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飛
【摘 要】地理科作為一門非統考的科目,導致了學校和學生的不重視,所以對我們地理老師來說,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傳授地理知識,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如何提高課堂上的教學質量成為了我們的一個難題,更是一個挑戰。
【關鍵詞】優化;教學;鉆研;教材;培養;能力
地理課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課,它不僅涉及到地形地貌,范圍,氣候,還涉及到經濟政治人文等問題,要上好地理課教師必須具有相當豐富的綜合知識,要具備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的本領才能真正上好地理課。
一、優化教學,認真鉆研教材,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
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法,教師應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交流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識與技能、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體驗。”以前的教學模式都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這樣灌的結果是究竟學生有沒有聽,聽到多少,根本是不知道的。所以我們要提高課堂效率,必須改革一下這種教學模式,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去,讓學生動起來。認真鉆研教材內容的目的就是要吃透教材,為此,就要掌握地理教材中的科學內容,尤其要注意課本中反映的地理科學新成就、新發現、新知識,并要掌握地理知識更新的情況。對于教材的內容,一定要認真學習,達到精通的地步。只有如此,上課時才能運用的得心應手,深入淺出,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用最簡單的方式向學生展示出來,做到簡單明了。例如在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四節世界海陸變遷那一節里,在講到板塊構造學說的時候,我認真多次的鉆研了教材后,我除了用多媒體顯示這些有關的知識,還通過了利用我們的桌子進行現場的演示。假設兩張桌子是兩個板塊,讓同學們一起來碰撞一下,這樣子就很容易理解了火山的震引起的原因。這樣子學生學起來就簡單明了,并不需要很多的其他解釋了,而且學得輕松,提高了課堂45分鐘的效率。
二、改變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已成為世界各國教育改革共同關注的焦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給學生創造一種最佳的心理狀態,充分有效地調動其學習的內在動力,激勵其學習的積極性、持續性、深入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在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環境中產生的對某一方面的興趣愛好與課題研究結合起來,變“要我研究”為“我要研究”,變“任務”為“興趣”,從而提高研究積極性和思維的活躍性。令人感慨的是那些平時成績平平的學生,在地理研究性學習中,表現十分出色,學生在失敗、挫折、成功中得到了鍛煉、體驗,這是在任何地理課堂教學上所不能獲得的。優化教學,改進學生學習方法,收集口訣,巧妙記憶地理知識。初中地理需要識記的知識很多,而記憶方法則是加快事物反映的必要手段。根據學科特點、知識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等,運用識記規律,探究識記方法,不但能使記憶變得敏捷,而且準確性增高,保持長久,運用時能迅速提取。巧妙記憶的方法很多,我覺得在我們地理課的學習中,通過一些簡單的口訣來學習是非常的有效的。學生常常都沒有這種編口訣的能力,所以我們老師就可以找到一些有用的口訣來幫助他們記憶,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優化教學,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效率。一直以來,作為教學過程的基本方法是教師的講授,同時利用教材,黑板上的圖形,文字以及掛圖等教具。這種教學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學效率不能大幅度地提高。而多媒體教學可以向學生提供大量的和生動的材料,從而使老師的講授產生更大的效果,可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接受能力。多媒體教學能在一定程度上把地理課本轉化為生動活潑的教材,能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助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非常大的幫助。
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觸類旁通,做好引導,理論聯系實際來理解。初中地理知識基本上是與實際聯系得較為緊密的,很多的理論都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找到例證,如太陽、月亮的東升西落引證了地球的自轉;一年四季的更替引證了地球的公轉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充分利用這些體驗來引導,如講到環境保護時,我們不應單純講應如何做,更應讓學生親身體驗家鄉黑水河的可怕、廢氣嗆人的滋味,同時讓他們寫上一份調查報告,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情景感悟是一種比較好的教學方法。由感性思維轉入理性思維是一種比較好的教學途徑,而地理知識的直觀感悟更是比較可用的。教學中運用對比的方法來使學生有所“悟”。運用對比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從中找出知識間帶規律性的東西,如說到南方地區時,可讓學生用北方地區來對比,找出南方地區獨有的自然特征;又如講到北美的氣候與地形的關系時,可用歐洲氣候和地形的關系來比較,就能使北美的氣候特征鮮明突出。通過對學生進行對比思維的培養,就能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自覺進行知識的橫向或縱向聯系,樹立地理知識的全局感。
地理課有豐富的人文特色、經濟發展、政治演變、景觀美談等內容可供教師去挖掘與開發,教師在備課中多思考,多在課堂上講些故事,會大大提高地理課的教育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