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
■上海美術顏料企業與中央美院簽署戰略合作
近日,中央美術學院與上海實業馬利畫材有限公司在滬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據悉,本次的戰略簽署將全面開啟雙方的合作。其中包括雙方共同研制“百年央美油畫大家冠名色”系列產品,馬利在中央美院設立藝術獎學金,以及用于在中央美院進行創作所需產品的支持。
值得關注的是,馬利與中央美院的合作有著許多淵源。曾經,原中央美院院長徐悲鴻為馬利公司提寫“光騰采躍”,以表彰馬利生產的精良美術顏料。如今,中央美術院老院長靳尚誼率詹建軍、朱乃正等領導來馬利公司視察指導,并出席第一屆獎學金頒獎儀式。
中央美院作為國際著名的美術院校,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在中國美術教育事業和中國美術發展的歷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馬利公司也即將迎來百年的輝煌。這兩家百年企業與學院“強強聯手”,將有利于中國美術教育視野和馬利百年名族品牌的發展,更將推動中國美術教育專業發展和繁榮。
■廣東省:全力推動廣東自貿試驗區創新發展
廣東省省長朱小丹在2016年3月2日舉行的廣東自貿試驗區(下稱“廣東自貿區”)工作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上表示,廣東省將全力推動廣東自貿區創新發展,在推動粵港澳深度合作上取得新成效。
據悉,廣東自貿區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超2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40%;固定資產投資超1000億元,增長42%;稅收收入500億元左右,增長90%。全年新設企業超過5.6萬家。
2016年是廣東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第一年,也是推動廣東自貿區創新發展的關鍵一年。各片區要探索在進一步擴大開放、深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完善法治和人才環境、知識產權、金融服務、貿易便利化等方面先行先試,率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率先落實好“去降補”各項措施;進一步簡政放權,加快建設智慧自貿試驗區,健全事中事后監管體系,開展“零收費”試點,探索建立新型廉潔行政模式。
廣東自貿區各片區要進一步研究對港澳擴大開放的具體措施,爭取形成三個港資現代服務業集群,推動橫琴粵澳合作產業園和澳門新街坊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同時,積極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重點自貿園區的合作,籌建廣東自貿區“走出去”綜合服務平臺,推進“港口+園區”的走出去模式,力爭舉辦首屆“廣東—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博覽會”,打造“一帶一路”的重要支點。
2016年,廣東自貿區將加快完善各片區配套基礎設施,規范發展新型業態和新興產業,引進國際跨國公司區域總部和中國內地大型骨干企業海外及區域總部,促進金融業集聚發展。
■安徽省ETC將實現異地充值皖京蘇豫4地首試點
從安徽省交通運輸聯網管理中心傳來好消息,安徽省被列為首批ETC異地充值系統工程試點省份,安徽省實現ETC異地充值服務進入倒計時。
日前,交通運輸部路網監測與應急處置中心組織召開ETC異地充值系統建設研討會,討論系統建設相關事宜。會上,交通運輸部路網中心詳細介紹了《全國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異地充值技術方案》,并就ETC異地充值系統建設等相關事項與參會人員進行了深入探討。會議確定安徽、北京、江蘇及河南4省市為首批ETC異地充值系統工程試點省份,并計劃于今年3月份啟動系統聯調測試工作。
ETC異地充值服務就是ETC用戶能在其他聯網省份ETC代理網點實現跨省異地充值,是ETC聯網運營客戶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系統建成后,將提高ETC用戶充值的便利性,更好地滿足用戶多元化服務需求。
安徽省現已建成ETC專用車道494條,高速公路ETC收費站覆蓋率達到100%,其中主線收費站ETC專用車道實現兩進兩出。先后建成全功能ETC客服中心共計37個,與商業銀行共建“一站式”ETC辦理點900多個、代理網點2500個,ETC服務網點覆蓋全省縣級行政區,用戶體驗更加便捷。
■北京行政副中心建設發展基金啟動
近日,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建設發展基金正式啟動。副中心首批啟動的82個項目涉及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及教育、醫療等民生保障,總金額預計900多億。目前,副中心行政辦公區起步區已進場施工。首期300億建設基金由北京市政府和中國農業銀行按照2比8的比例共同出資,重點用于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環境改善、科技創新4個領域的建設。據悉,基金后續可持續增加至1千億。
基金重點投向準公益和市場化兩類項目,支持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支持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領域,將解決基礎設施建設周期長、回報低、籌資難、平衡難的問題,加快補齊通州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短板。
副中心首批啟動的項目達82個,與市行政副中心建設基金對接,涉及總投資916億元,其中市級投資296億元,區級投資194億元,社會資本投資426億元。這82個項目中,以加快構建高效便捷的交通體系,全面提升基礎設施承載力為目標,安排基礎設施項目62項,總投資459億元;以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為目標,打造市行政副中心生態名片為目標,安排生態環境項目9項,總投資316億元;以全力提升社會事業發展水平,加快形成與市行政副中心定位相匹配的公共服務體系為目標,安排公共服務項目11項,總投資141億元。
■津寧簽署重點領域項目合作協議9領域共贏發展
為促進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交流合作,共同實施國家“一帶一路”和對外開放戰略,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津寧兩地前天下午在津簽署《天津市寧夏回族自治區重點領域項目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制定的9個方面重點領域內容,雙方將進一步實現優勢互補,整合資源,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1.合作建設進口清真牛羊肉屠宰加工交易集散基地
圍繞建設全國最大的活畜進口和清真牛羊肉生產加工、交易展示、倉儲物流基地的目標,合力推動在天津濱海新區設立活畜進口隔離區和清真牛羊肉屠宰加工區;支持兩地清真牛羊肉養殖繁育、屠宰加工龍頭企業建立戰略合作聯盟,共同建設活畜進口隔離場和屠宰加工項目;延伸產業鏈,支持兩地活畜進口、屠宰加工、冷鏈物流、肉品加工、皮革加工、保健品開發、生物醫藥等領域企業開展全產業鏈配套合作;共同爭取將天津自貿區海關監管、檢驗檢疫、財稅金融、冷鏈物流和貿易便利化優惠政策延伸至項目實施地;加強在清真產業研發設計、檢測認證、倉儲物流、營銷服務等方面優勢互補,合作發展,共同培育全國最具規模的清真牛羊肉產品集散地。
2.推動天津港和寧夏內陸港一體化建設
推動寧津物流園項目建設。促進寧夏承接天津產業轉移,使其成為天津港輻射西北腹地的戰略支點,建設寧夏產品通江達海的戰略通道,促進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
深化惠農陸港與天津港的合作。充分發揮天津港與寧夏陸港物流有限公司合資設立的寧津物流公司的作用,推動天津港口岸功能向寧夏內陸無水港延伸。在物流信息化方面開展合作,推動電子口岸、線上無水港、鐵水聯運信息化平臺建設。
促進兩地港、區通關一體化合作。深化兩地海關、檢驗檢疫合作,促進金融、報關、結算等外貿服務平臺以及單一窗口(電子口岸)的互聯互通,盡快實現兩地信息互換,執法互助,監管互認大通關要求。
支持北方國際集團與寧夏富海物流深化合作。繼續完善惠農陸路口岸服務功能,在保稅物流中心建設運營方面開展合作,將北方國際進口電商服務平臺、“北貿通”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向惠農延伸服務。
■成都注冊外資企業超7000戶投資總額逾600億美元
成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發布數據顯示,成都全市外商投資企業總量達7091戶,投資總額超600億美元。其中,2015年新增外資企業863戶,新增投資總額39.8億美元,新增注冊資本17億美元。成都市外商投資企業戶數、投資總額以及注冊資本均位于中西部城市前列。
為進一步吸引外商投資落戶成都,成都市積極推行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先照后證”、“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等商事制度改革,并制定出臺了《關于支持外商投資企業發展的意見》,大力營造吸引外資的準入環境。
根據成都市工商部門統計,外商在蓉投資行業和投資來源呈現多元化特點,重點瞄準了當地戰略規劃和城市發展的重點產業、重點地區。其中,批發和零售業為1929戶、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為1671戶、制造業為796戶。值得一提的是,電子信息、汽車、機械、食品4個千億產業集群,因其成熟的產業體系鏈條和配套,尤其得到外資企業的青睞。
統計顯示,落戶成都的外商投資來源地遍及東亞、東南亞、北美、歐洲、澳大利亞等地。截至2015年底,來自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新加坡6國的外資企業累計注冊資本達99.8億美元。
此外,2015年成都新登記外資合伙企業6戶,投資額凈增13億美元。成都工商部門負責人表示,外商投資合伙企業具備較強的登記便捷性、出資靈活性和管理可控性,體現了商事制度改革對境外投資者投資方式選擇的新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