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魯風濤
試論新醫改環境下基層醫療機構中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文/魯風濤
為了推動國家醫療衛生行業的發展和全民基礎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實現,新醫改在中國特色醫藥衛生體系建設中的作用越發的突出和明顯。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定位面向的是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其機構數量和醫療服務的質量將成為未來發展的核心。然而,目前基層醫療機構在新醫改環境下的不斷發展上還存在著十分嚴重的問題。本文結合新醫改環境下基層醫療機構中的問題,對目前基層醫療機構的發展方向和應對策略進行了簡要的探討。
新醫改;基層醫療機構;問題;對策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國家醫療事業的不斷進步,醫療改革的腳步也在持續前進著。醫療改革的方針和路線給當前醫療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目前,中國的醫療改革工作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由于醫療改革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動態的過程,時刻關注醫療改革的內容,學習改革的精神,是當前醫療衛生服務行業發展中的重要導向。當前中國新醫改的過程中強調“以人為本”的發展主旨,并將全民健康和建設全民覆蓋的公共醫療衛生體系作為了醫療改革的最終目標。因此,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建設與發展成為了醫療改革中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然而,由于我國的醫療事業先期存在發展不平衡的狀況,導致了大部分基層醫療機構基礎落后、設備不足和專業人才匱乏等各項問題,極大程度的限制了基層醫療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醫療事業的不斷進步,國家醫改革的腳步也在不斷的推進。從1992年開始,我國醫療改革的步伐正式向著醫療市場化進軍。為了改善國家目前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和社會老齡化發展、治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我國持續實行了有計劃、有目的的醫療改革工作。當前醫療改革的重要目標就是要貫徹與保證當前醫療事業發展中的公平與效率,逐步實現全民病有所醫的醫療目標。2016年新醫改意見的總體考慮就是要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醫療體系建設,同時著眼于醫療改革的整體部署,逐步實現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切實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基層醫療機構作為向輻射區居民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的主要機構,在國家醫療事業發展中占有重要的作用。總體上來講,我國基層醫療機構設施陳舊、醫務人員素質偏低、管理制度不完善是當前基層醫療機構上發展中面對的主要問題。在新醫改完善服務體系、加強醫院管理、改革內部機制、推行多元化辦醫格局的要求下,基層醫療機構面臨著歷史與發展的雙重挑戰。因此,推動基層醫療機構全面進入轉型時期,克服醫療改革中的各項問題,實現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提高,成為了當前基層醫療發展中的主要目標。
(一)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
首先,從發展規模上看,基層醫療機構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局限。首先,從地理位置上來講,基層醫療機構所處地區大部分位于經濟不太發展的地區,在建筑規模、大型醫療設備、科室開設上同大型綜合性醫院之間都存在一定的差距。雖然,隨著醫療事業的發展,我國基礎醫療機構總體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由于發展基礎薄弱、設施陳舊等歷史性原因,在當前市場化醫院管理的發展與競爭模式當中,基層醫療機構還是面臨著十分不利的局面。目前,基層醫療機構在全面醫保和新興農村醫療項目推進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薄弱的基礎設施給基層醫療機構的工作和發展都產生了巨大的局限作用。
(二)專業人才和技術骨干缺乏
目前,專業人才的問題依舊是造成基層醫療機構發展困難的主要難題。從統計數據上看,鄉鎮衛生院中專業醫療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學歷所占比例為19.26%;專科學歷53.97%,專科及以下學歷的醫生仍是基層醫療結構人才隊伍中的主體。由于受到人才的限制,基層醫療機構在先進醫療設備引入、特色項目開設和高端精密儀器的使用上都收到了很大的限制。
另外,在基層醫療機構中,門診醫生占了醫院醫生隊伍的絕大部分,因此,在特色科目的開設上,能夠上崗的有特長的專科醫生數量稀少。這種情況造成了基層醫療機構項目開設僵化,服務領域局限,市場競爭能力弱化,影響了基層醫療機構的深入發展。
(三)醫院財務管理機制弱化,造血能力不足
新醫改的目標是要實現醫院服務體系的完善和管理體制、監管機制、經營機制等各方面的改革,從而實現覆蓋全體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的建立與健全。然而,基層醫療機構作為目前醫療系統中占據比例最大的方面,隨著醫療市場的開放和市場化元素在醫療經營中所占比例增加。在發展過程中,由于基層醫療機構邊緣化的現狀,讓部分基層醫療機構面臨著生存堪憂的重要問題。其中,由于財政管理不足、專業型財務管理人員的缺失和資本經營能力的弱化導致了基層醫療機構自身資產造血能力不足的狀況。尤其是近年來民營醫院、合資醫院、私人診所等市場化醫療服務場所的增加,讓基層醫療機構的發展面臨著更為困難的境地。
(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基層服務水平
隨著新醫改的不斷深化,國家對于基層醫療機構開始逐步有了政策性的傾向。因此,根據財政補助政策和專項資金的撥付政策,基層醫療機構建設重點應放在根據自身的經營狀況編制科學合理的年度人員經費、公用經費、藥物補助、建設補助等,將完善自身基礎設施、更新陳舊設備的工作作為發展中的重點來看。
同時,根據基層地區病人的就醫目標和就醫需要,不斷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治療服務水平,約束醫院的不規范的醫療服務行為,確立自身的發展主題方向,提供
下接(第16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