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若男 向兆禮 鄭普 黃寧 陸金海 曹莉 唐璇
?
中、高職會計專業銜接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文/黃若男向兆禮鄭普黃寧陸金海曹莉唐璇
摘要: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作為不同層次的職業教育,其層次特點客觀存在,決定著人才培養的不同規格。到目前為止,教育部門還沒有制定出中職和高職會計專業職業教育統一的標準,中等和高等職業學校自己制訂標準,構建自己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本文主要闡述了中、高職教育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銜接的有關問題,主要從現有的會計專業中、高職課程體系銜接的現狀出發,剖析其產生的主要原因,同時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措施和方法。
關鍵詞:中等和高等職業;會計教育;專業銜接;課程體系建設
中、高職教育的銜接是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現今的中國,有不同層次的職業教育,既包括在高中階段的職業教育(中職),又包含在高等職業教育(高職)。在實踐中的情況是中職學生畢業后,如果通過中、高職銜接,讓他們繼續讀高職則既能提高其專業能力,也能大步提升他們的理論水平,對推進中職業教育從低到高的縱向銜接,構建完整的職教體系,真正做到中、高職教育課程相互銜接地協調與可持續發展意義深遠。
(一)中、高職培養目標不一致
中等職業教育是為一些初中考不上高中或是急于想有一種專業技能的初中畢業生設置的,培養能夠直接在中小型企業擔任出納、會計的應用性人才。中、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銜接存在差異不明顯現、區分度較低的現象,其培養目標相互脫節的問題。隨著新會計準則的頒布實施與修改、初級和中級會計師考試改革、企業綜合性和國際化,企業迫切需要應用型的高級專門人才。高等職業教育的錄取范圍是高中畢業生,培養目標也就相應地比中職高,從而導致中、高職教育目標相差較大。這就要求中職學生在學歷層次上應有所提高,并且通過高等職業三年的學習教育,使他們不僅在專業理論知識、實踐操作技能方面,而且在綜合素養等方面得到更進一步的提高。因此,中、高等職業學校的專業培養目標定位必須順暢銜接。
(二)中、高專業課程設置、課程內容缺乏貫通
目前教育部門還沒有制定中、高等職業教育各層次的會計專業職業教育統一的標準,中職和高職院校按照各自的情況,設定本校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不能對專業課程進行統籌性的設置,使得一些課程重復設置,不能突顯職業教育的層次性,影響課程的有效銜接。通過中、高職會計專業的培養方案就能發現,中、高職課程名稱大多是相同或近似的,比如《會計原理》、《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會計綜合模擬實訓》等這類課程的重復開設率達到80%。這在中職已經開設過的課程,進入高職后還必須重新學習這些課程。這種現象顯現了中、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開設的隨意性,同時也反映出中、高職會計專業課程內容需要整合。
(三)專業課程內容與會計職業考證內容不夠吻合
有的中、高職學校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不夠注重,在專業課程內容開設上沒有從職業崗位需要方面進行考慮,甚至有的學校因為缺乏會計專業教師,在會計專業課程的開設方面因人設課,并沒有按照會計職業考證的相關內容設計,這對學生將來的就業非常不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規定:“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這是會計行業的最低門檻。職業教育如果沒有根據社會實際需要和職業標準相適應,這將違背了我國職業教育的要求。
目前,中、高職銜接存在的突出問題表現在課程體系銜接方面,其具體體現在專業理論與實踐操作課程上存在重復現象,造成資源浪費;在文化基礎課程存在脫節現象;其他的課程設置方面銜接也存在不對稱的現象。其主要原因體現在管理體制銜接不暢、混淆市場需求,課程目標層次混亂和課程內容安排不看對象,專業技能訓練層次不明。
(一)管理體制銜接不暢
中高職教育相互脫節的根本原因是辦學體制和管理體制分割,導致中職教育的基礎作用很難發揮,高職教育的引領作用更難體現,造成雙方的質量與效益均受到極大影響。在管理體制方面,中、高職教育銜接不暢的重要原因表現在:中職和高職雖然都屬于職業教育,但他們的主管部門不同,中職教育由職教司進行管理,而高職則屬于高教司分管,兩個主管部門缺乏應有的交流與合作,因而導致中、高職學校也缺乏應有的溝通,更談不上協作、配合,嚴重影響了中、高職教育的內部銜接。
(二)混淆市場需求,課程目標層次混亂
職業教育作為一種以市場為導向的教育類型,其為經濟社會和區域產業發展服務的使命決定了市場需要何種人才,職業教育就要為其培養所需的人才。中等職業教育應當著重培養現代農業、工業、服務業和民族傳統工藝振興需要的一線技術技能人才;高等職業教育應以培養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需要的發展型、復合型和創新型的高技能人才為重點。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應體現出層次性,這樣才能順應市場需要不同層次的技術技能人才。
(三)課程內容安排不看對象,專業技能訓練層次不明
中職生和高職生所處年齡階段的層次性導致其能夠接受知識和技能的程度亦具有層次性。雖然中等和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都具有學習基礎薄弱、自信心不足但形象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強的特點,但由于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年齡大部份集中在17歲左右,而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年齡主要集中在21歲左右,由于處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導致中等和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身心成熟程度的差異。在現實中,高等職業教育給了中等職業教育無形的壓力,使本該由高等職業院校完成的課程內容下移給了中等職業學校,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漠視導致了課程內容的安排層次不明。
(一)加強主管部門的統籌管理
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改革現有的中、高職管理部門不同的狀況,由一個部門負責管理,在教學管理上協調出現的各種問題,逐步形成中高職教育層次間資源共享,教學融通的格局。為了避免課程的重復,提高中職生學習的時間效率,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建立統一的課程標準和學分標準,中、高職學生可以互相間進行課程互選,使得中職生進入高職院校后可免修中職階段合格的課程。
(二)明晰中、高職的培養目標
促進中高職協調發展、系統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需重點做好銜接工作,即適應區域產業需求,明晰人才培養目標。明確各自的教學重點,制定課程標準,調整課程結構與內容,完善教學管理與評價。中職生主要培養從事財務會計、商務文秘及工商管理等工作的初級應用型人才,崗位主要為會計、出納、庫管、收銀、商務文秘、統計、銀行信用社營業員、保險營業員、稅務、其他管理工作等。這些崗位需要熟練處理小企業會計業務的能力,熟練的辦公自動化技能,具有電算化會計工作的能力。同時應懂得一般的經濟基礎知識、稅收知識、基本的電子商務知識等。高職生主要培養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與道德修養、高度社會責任感和敬業精神,掌握會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備熟練的會計核算、電算操作以及財務管理等綜合能力,并具有較強的涉稅業務處理等能力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按照中、高職院校各自的自身定位,制定或修訂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在專業課程設置上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每年進行討論并修訂,合理設置課程。使學生在掌握基礎技能后,懂業務、會核算、會軟件、會溝通、善協調等綜合實踐能力,突出技能培養;讓學生參加各種會計考試,例如,會計資格證,初級會計師等的考試,突出理論能力培養;積極報名參與各種會計技能大賽。
(三)強化課程銜接,避免教育資源浪費
在中高職銜接過程中,課程的銜接是最關鍵的問題,也是實現我國中高職系統銜接的有效途徑。所以在培養目標銜接的基礎上應結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和專業特色,建設科學合理的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同時高職與中職的課程銜接是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技能型人才類型和層次結構科學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高職教育和拉動中職教育健康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不論采用哪種辦學模式,都會對促進中高職銜接起到一定積極作用。各地教育主管部門應結合當地行業企業、中職高職院校組建專業教學體系指導委員會,組織并開發出各專業門類的中高職的課程體系,并為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服務。
(四)加強中、高職學校間的溝通
高職院校應派會計專業教師到中職學校做調研和聽課,借以了解中職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高職院校要主動關注中職會計教學改革,以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主動與中職教育對接(中職學校也要密切關注高職會計教學的方向,主動為高職打好基礎。這樣中高職兩個單位相互之間就會形成一個較為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在師資力量、教學場地、實訓設備、圖書等資源的共享上,可以發揮資源利用共享的最大效益。
(五)設定層次性課程目標要以市場人才的層級需求為依據
課程目標的定位要結合市場對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中等職業教育應根據市場需要,重點培養現代農業、工業、服務業等一線技術技能人才。中職階段專業核心課程目標應突出職業崗位群要求的職業能力,強化專業知識學習和技能操作訓練,特別是職業規范和職業意識的養成,注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中等職業學校側重基本知識和技能課程的研究與開發。高等職業教育重點培養高級技術技能人才和專家級技術技能人才,高職階段專業核心課程除了以高職培養目標所對應的職業崗位群要求的職業能力為基礎外,還應考慮職業崗位拓展與跨專業學習的需求,高等職業院校側重體現理論提升和更深層次解決問題的課程的研究與開發。
(六)使用統編教材,實現教學內容銜接
中、高職會計課程體系銜接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相關教材的銜接,也就是說按照會計職業教育的特點,組織校內相關教師和企業一線人員針對每門專業課課程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合理設置教學內容,然后教育主管部門負責在全國中、高職院校進行統編及選用,提高教材的統一性。這樣就可以避免中、高職院校會計相關教材混亂的現象。當然,職業院校也可以鼓勵本校的相關教師自編校本教材,這樣更加適合本地區和本校學生能力的有針對性的教材。
參考文獻:
[1]喬慶敏.中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定位及課程設置探究[J].職業論壇,2013(14).
[2]李曄.淺析高職財會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模式[J].會計之友(上旬刊),2009(10).
[3]畢業論文. 淺析高職財會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模式.互聯網文檔資源,2012.
[4]淺析高職財會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模式.中國論文下載中心學科教育論文,網絡,2010. 2.
[5]安陽(導師.李進).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建設探究[D].上海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2(4).
[6]高麗英,金紅霞.高職財會類畢業生就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外企業家,2015(01).
[7]杜怡萍.中高職銜接專業培養目標定位探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32).
[8]李熙.關于會計電算化課程教改思路[J].企業導報,2012(05).
[9]楊紅.淺析中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的銜接[J].知識經濟,2015(03).
[10]馮榮.淺談供暖通風空調專業的中高職銜接問題[J].課程教育研究,2015(2).
[11]熊紹剛 田家富.論中高職銜接會計專業實行學分制的必要性[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2(5).
[12]張怡. 會計專業中、高職課程體系銜接的探索[J].中國科技教育?理論版,2013(3).
[13]陳建波 會計人員職業能力需求調查與高職會計人員人才培養銜接分析[J].管理專家,2011(7).
[1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2011.
[15]舒岳.中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銜接的構建[J].內蒙古教育,2012(3).
[16]丁金昌.我國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探索[J].中國高教研究,2012(2).
(作者單位:廣西職業技術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西職業技術學院院級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