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寶紅
煤礦企業財務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
文/陳寶紅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企業也開始新一輪的產業革命。煤炭企業作為中國能源開采的支柱型企業,一直以來都對經濟的增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在傳統的煤礦企業中,由于長期注重經濟效益,忽視內部管理,導致企業內部弊端叢生。其中財務管理就存在較多的問題需要改進。對此,筆者根據自身工作經驗對煤礦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和改進措施進行了探索。
煤炭企業;財務管理;現狀;對策
煤礦企業作為能源開發企業,投資成本高,生產周期長而且設備升級難度大,為了更好地提高生產效率,除了新技術的研發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提升內部的管理質量和效率。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命脈,對煤礦企業內部經濟往來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做好財務管理,不僅可以提高企業對資產的控制,還能建立清晰的審核監管機制,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一)科學管理意識淡薄
當前我國煤礦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問題較多,最重要的就是煤礦企業缺少科學的財務管理意識。當前大多數煤礦企業都是國有資產控股,雖然進行了股份制改革,但是在領導組織結構上依然帶有計劃經濟時代的影子。對于財務管理還是依靠傳統的管理模式。盡管近年來增加了先進的財務軟件和管理系統,但是管理理念上依然沒有與市場接軌,管理理念落后。
(二)財務管理能力較差
財務人員的業務素質是制約財務管理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當前在我國的煤礦企業中,財務人員的組成結構一直缺乏有效的改進。許多財務人員掌握的知識依舊是二十年前的財務管理知識,對于新時代的財務信息和業務能力都缺少繼續教育和提升培訓。無法使用現代化的財務辦公系統完成大型煤礦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而且這些工作人員業務工作態度積極,但是管理能力一般,難以調動財務管理團隊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這些都影響了當前煤礦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創新與發展。
(三)財務管理機制不夠完善
在煤礦企業建立初期,由于計劃經濟體制盛行,企業內部財務管理采用統一收支的管理模式進行管理。在這種工作模式下,財務信息的計算精準程度較高,但是經過層層審批的財務審核制度也控制了企業對資金的使用靈活性。不利于企業參與激烈的市場化競爭。當前每款企業煤礦企業雖然進行了一系列的財務改革,但受傳統的財務管理制度影響,對于財務管理中權責制度依然沒有明確的劃分方式。企業的所有權、經營權管理權之間界限依舊不清晰,財務管理與審計監督機制不完善,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管理中的科學分工。
(一)提高重視程度
財務管理是煤礦企業進行市場化改革的重要內容,管理好財務工作可以直接對企業的利潤構成進行影響,對企業的經濟效益進行控制。因此煤礦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必須在日常的工作中,提高對財務管理的重視程度,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轉變傳統的管理模式,進行深刻的產權結構變革和經營權力劃分,讓每款企業的財務管理向市場化逐漸轉變。
(二)完善管理機制
對于當前煤礦企業內部財務管理機制體制不完善的問題,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革。首先,煤礦企業需要設置科學有效的資金籌措來源渠道和現金托管制度,讓企業的資金遵循一定的方式在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中流轉,避免資金的流失和挪用。第二,煤礦企業需要制定好完整的財務管理結構,依托煤礦企業龐大的資源優勢,借助市場化的運行特點,將財務管理細分為成本核算、財務管理、資金管理和資產管理四部分,完善財務系統的內部制衡機制。第三,就是做好財務賬目的管理工作,比如加強對應收賬款的管理,保證企業資金回籠速度,控制財務風險結構以促進煤礦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
(三)強化財務管理技術創新
信息技術的崛起轉變了企業的管理模式。因此在當前煤礦企業的財務管理中,應當根據信息技術的發展現狀,完成相應的信息化財務管理技術建設。當前我國的煤礦企業大多已完成地區并購和集團股份制改革。因此煤礦企業應該有多個集團組合而成。在這種組合的股份制模式下,只有提高財務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才能讓集團高層在第一時間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為企業未來的發展和決策提供財務方面的數據支持。同時信息化的財務管理技術也可以為企業內部的財務信息交換提供渠道,實現集團整體的資源共享,加快辦公效率和節奏,提高煤礦企業的市場化改革程度。
隨著經濟的發展,煤礦企業在發展中需要提高財務管理方面的建設。因此在財務管理中,需要從煤礦企業的經營管理實際情況出發,始終堅持實事求是、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堅持認真管理、公正廉明的職業道德,堅持技術革新、管理創新的財務管理追求。在實際工作中加強對財務管理的新方式、新制度的實踐,積極探索煤炭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創新方式,最終推動煤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1]陸守田.煤炭企業財務管理創新的實踐與思考[J].能源技術與管理,2012(6):172-174.
[2]劉君霞.試論煤炭企業財務管理創新策略[J].經濟師,2012(9):126-127.
[3]王威. 試論加強煤炭企業財務管理的有效途徑[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旬刊,2015(1):17-17.
(作者單位:棗莊礦業(集團)付村煤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