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霞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走進“對話”的閱讀教學,讓學生喜歡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質量是我們語文教師的共同追求。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興趣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基礎工具學科,更是一門情感學科;從某種意義上講,又是一門德育教育學科。要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在學習、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師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材料、善辯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以外,閱讀教學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確定有效的閱讀教學目標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的制定必須從初中生的個性特點出發,遵循初中生閱讀的心理規律,從而發揮教學目標的導向和激勵功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產生對閱讀的積極情感。因此,閱讀教學前,先要指導學生有明確的閱讀目標。目標包括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近期目標可以以一個月或一周甚至一篇文章作為基本單元。近期目標應與具體學習內容結合起來,配合課堂文本解讀,補充必要的額外知識,拓寬知識面,起到真正讀有所用的效果。而遠期目標一般以每學年作為一個層次,遠期目標應與教學大綱的要求相吻合,讓學生明白這一學年主要在哪些方面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積累哪些方面的知識,閱讀哪些文體的文章。
二、營造閱讀情境,激發興趣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初中生是十三四的孩子,他們的理解能力還很欠缺,但擁有敏捷的思維,豐富的想象力。語文教師如果能打開學生的生活寶藏,強化生活體驗,就可以把學生引入到課文創設的情境中去,讓學生與作者產生思想上的共鳴,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情境的創設方法多種多樣,教學中,基于學生原有經驗不足的特點,我一般利用多媒體再現情境。例如在教學《愚公移山》時,我先播放《愚公移山》這首歌曲,同時還配以一些愚公移山的圖片,讓學生明白愚公移山的艱辛,此時教師再加以適當的點撥,教學目標就達到了。《春》是一篇主題明朗、語言優美、意象單純的散文。要讓才十三四歲的孩子一下子就走進作者的內心,理解作者對春的贊美、欣喜之情是比較困難的。此時,教師以一首維瓦爾第的《四季之春》導入,使學生在輕柔而抒情、時慢時快的輕音樂中,如同置身于江南春天的原野之上,一幅詩情畫意、情景交融的和諧自然美的畫卷就呈現在學生的腦海中。這樣學生對課文就有了感性的接觸,有了抒情的欲望。
三、語文閱讀能力的具體培養措施
語文閱讀能力的訓練必須遵循其由低到高的發展順序而進行,同時又必須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力和想象力為中心,中學語文閱讀能力在各階段培養目標是不同的,一般可分為下面幾個發展階段:
1.積累階段
這是一個動態而連續的過程,更是后面階段能力具備和發展的基礎。積累的內容包括:語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義的基礎知識要打牢,能夠準確地判斷單復句并能分析其結構,要熟練地把握文體特征、語言表達的特點;思想感情方面:能夠閱讀范文和課外讀物,學會理解或吸收比較豐富的思想感情,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復雜思想感情和新觀念奠定基礎;同時,還要積累一定的文化知識、生活經驗,以及寫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對學生的閱讀作用很大。教師應結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紹,然后要求學生積累。
2.理解階段
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只有發展了思維能力,理解力才能應“源”而生,所以這一階段主要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判斷、分析,綜合的思維力和聯想、想象力,它們在理解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一是判斷力的培養。判斷力是指讀者理解事物的本質,明確概念。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判斷旬或限制和修飾成分、來訓練,如“錯誤常常是正確的先導”這句話,如果把“常常”一詞去掉,這個判斷就絕對化了。因為生活中錯誤之后并不一定就產生“正確”。加上“常常”,對“錯誤”現象的本質特點揭示就準確。
二是分析、綜合能力的培養。分析、綜合能力構成了人類基本的思維過程,也是閱讀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將事物的個別特征或個別方面分解出來的能力。只有通過分析,對課文的整體認識才能深入。綜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個別特征或個別方面綜臺起來考慮的能力。所以,分析能力的訓練離不開綜合的指導,綜合能力的訓練必須以分析為基礎。如必須在熟悉全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給文章分段,給段分層,給句子劃分結構,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必須在分析文章的基礎上讓學生概括層義、段義、題旨,以訓練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給文章列寫內容提綱是訓練學生分析綜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是聯想能力的培養。聯想能力指曲一事物的印象、觀念聯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觀念的能力。有了聯想,可以將有形文字的意義空間拓展到最大,從而使理解更準確、合理。在閱讀活動中應鼓勵學生主動去聯想。教師還可根據聯想的類型,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聯想力的訓練。
3.評鑒階段
即對文字材料的內容和形式進行評價和鑒賞的階段。只有掌握相當的科學文化知識、專業知識、語言知識,能進行抽象思維的閱讀者才能評鑒作品。中學生應該而且能夠具備評鑒能力。初中階段可培養學生對具體的人物舉動、故事情節、作品特點、某一觀點作評價的能力,能寫成一點一議的小論文。討論之后,再進行欣賞,如朗涌、品味,在評鑒欣賞中越覺其妙,學生則愈益喜愛該讀物,有的學生甚至能在筆記中主動寫評論文,抒發己見。
總之,閱讀教學直接關系到各科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提高,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才能逐漸領會、理解課文及其他閱讀材料的意義,進而去學習寫作技能及加深對其他課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通過必要的語文閱讀訓練,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