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寶艷
【摘 要】小學信息技術任務驅動教學中任務的設定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具有針對性、實效性的任務設定可以真正改變以往以教師的教來確定學生的學的被動式教學模式,創造出以學定教、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并以有效的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及與他人協作的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任務驅動;任務設定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強調學生在真實情境的驅動下,在探究式完成任務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在自主協作、討論的氛圍中進行學習活動。那么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中任務設定是非常關鍵的,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學生的學習任務,任務的設定具有啟發性、層次性、開放性,符合每一模塊的重點,涵蓋教材的主要知識點,應積極引導、啟發學生,既能讓學生學到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合理的設定任務尤為重要,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考慮:
一、任務設計要給學生創造真實良好情境
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上的,所以任務的設計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吸引他們進入學習的境界,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能動性。例如,在學生學到收發電子郵件的時候,我們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在即將要來臨的節日,給同學、家人和朋友發賀卡表示祝福。如在學習畫圖軟件中復制粘貼和翻轉與旋轉等知識時,出示這樣一個任務情境:(播放動畫“螞蟻搬豆”)這顆豆對于小螞蟻來說太重了,大家說一說,應當怎么辦啊?學生馬上會想到找螞蟻的伙伴來幫助螞蟻一起搬豆。這樣就自然的引入了任務一:復制。學生可以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既學會了復制粘貼的方法請來小伙伴來幫忙,又解決了問題,任務二是(出示螞蟻在十字路口迷路的圖片)小螞蟻找不到家了,請大家幫助小螞蟻調整方向,找到回家的路,從而引入翻轉與旋轉。最后綜合運用,中出示綠化校園的圖片,請大家利用今天學到的方法,動手綠化校園,即提升了技能的學習,又解決了實際問題。
二、任務設計要有梯度有層次感
新課程倡導“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用教材”就要研究教材,把握其實質,研究每一單元的知識結構。對同一單元的內容,要了解本單元分幾個部分,各部分要解決哪些問題,其中的關鍵是什么,各部分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在設計“任務”時要考慮學生的特點,現有知識、認知能力和興趣等,設計出有梯度的任務,讓學生積極參與實踐,使課堂教學煥發主動、自主、探索的活力。另外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來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也就是 “任務”的設計要有層次感。設計“任務”時其認知目標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個層次的學習水平。
三、任務設計應大小結合綜合應用
教師在課前要認真把握好教材,在任務的設計過程中,要將每節課的知識點與技能蘊含其中,任務必須與學習的主題相吻合。而且可以將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分成幾個小目標,幾個小目標設計幾個小任務。把已學過的知識和即將要學的知識綜合到任務中,這樣學生就能學會綜合運用新舊知識。例如,利用搜索引擎在因特網上搜索信息時,教學可以分為這樣幾個大任務:瀏覽信息、查找信息、下載信息;再有Word中學習圖文混排時,可以為學生設計一個雜志封面的任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結合Word這一單元中學過技能的插入圖片、藝術字、表格、文本框、繪圖工具等等。圍繞自己選擇的主題,并根據這個大主題定自己小主題,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其中基本要求能夠滿足每一個學生的需求,高一層次的要求可以滿足能力較高的一部分學生的需要,而最高層次的要求也可以使能力最高的學生充分發揮協助性和自己的創造力。
四、任務設計要注意解決問題多元化
引導學生從各個方向去解決問題,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同一個問題,防止思維的絕對化。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產生疑問、不受固定模式約束的能力,還要鼓勵學生學會大膽猜想、判斷并將其猜想作為邏輯推理的一種形式和發展學生創造力的一種重要手段幫助學生克服思維定式。讓學生能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開闊思路,增加完成類似“任務”的能力,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能夠盡可能多地產生學習遷移。
五、任務設計要關注學生協作能力的培養
“任務驅動”教學中強調個別學習和協作學習的和諧統一。在教學中教師設計任務時要設計適合個別學習和協作學習的“任務”。對于協作學習的“任務”則要求由小組學生共同協作完成。這樣,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既不斷增長知識技能,促進學生間良好的合作關系,又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
總之,合理設計“任務”是信息技術教學中有效性的一種體現,更是一種理念。讓我們真正走進新課程,認真研究教學目標,把握課堂教學,不僅僅是關注學生知識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創造出以學定教、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并以有效的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及與他人協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