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一平,趙家義,沈 璐,袁鵬群,柯 駿,姚文華,陳晰輝,丁 鴻
?
·全科醫學教育研究·
5W1H方法在全科醫師培訓中的應用與探索
韓一平,趙家義,沈 璐,袁鵬群,柯 駿,姚文華,陳晰輝,丁 鴻
目前我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數量較多,但其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特別是全科醫師的素質和技術水平還有待提高。本院在全科醫師培訓中探索應用5W1H方法,將全科醫師培訓從原因(Why)、對象(What)、人員(Who)、時間/程序(When)、地點(Where)、方法(How)6個方面分模塊實施。實踐證明,在全科醫師的培訓中應用5W1H方法,可以更好地推進全科教學實施、提高全科醫師的學習興趣與實踐能力,有助于提高全科醫師的培訓質量。
5W1H方法;全科醫師;培訓
韓一平,趙家義,沈璐,等.5W1H方法在全科醫師培訓中的應用與探索[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31):3842-3844.[www.chinagp.net]
HAN Y P, ZHAO J Y, SHEN L,et al. Applic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5W1H method in the training for general practitioners[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6,19(31):3842-3844.
在中國全科醫學大會暨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第十二屆學術年會上,陳竺會長指出要按時完成“到2020年,在我國初步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全科醫生制度,基本實現城鄉每萬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這一目標,任務還非常艱巨[1]。我國現在的醫療體系基本呈金字塔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數量較多,但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特別是全科醫師的素質和技術水平有待提高[2]。本院作為國家級全科醫師培訓基地、全軍培養基層全科醫師的重點單位,如何培養出富有鮮明全科醫學特色的、符合不同層次條件的、優秀的全科醫師,以適合新時期基層社區衛生事業建設的需要,顯得尤為關鍵。5W1H方法是一種思考方法,于1932年由美國政治學家拉斯維爾最早提出,其提供了科學的工作分析方法,后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5W+1H”模式[3],現已被廣泛用于管理工作和日常工作生活及學習中,具體而言是對選定的項目,從原因(Why)、對象(What)、人員(Who)、時間/程序(When)、地點(Where)、方法(How)6個方面提出問題進行思考。實踐證明,在全科醫師的培訓中運用5W1H方法,可以更好地推進全科教學實施、提高全科醫師的學習興趣與實踐能力,有助于提高全科醫師的培訓質量,現將本院的一些有益探索和經驗做法總結如下。
1.1 全科醫師在實際培訓工作中的困難 雖然目前上海市等示范地區全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學制為3年,但是仍不能有效滿足此類群體的知識需求。根據來本院進行規范化培訓的學員反映,全科住院醫師在實際工作中存在以下困難:(1)指導少,臨床帶教的師資大部分是專科醫師,缺乏全科醫學的思維,并且缺乏規范統一的全科醫師培訓教材;(2)病種多,對全科醫師綜合知識的要求較高;(3)時間少,各個科室臨床事務性工作較多,自身學習時間較少。
1.2 缺乏全科醫師培訓的統一規范化教材 以往缺乏適合全科醫師培訓和實踐的統一的教材和操作手冊,常常以統編教材照本宣科,不能滿足廣大全科醫師的學習需求,不符合廣大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實際;所授課的師資往往資歷較淺,缺乏對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調研,不了解社區實際情況,授課內容常常和實際條件脫節。盡管本院通過近幾年的探索,利用強大的學科專業優勢、豐富的教學資源,撰寫了首套全科醫師培訓的系列叢書,但從全國或上海市層面而言,仍缺乏規范統一的全科醫師培訓教材。
2.1 5W1H方法有助于提高全科醫師對培訓內容的掌握程度 通過5W1H方法,可以將全科醫師培訓從原因(Why)、對象(What)、人員(Who)、時間/程序(When)、地點(Where)、方法(How)6個方面分模塊實施。該方法可以使全科醫師清晰理解“全科醫學是什么”“為什么需要全科醫學”“怎么學好全科醫學”“用什么手段學習全科醫學”“如何向全科醫師轉變”等問題,這樣可以幫助全科醫師更好地學習、運用全科醫學理論知識和提高臨床實踐能力。
2.2 5W1H方法有助于提高全科醫師培訓效果 全科醫師培訓目的旨在提高其包括臨床理論、實踐能力及愛傷觀念、醫患溝通技巧等醫學人文在內的綜合素質。因此需要正確的培訓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5W1H方法,可以幫助全科醫師更好地記憶臨床理論知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點,進而指導臨床實踐,更好提升全科醫師的臨床操作能力,切實幫助解決實際工作中面臨的問題,使得全科醫師在理論能力、臨床技能、組織、管理、溝通、團隊協作及職業核心力等綜合實力方面有著全面提高,使其適應基層社區工作需要,提高社區衛生服務能力。
本院將全科醫師培訓工作按照5W1H方法分為以下6個方面。
3.1 原因(Why):全科醫師的培訓目標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主要職責是關注居民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新的醫學模式要求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要以社區為基地,以居民為對象,以熟悉和了解為基礎,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為重點,以培養優秀全科醫生服務團隊為關鍵[2]。因此,全科醫師培訓目標既要把握全科醫學發展的趨勢,又要注重突出社區醫療服務的特色。通過培訓使全科醫師真正成為任何其他綜合醫院專科醫師無法替代的,具備連續性、綜合性、協調性、整體性、個體化、人性化、防治保健宣教等一體化的“四性三化”服務專業化人才,成為社區衛生醫療保健體系健康“守門人”和協調者。
3.2 對象(What):全科醫師的培訓模式與內容 以往的全科醫師培訓模式常常以大班授課方式為主,以教員為主體,以講授灌輸和課堂書本為主,培訓內容和課程設計不能充分體現全科醫學的思維模式和特點,使得全科醫師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存在基本功不強、健康管理力不夠、人際交往能力不足等問題,在應急救治能力、臨床判斷思維等方面有所欠缺,培訓質量已經不能滿足現有的社區衛生服務需求[4]。本院采用多維化綜合性全科醫師培訓模式,從培訓對象、培訓范圍、培訓層面及培訓內容4個維度著手,確立全方位的教學體系框架,培養定位準確,內涵豐富,知識要素明確,學員發展的可持續性和協調性好;范圍涵蓋常見疾病預防、診治及臨床實踐技能;層面分任職基礎、任職能力、素質拓展三大模塊,增設學員講堂、名師講壇、醫學人文、社會科學課程,集夯基礎、強能力、拓視野為一體;對于不同課程內容,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各種方法在教學實施中的所占比例,著力提升其批判性/創新性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實際處置能力以及創傷救治和預防能力[5],突出強化由知識向能力的綜合培養。還設立導師制,以學員提出的問題“立題”,自由組合(每組最多不超過10人)進行分組研究,立足“基層需求”,解決“基層問題”,從中培養其防治傷病的實用科研思維和創新能力,促進“學”和“會”相長。
3.3 人員(Who):全科醫師培訓的參與對象 從參加培訓的學員背景分析,現有的全科醫師多數為醫科大學畢業后直接進入規范化培訓基地或基層社區醫療機構,缺乏臨床工作經驗和必要的成長成才途徑,提供綜合服務的能力較差,并且只是片面的、階段性的服務。這與目前全科醫師培訓體系尚不統一有著一定的關系,需要今后在制度規定和政策導向層面給予關注和支持。從培訓基地的師資力量角度分析,以往所授課的師資也往往資歷較淺,授課內容常常和實際脫節,不能滿足廣大全科醫師的學習需求,不符合廣大基層社區醫療機構的實際。針對這些情況,本院一方面利用各專業具有強大的學科專業優勢和豐富的教學資源,尤其是一批有著為基層服務工作實踐經驗的、能較全面了解基層的疾病譜和相應的診治條件的優秀醫學教學人才,一方面撰寫了全科醫師領域相關的教材;另一方面以人為本、因地制宜,根據對知識層次的不同要求、培訓方向的差異來調整培訓內容,在全科醫師培訓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3.4 時間/程序(When):全科醫師培訓的時間與程序 根據目前相關要求和規定,全科醫師培訓時間一般為期3年。因此,本院在以往經驗的基礎上采用分階段培訓即脫產理論學習階段、臨床實踐階段和基層實習階段,具體程序流程見圖1。根據全科醫師知識結構特征,循序漸進,由理論到實踐,通過多元化教學手段,結合案例教學的方法,全面提升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水平以及創新性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處置能力。
3.5 地點(Where):全科醫師培訓的教學環境 傳統的課堂教學由于受到時間和條件限制,理論教學只能在固定的地點上課,在有限的時間里進行,而臨床見習又面臨疾病譜單一、患者不配合等情況,并且受培訓的學生人數限制,針對性較差,導致全科醫師難以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從而降低其學習的主動性[6]。本院在全科醫師培訓的配套環境中增設了多媒體教室、臨床模擬人訓練教室、臨床內鏡培訓教室,最近又建設了全網絡覆蓋的“智慧教室”,并且建立網絡自主學習平臺,使師資和學員可以全程網絡在線、線下互動參與,學員可以隨時進行自學,反復觀看網絡視頻課堂,擺脫了以往時間、地點和內容的限制,可以更加有效地安排學習時間,及時掌握最新知識,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合理地進行學習規劃,充分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

圖1 全科醫師培訓的時間及程序Figure 1 The time allocation and procedure of training for general practitioners
3.6 方法(How):全科醫師培訓的創新方法
3.6.1 全科醫師網絡自主學習平臺 作為全科醫師培訓實踐方法的創新切入點,本院創建了立體化“線上線下”全科醫師網絡自主學習平臺,一方面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補充和拓展;另一方面為大部分未能來院參加培訓的全科醫師提供了另一種學習途徑,尤其是平臺所擁有靈活多元的學習方式、豐富充足的教學資源、科學客觀的統計評估,能更好地幫助全科醫師克服基層實際難題。
平臺線下以案例教學、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BL)為模式改革中創新教學途徑的切入點,激勵學員自主學習,著眼于學員臨床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化知識傳授為能力培養。在該平臺上結合案例教學、PBL教學,已成功以常見呼吸、消化、心血管、運動系統疾病及急救技能為案例運用于全科醫師培訓體系中,共編寫實施案例100個,滿意率達到90%以上。通過網絡自主學習平臺結合案例教學在2012—2014級34名全科醫師培訓中的應用,比較傳統教學和網絡自主學習平臺結合案例教學兩種方法的效果,發現全科醫師接受后者培訓方法后在臨床理論知識的掌握、臨床技能考核成績上明顯優于原先的傳統教學方法,這說明網絡自主學習平臺結合案例教學的方式能更好激發全科醫師的學習熱情,較好地實現培訓目的,大大節省培訓資源的使用。
平臺線上以常見病多發病制作并實施網絡視頻微課堂及課堂教學96個,達到了直觀、明了、簡潔地闡明某一疾病的特征及診治要點的目的,可觀性和實用性強,突出了短而精的教學效果。通過互聯網實時“零碎化”自主學習,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全科醫師集中培訓時間短的不足,達到了靈活性、便捷性及收效性最大化的目的。此外,開發構建的全科醫師網絡自主學習平臺題庫系統,涉及內、外、婦產、皮膚、五官、傳染、精神、心理等多個科室,題庫量達近100萬字,拓寬了教學模式,使人才培養可持續性發展。輻射面、受益面廣,將來還將結合“互聯網+”理念,升級成移動版,使全科醫師獲益最大化。
3.6.2 急救五大功能版塊常態化實訓 立足本院創傷中心需求,進行急救五大功能版塊(氣管插管、電除顫、簡易呼吸器、心肺復蘇及急救技能)操作技能的常態化實訓,“一對一”“手把手”式教學,達到人人參與,人人過關,大大提高了學員實戰應急處置的能力和水平。通過開辦國家級全科醫師核心知識和應用技能培訓班,理論與實踐并重,促進了學員間的交流和溝通,提高了學員的專業技能應用水平,打通其理論與實踐聯系的橋梁。
3.6.3 完善全科醫師培訓效果考評體系 引入美國內科學會(American Board of Internal Medicine,ABIM)迷你臨床評價量表(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和多站式考核,強化其崗位任職核心職業能力的培養。由于Mini-CEX不受場地限制,且能床旁進行,又能及時反饋,教學效果好。多站式考核是對全科醫師進行臨床能力 (診斷、診療、臨床思維等)、溝通技巧、臨床綜合素質等全面考核評價,并將評價結果存檔。通過專家督導、召開學員座談會、問卷調查,關注過程教學質量,及時改進教學設計,跟蹤完善考核評價體系。
3.6.4 開拓社區優質資源共享 本院與數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院合作簽約,建立社區實習實踐基地,聯合育人促進了資源的優勢互補,強化了全科醫學的教育理念,促進了全科醫師崗位勝任力的外延拓展,為全科醫師培訓和師資調研提供了有效保障。
作者貢獻:韓一平負責文章主要撰寫及審閱;趙家義負責文章主要撰寫;沈璐負責文章修改;袁鵬群負責文獻的收集和檢索;柯駿負責文章撰寫及審閱;姚文華負責全文的校對;陳晰輝負責文獻的整理和查閱;丁鴻負責論文發表的相關流程手續。
本文無利益沖突。
[1]陳竺在中國全科醫學大會暨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第十二屆學術年會開幕式上的講話[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5,14(1):2-3.
[2]李蘭娟,曾益新.2014西湖國際全科醫學學術交流會內容摘登[J].中國全科醫學,2015,18(4):361-363.
[3]常艷祺.5W1H分析法在高校學生干部培養中的應用[J].學理論,2015,57(14):221-222.
[4]李俐.案例教學在病理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繼續醫學教育,2009,23(5):35-36. LI L.The application of "case methods of teaching" to the teaching of pathophysiology[J].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2009,23(5):35-36.
[5]趙家義,韓一平,袁鵬群,等.軍隊研究型醫院建設中全科醫師培養工作的探索[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4,21(9):890-891. ZHAO J Y,HAN Y P,YUAN P Q,et al.General practitioners training in building military research-oriented hospital[J].Hospital Administration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2014,21(9):890-891.
[6]柯駿,趙家義,袁鵬群,等.網絡自主學習平臺在研究型醫院全科醫師培養中的探索[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5,22(5):487-489. KE J,ZHAO J Y,YUAN P Q,et al.Exploration on network self-learning platform for general practitioners training in research-oriented hospital[J].Hospital Administration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2015,22(5):487-489.
(本文編輯:閆行敏)
Applic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5W1H Method in the Training for General Practitioners
HANYi-ping,ZHAOJia-yi,SHENLu,YUANPeng-qun,KEJun,YAOWen-hua,CHENXi-hui,DINGHong.
DepartmentofGeneralPractice,DepartmentofRespiratoryDisease,ChanghaiHospital,theSecond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Shanghai200433,China
HANYi-ping,DepartmentofGeneralPractice,DepartmentofRespiratoryDisease,ChanghaiHospital,theSecond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Shanghai200433,China
Although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in China currently,the service capacity and levels provided by them,especially the quality and technical level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GPs) need to be improved.By means of 5W1H method exploratively,Changhai Hospital,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trains general practitioners from six sections such as why,what,who,when/procedure,where and how.The results show that 5W1H method can better promote the implement of the training,and improve the interest of learning and ability of practice of GPs.It also contributes to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the training.
5W1H method;General practitioners;Training
200433 上海市,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全科醫學教研室(韓一平,趙家義,沈璐),呼吸內科(韓一平,趙家義),醫教部(袁鵬群,柯駿,姚文華,陳晰輝,丁鴻)
韓一平,200433 上海市,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全科醫學教研室,呼吸內科;E-mail:yphan2006@163.com
R 197
A
10.3969/j.issn.1007-9572.2016.31.017
2016-03-16;
2016-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