是留學人員創辦,一個高新創業園里就有留學回國人員上百人。
雖然海歸們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但由于回國創業人數的增多,隨之而來的競爭也使海歸們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由于資源的有限,很多初創企業在資源的利用上出現了巨大的問題,不僅如此,由于市場上信息不對稱,溝通渠道有限,海歸們并不能及時掌握和獲取有用的信息,繼而導致創業受阻,使得許多初創企業“夭折”在搖籃里。
近年來,安徽省已經出臺各項針對“海歸”回國創新創業的優惠政策,從安徽省人社廳獲悉,安徽省將實施留學回國人員創新創業扶持計劃,每年選擇扶持20個創新科研項目、10家創業企業,符合條件的企業最高可獲得30萬元扶持資金。
除了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以外,還將給予一定的融資支持,引導企業按照規定申請享受創業擔保貸款及財政貼息,申請青年創業引導資金貸款。對于創辦科技型創新創業企業的,引導企業申請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風險投資基金支持,并按照規定享受股權和分紅激勵。
近年來,大量海歸回皖尋找創業機遇,他們一般掌握了某領域的專業知識,所以大量的海歸通過合作等方式共同創業,他們將自身的長處應用到創業中來,發揮各自的長處和優勢,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盡顯所長,這樣的合作方式不僅能夠將海歸有機的聚集起來,而且也最大效率的利用了資源,從而創造最好的科技成果。
近些年,政府在“海歸”回國創業的問題上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他們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來鼓勵海歸創業。但是,政府的工作效率低下,繁瑣拖沓,沒有健全的管理系統和服務機制等一系列問題,讓許多海歸們大為頭疼。海歸人員回國創業,涉及到人事、工商、民政、海關、稅務等多個部門,由于工作效率不高,使得很多工作繁瑣重復,一個文件的審批可能需要經過很多部門反復核查,浪費了許多人力物力資源。許多“海歸”發現需要這么多的手續之后,就在心里打起了退堂鼓,他們寧可留在國外,也不愿意回國創業。因此,政府工作效率低下等問題,成為了阻擋“海歸”創業的攔路虎。
雖然政府大力構建創業園等創業平臺,但從實際效果來看,許多創業園存在很大的結構性問題。大多數的創業園運行效率很低,功能單調,僅僅考慮到硬件設施而忽視了軟件設備的優化,缺乏真正投身于創業的高層次人才,許多職位形同虛設,根本不能為創新創業提供技術上的支持。
調查發現,許多創業園由于管理部門設置過多,工作人員能力不足,因此辦事效率低下,不僅如此,在市場開拓、公共信息平臺建設等“軟件”服務方面做得不足。
雖然在近幾年政府部門出臺許多針對“海歸”創新創業的優惠政策,但是國內目前法律體制不完善,政策的執行力度不夠,實施的不到位,不公開、不透明的“走后門”現象更是時有發生,這無疑是對“海歸”創新創業積極性的嚴重打擊。所以,政府出臺的優惠政策不能有效執行,等于給“海歸”們開了一張空頭支票,這對于他們的創新創業積極性是極大的打擊。
近年來,歸國“海歸”呈現年輕化的趨勢,許多80后、90后的海外留學生回國創業,由于長期生活在國外,加上他們接受的是國外理論知識的教育,因此對國內的社會環境和市場運作缺乏了解,無法很好地利用自然資源、人力資源、物質資源,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也嚴重打擊了“海歸”們的積極性。除此之外,由于大部分的“海歸”知識結構比較單一,知識面比較狹窄,社會經驗尤其是創業經驗非常少,考慮問題簡單化、理想化,導致在項目的設計上產生較大偏差,加上他們年紀較小,心理承受能力弱,經不住打擊和失敗。出現一點問題就輕言放棄,常常出現虎頭蛇尾的情況。而且,他們認為自己喝過洋墨水,在行為上經常表現出自大、不易溝通交流、不懂團隊合作等問題,認為憑一己之力就一定能獲得成功,因此不愿從基礎做起,妄想一步登天。因此,海歸們在抱怨政府工作不完善的同時,也要時刻反省自身,認清自己,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的邁向成功的巔峰。
創業需要初創資金,許多海歸空有創業的想法和理念,但是由于資金的缺乏,使得計劃根本無法實施。根據有關調查發現,35%的海歸初創資金來源于個人存款;25%的海歸初創資金來源于借款;20%的海歸創業資金來源于銀行,這說明“海歸”創業資金來源仍然屬于私募,外部資金來源對于海歸創業的支持力度仍然較弱。原因在于國內資本市場還不健全,雖然銀行開發出許多金融產品,但是針對性不夠,供給缺乏,使得海歸融資渠道不足。而且,國內的風險投資公司發展的均不成熟,操作經驗不夠,對資金的發放非常謹慎,所以許多初創的中小企業根本無法獲得貸款。還有就是創業計劃不完善,漏洞頗多。安徽省委、省政府雖然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其中包括資金的支持政策,但是缺乏良好的規劃和評估,使得資金使用效率不高。因此,在拓寬融資渠道的基礎上,還應該努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安徽省各類人才引進計劃、各開發區和科技園等引進的對象雖說是從省經濟建設的需要出發,但是卻設置了高層次創業人才的門檻和篩選標準。對海歸人員而言,其應與國內人才處于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不應有區別對待。當然,對于鼓勵海歸回來創業的政策條件也不應影響到省內其他優秀人才創業的發展。所以政府要出臺引導性政策,結合安徽省經濟建設和產業發展的規劃,建立完善公平、有序的政策制度。
海歸人員選擇回國創業,首先遇到的就是資金問題。大部分海歸在國外學習或求職期間并沒有積累創業資本,投資商的要價一般也較高,想要創新創業困難重重,所以政府要加大資金方面的扶持力度。
在眾多創新創業鼓勵、優惠政策中,當屬稅收政策的含金量最高,對創業者的幫助也是最大的,同時也是吸引海歸人才的一個重要手段。安徽省政府在這方面做了充足的工作,還將繼續擴大稅收優惠政策范圍,將企業吸納就業稅收優惠的人員范圍由失業1年以上人員調整為失業半年以上人員,并將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創辦個體工商戶的稅收優惠政策擴展到個人獨資企業。安徽省級財稅部門貫徹落實中央為支持創業創新出臺的一攬子稅收優惠政策,加大結構性減稅和定向減稅,用政府稅收減法,換取“雙創”新動能加法。11月9日來自省財政廳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省實施結構性減稅374.6億元,加上出口退稅和出口免稅137.2億元,累計減少企業負擔511.8億元。今后安徽省政府還要穩步推進稅制改革,不斷釋放改革紅利,積極鼓勵企業創新。
政府在制定政策時要以人為本,對海歸人員多些人文關懷,時刻注意到他們需要什么,主動關心他們的生活與工作,以具體細致的行動來讓他們切實感受到政府的關懷,增強歸屬感。安徽省可以成立海歸協會,積極推動社團的組織功能,讓海歸在工作之余可以一起組隊游玩安徽各個旅游景點,感受安徽濃厚的文化底蘊和徽商文化,使其閑暇時光更加豐富多彩,增強對徽文化的認知程度。舉辦海歸人員交流會,通過各方面的交談提高他們的創新創業激情。此外幫助海歸人員解決住房、交通、子女入學、醫療保險等方面的問題,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馨,能更好地投身于安徽省的創新建設上。
[1] 苗琦,鮑越,劉鷹.人力資本與技術資本對我國海歸創業意向影響[J].科學學研究,2015,(7):1035-1042.
[2] 李平,許家云.金融市場發展、海歸與技術擴散:基于中國海歸創辦新企業視角的分析[J].南開管理評論,2011,(2).
[3]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加快創新型省份建設的意見,2014.
[4] 孟醒,程晨.海歸創業現狀、問題及對策思考[J].科技信息,2009.
[5] 胡洪浩,海歸創業研究前沿與展望[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17).
[6] 薛曉輝,麥晴風.海歸留學人員歸國創業狀況分析[J].天津科技,2002,(2):20-22.
[7] 安徽省委辦公廳.關于加強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工作的實施意見,2009.
[8] 王輝耀,路江涌.海歸創業企業與民營企業對接合作與對比研究報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9] 王耀輝.海歸時代[M].北京:中央編輯出版社,2005.
[10] 王曉鶯.海歸人才群體現狀、引才問題及對策思考[J].廣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8,(1):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