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潛移默化中培養文明禮貌
在平時的生活、教學過程中,我從自己做起,使用禮貌用語:請、您、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系、再見。使用好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禮讓,起立等體態語言。以莊重大方的儀表,和藹可親的儀容,彬彬有禮的語言給學生做出示范,使學生在師生交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在教學中,我常結合課文內容和學生生活實際進行文明禮儀教育,在班上,通過校園之星評比,評選出這方面做得好的學生為文明禮儀之星,為全體學生做出榜樣。
二、誠實守信的好品質
誠實意味著實事求是,表里如一,說實話,做實事,不虛偽,不夸大其辭。誠實的人,不說謊話,不會欺騙自己,同時也不欺騙別人,做事大大方方,不做違背良心的事,實事求是,言行一致,說到做到。誠實守信的好品質,是為人之本,需要從小培養。市場競爭信譽第一,無往不勝。希望大家在平時就要嚴格要求自己,表里如一,言而有信。
三、循序漸進開展節約意識與習慣教育
利用各種機會,社會學校家長三管齊下,向小學生講述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光榮傳統,讓小學生受到啟發和教育。古今中外,有多少仁人志士,不追求吃喝玩樂,以勤儉節約為榮,克己奉公,一心撲在事業上,并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在史冊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這些是教育學生的好教材。讓學生真正認識勤儉節約的意義。使學生懂得改革開放雖然使祖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但是與發達富裕的國家比起來,我們的國家還不是很富裕的。我們的資源也不是用之不盡的。教育他們知道勤儉節約是建設國家最起碼的要求。讓他們懂得亂花錢是一種犯罪,一種極大的犯罪。讓孩子懂得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分錢、一粒糧食。一滴水不算多,一滴一滴匯成河;一粒米不算多,一粒一粒堆成垛。節約好比燕銜泥,浪費好比河決堤。如從小不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將來一害社會,二害父母,最后還要害了自己。從小事著手,嚴格要求。
教師應該與家長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培養小學生勤儉節約好習慣的工作。要求學生在打扮上不要過份;教育學生不要亂花錢;珍惜自己和別人的勞動成果。是父母要作孩子的榜樣,以實際行動感染孩子。首先家長要具有良好的勤儉節約習慣,如不具備,就要自己與孩子一起來養成節約的好習慣,要勤儉治家,豐年莫忘歉年苦,飽時莫忘餓時難。只有在勤儉節約的家庭環境熏陶下,才能培養孩子節約的習慣。
四、例談保護環境知識和建議
要愛護花草樹木。有關專家對植物的環境保護作用進行了專門的研究,一棵10米高的大樹,它每年創造的環境價值在1000元—5000元之間。植物對于環境的保護作用是多方面的。它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氣;它吸收空氣中的灰塵、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質,清新空氣;它還減少噪音;它為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場所、提供食物;它美化環境,具有美學價值;它還保護植物基因等等。所以我們要從保護環境的高度科學認識愛護花草樹林的重要性,自覺地愛護花草樹木。積極參加植樹活動。
要愛護野生動物。野生動物同植物一樣對環境有多方面的保護作用,特別是珍稀動物,國家都把它們列為保護動物。一種物種如果一旦從地球上消失,就現在的科學水平技術來說,想讓它再生是不可能的。物種消失最終危及的是我們人類的生存,這就是生態平衡的科學結論。同學們要愛鳥護,不吃野生動物,特別是國家規定的保護動物和有益天敵。
要注意廢物的回收和利用。廢棄物如果丟棄就是廢渣,就要污染環境。其實,任何廢棄物都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如果我們開動腦筋,它們都應該有回收和利用的價值。要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節約衣物、節約飲食。一句話:節約一切物品,建設一個節約型社會。
五、形式多樣講環保
組織學生觀賞錄像、圖片和閱讀資料。為了讓學生充分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迫切性,我變枯燥乏味的環境保護知識為直觀形象,使學生樂意接受。組織學生觀賞錄像、圖片不失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學生在活動中最容易接受知識、受到教育,因此豐富多彩的活動也是讓學生進一步明確環保重要性、迫切性的有效手段之一。
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要有針對性、靈活性。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天真爛漫的小學生,而小學生具有好勝、好夸、喜歡表揚等特點,因此教師在教育時宜隨機應變、靈活多樣,讓學生在表揚聲中非常樂意地接受教育。 對小學生進行環保教育也要有針對性,要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當今的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聰明活潑的同時也好奇調皮,凡事有個新鮮感,常常有些同學在食堂前有事無事地去踩腳踏式水籠頭來玩水,這樣無意中就浪費了珍貴的水資源。面對這一情況,嚴厲的批評只能一時湊效,解決問題的根本還需讓學生了解水資源的寶貴,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于是我把環境保護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了課堂教學中。
作者簡介:
何萍,女,45歲,遼寧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現任教于營口市西市區韶山小學,執教數學、語文學科。本人獲市師德先進個人,區優秀教師、優秀共產黨員,首席班主任等稱號。有語文課、論文獲省市區優秀,參加多項科研課題研究并結題,所教班級獲市區優秀中隊。主要研究方向:語文閱讀與寫作,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