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清泉
【摘 要】傳統高中歷史的教學模式就只是不斷地重復著教師給學生劃重點,學生不假思索的進行背,記等等循規蹈矩的無任何教學效率而言的傳統教學模式。那么隨著時代的不斷變換,各種新教學方法的出臺慢慢的讓這種教學效率低下的傳統教學模式逐步走向滅亡。運用新教學方法讓學生發自內心來喜歡歷史,研究歷史,分析歷史是新課改的終極目的。爭取通過各種教學方式的探究真正提升現代高中歷史這門課程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歷史;新教學方法;課堂;教學
高中歷史中引進的新教學方法就是想讓學生有一種自己主動去通過收集材料,積累信息的積極性,分析推測這些方式去了解發現某個歷史事件或者歷史人物。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中國八年的抗日戰爭等等這些近現代史。雖然,提升教學效率讓學生真正了解這些歷史并不是要求學生現在如何去打擊報復,而是牢記國家在歷史受到的這些災難,并且努力學習提升國家的整體實力,不再讓國家和人民再次遭受這樣的災難。因此,對高中歷史教學效率的提升就是使下一代對中華傳統 5000 年的這些悠久的歷史有所感知。
一、新教學方法進入課堂的根本原因以及其意義所在
高中歷史的重要性在學生心目當中遠不如語文,數學,英語等等的這些科目。在當前應試教育這樣的社會中,許多學生僅僅是為在高考中獲取更高的分數而學習歷史,對歷史中的各種事件以及人物完全沒有探索的興趣。再結合傳統教學方式的死板性不懂得靈活變通性更是使學生像在被強迫一樣的學習歷史。那么此時,在這種高速運轉的社會中教師的授課就不應該再僅僅局限于課本上哪一點濃縮過的知識上面。而且,當今歷史這門課程教學效率底下就是教師沒有重視學生自身各個方面能力的發展,沒有注重學生的愛好以及學生自己的對歷史這門學科的重視程度不高等一系列的因素所致。因此,在這種教學狀態下,新教學方法在高中歷史課堂中的引進是順社會發展的要求。而且,這種新教學方法的引進也是應當代學生性格特點所求。通過最新歷史教學方式,可以更加擴張 90 后的這些具有創新思維的孩子們的個性。
新教學方法對于高中歷史這個教學階段的引進具重要的教育意義。這種教學方式的引進可以有效地帶動教師和學生一起追隨社會高速前進的腳步。讓老師在這個科技發達的社會中充分挖掘學生的創新性思維,以及再度培養學生通過各種已經發生的歷史事件對其進行細致分析的能力。
二、新教學方法歸納
(一)對高中歷史教材中歷史事件進行簡化
高中歷史的教材中是將許多歷史事件的簡化,它截取歷史事件或者歷史人物的核心部分,因此單單靠一些比較單一的信息量又少的教材,是完全不能引起學生對歷史事件的閱讀興趣,更何談探索與研究?因此,教師對于當前高中生的一些備課中應該充分查閱相關教學內容的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以及當時發展的一些迂回曲折的歷史故事。例如:對于《明清君主專制》這一課教授,不要再僅僅用通俗言語強調“明清君主專制給民族國家帶來了鞏固也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同時也阻礙了中國社會的進步”等等讓無數屆學生的耳朵都聽出了繭的歷史知識,這樣毫無趣味性可言的教學方式雖然是將教學大綱中的重點給學生們指出來了,但是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這種君主專制是什么,還是一個問號。因此,以此課為例,教師可以將廣泛收集來的資料介紹給學生,例如朱元璋本人當時一些生活中的一些過人之處,以及他在建立明朝的時候是怎么樣的困難的背景,以及他如何克服的。之后,再穿插朱元璋當政以后百姓們的生活是怎樣的,通過這些相信學生自然可以領會君主專制的影響。而且,這些貼近生活的歷史事實,更會讓學生聽得津津樂道。那么這樣新教學方法的最終目的就輕而易舉的可以達成。
(二)抓住學生心理活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抓住學生的心理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改變照往常一樣學生不重視歷史這門副課的觀念。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新課改的這種理念,讓學生在課堂中自己動起來,重視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共同交流環節,從而逐步應用互動的教學的這個新方式。教師可以將平時讓學生預習的環節改為讓學生自己通過各種網絡信息工具去查詢與本科相關的歷史事實。這樣的新教育方式,會讓學生在自己搜尋的過程中獲取一些課外延伸知識,最終,將大家所搜集的外來資料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進行交流,并且整合,最終得到本課重點的核心內容。而且,這樣互動的教學模式,教師也可以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自己也有所收獲。學生說出的一些知識可能教師自身都不知道。所以這樣的互動交流的歷史教學方式非常適用于當代的高中生,這些新教學方法的應用就是應當前教育形式所產生,真正讓學生對中國以及世界歷史發展的有一個明確的掌握。
總之,陳舊的這些教育方式已經不再適應于當代的高中歷史教學,新教學方法的引進也是歷史教學的大勢所趨。因此,當前教師肩膀上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順著社會發展的腳步,以學生為本,探索更多更有效的教學方式,提升當前應試教育下高中歷史教學的質量,從而來提升所有學生整體的歷史文化素養。
參考文獻:
[1] 閆志弘.淺談高中歷史的新教學理念[J].大觀周刊,2013(10):275-275.
[2] 倪斌.高中歷史課堂刨新教學策略分析[J].魅力中國,2013(8):226-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