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琦
(黃河科技學院,鄭州 450063)
當代大學生學習觀培養的有效措施
王慧琦
(黃河科技學院,鄭州 450063)
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未來就業的壓力,對形形色色的新鮮事情的好奇,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使得他們感覺迷茫、彷徨和猶豫。以學益智,以學修身,才能使當代大學生自覺學習各種科學文化知識,主動加快知識更新,優化知識結構,拓寬眼界和視野,逐步增強本領;才能夠在發展中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以學益智;以學修身;學習
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社會發展的日新月異,知識更新節奏的加快,本領恐慌的處處顯現,使得他們必須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識素養,自覺學習各種科學文化知識,主動加快知識更新、優化知識結構、拓寬眼界和視野,逐步增強本領,才能夠在發展中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可對于天子驕子的大學生們來說,從殘酷的高考壓力競爭之下通過不懈努力終于讓自己走入了夢寐以求的大學校園,可所謂的象牙塔生活沒有了往日的高考壓力,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平靜心態和老師嚴厲要求下的督促學習,有的卻是未來就業的壓力,對形形色色的新鮮事情的好奇,自學成才的不斷堅持,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面對如此當代大學生的迷茫、彷徨、猶豫卻成為生活的中心。而我們如何讓當代大學生能夠改變現狀,以學益智,以學修身卻顯得更加迫切[1]。
社會的飛速發展,新文化的不斷出現,社會不同現象層出不窮,同時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標準越來越高,對于我們當代大學生來說當走出校園的剎那,該如何發展,如何立足,如何實現自己的夢想?故此在大學期間的能力儲備就顯得尤其重要。學以益智,學以修身的重大優勢將得以最大的詮釋。
(一)知識更新周期縮短,以學益智才能促進個人的發展
曾有人研究過,18世紀以前,知識更新速度為九十年左右翻一番;20世紀90年代以來,知識更新加速到三至五年翻一番。近五十年來,人類社會創造的知識比過去三千年的總和還要多。曾經學會《大學》《中庸》《四書》《五經》,我們便可瀟灑地活一世,而對于現在的知識經濟時代一個人必須學習一輩子,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我們必須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識素養,自覺學習各種科學文化知識,主動加快知識更新、優化知識結構、拓寬眼界和視野,不斷增強本領,才能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2]。
(二)面對社會的種種誘惑,以學修身才是個人的立足之本
文化生活需要一定的知識積累,是個高雅的精神層次的范疇。需要通過加強學習才能達到體驗、享受文化生活帶給人類的種種利益。故我們必須把學習的任務建立在提高自身素質,加強自身的修養的基礎上。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正確的思想理論,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同時要認真學習各種文史知識,特別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學習和掌握其中各種思想精華,通過這些優秀傳統文化的濡染、侵潤,對我們的修身會有很大的益處[3];使得我們不背離學習的基礎,不犯違背初衷的錯誤,也使我們真正成為一個高尚的人、大寫的人。
我國現在正處于社會變革、經濟轉型的加速期,各種社會思潮此起彼伏,各種社會力量競相發出自己的聲音,多種思想觀念的存在,不同區域文化的相互碰撞,致使社會思想意識呈現多元多樣多變的特點。而此時的大學生的學習狀況,也因社會現狀的改變而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一)價值觀念偏差,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認知
社會的飛速發展,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的相互沖擊碰撞,使得個人利益至上,唯利是圖、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的思想也滲透進來,嚴重地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價值觀念的不同,使得大學生在人生定位上出現了偏差,進而對大學生的學習認識、學習態度以及學習動機產生影響[4]。同時,社會不良現象的出現,阻礙了學生學習的激情,如貧富差距、社會的不公平和腐敗現象的出現,使得一些大學生產生了讀書無用論的思想。社會不正之風以及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使得大學生對前景感到迷茫。興趣和專業的不一致,進一步加劇了大學生對學習的消極態度。
(二)教育制度的缺陷,削弱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應試教育的出現,使得大學生的興趣、愛好、潛能和天賦等受到嚴重的壓抑,令學生上了大學之后不知如何主動學習,沒有自我發展的意識。另外,高校在期末考試中多由任課教師出卷,并且課上畫重點,突擊學習也能使得自己順利通過考試,取得畢業證和學位證。這種嚴進寬出的大學生活使得學生缺乏學習的緊迫感,嚴重削弱了學生學習的動力[5]。
(三)自制力的缺乏,使得學習效率急劇降低
豐富的大學生活沒有了高考的壓力,脫離了父母的管教與束縛,新環境、新知識和新愿景不斷激發學生對自身進行探索和思考,各種社團組織和不同形式的活動使得他們沉浸其中,不可自拔,而自己最重要的學習卻被拋之腦后,而自己還沾沾自喜,忙得不亦樂。
面對當代大學生當中出現此種學習現狀,讓人們清醒地認識到在大學生的大學教育教學中我們也有我們不足的地方,同時改變當代大學生的大學現狀顯得尤其迫切,因為他們是未來的希望,是將來我們可以引以為傲的時代寵兒,我們唯有讓當代大學生改變現狀,加強自我認知,不斷學習,充分實現以學益智,以學修身。
(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學習主動性
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為其樹立正確的學習價值觀奠定基礎。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對人的日常習慣、生活方式、心理傾向及人際習慣的教育,對培養大學生學習動力具有引導、推動與協調作用。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理念,完善學習價值觀。大學文憑只代表應有的文化程度,它的價值會體現在工作的薪酬上,但一張文憑的“保鮮期”有幾年?若干年前的大學文憑也許能保證一輩子捧上“鐵飯碗”高枕無憂。然而,隨著知識更新速度的不斷加快,今天學到的興許明天就會被“刷新”。現代人的標準不再是簡單地會電腦、會開車、會外語等,而是不斷學習,不斷充電,知識結構更新,觀念不落伍[5]。尤其在一些高新技術領域,特別是IT行業等新興產業很看重員工的學習能力,他們認為只有學習能力強的員工才能為企業持續不斷地創造價值,所以要想長期擁有一份滿意的工作就必須時刻“充電”,并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工作能力。所以當代大學生應增強“終身學習”理念,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更好地完成大學學業[6]。
(二)加強素質教育,深化高校體制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質量
我國教育的辦學體系是由國家統一計劃和政府直接管理的,但高校辦學的自主權卻將學生隔離起來搞教育,忽視了與社會和市場對高等教育的參與過程,使得培養出來的人才與社會脫節,無法滿足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需要。為了改變現狀,教育體系正在不斷地提高和改變,加強學生素質,提高校企合作,培養出社會所需求的應用型人才,使得大學生學有所成,學有所用,增強大學生的學習動力。
(三)營造良好氛圍,以良好的校園文化激發學生學習的潛能
校園文化的存在是一個學校長期的精神文化的積累,更是無數學生贊賞和留戀的文化傳統。因為他不僅能促進良好品行和價值觀念的形成,更能凝結為一種無須強制就能在學生中自然傳承的精神文化傳統,而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中最積極、最活躍、最富生命力的要素。雖然校園文化活動占據了我們的自由時間,但時間的失去讓我們收獲了能力。雖然校園文化活動使得我們感到疲憊,但疲憊的背后我們收獲了很多的榮譽和朋友。雖然如此,但活動的本身也是我們成長和成熟的見證。在良好的校園文化熏陶下,以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的平臺中我們應該認清自己,充分發揮我們學習的潛能,優而不驕,劣而不餒,玩而不廢,學而不棄,使得我們有足夠的實力成為將來社會的接班人。
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他們享有優厚物質條件的同時他們也經歷著時代文化對他們精神的洗禮。如何讓他們在這個紛繁復雜、迅速變化的時代中成為時代的驕子,他們唯有學以益智,學以修身,讓自己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謹記諄諄教誨,不懈努力,使得這些當代大學生能夠擁有像古人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報國情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獻身精神,同時也希望他們能夠把“知識改變命運”“落后就要挨打”的名句當成他們改變自己命運,不懈努力的座右銘[1];就業壓力的增大、社會對人才標準的不斷提高,以及對美好未來的向往成為他們在前進道路上不斷堅持的動力。以學益智,以學修身,使得他們在未來的世界中能夠像海鷗一樣風雨無阻,像雄鷹一樣翱翔天空。
[1]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八十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3-04.
[2]鄭慶柱.當代大學生學習動力問題論析[J].社會科學家,2007,(3).
[3]嚴麗純.當代大學生學習觀現狀與改善途徑管窺[J].觀察與思考,2011,(8).
[4]顏詠雪.當代大學生學習價值觀淺析[J].新課程研究,2010,(3).
[5]崔文琴.當代大學生學習投入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高教探索,2012,(6).
[6]趙月羅.當代大學生學習狀況與價值觀問題探討[J].前沿,2012,(19).
[責任編輯劉瑤]
G641
A
1673-291X(2016)25-0123-02
2016-08-16
河南省教育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專項任務“高校輔導員科研能力培養與探索”(2015-SZ-153);2016年度黃河科技學院思想政治課題(KYSZ2016009)
王慧琦(1984-),女,河南潢川人,輔導員,講師,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