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孝軍
新形勢下水力發電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探討
文/張孝軍
自2015年3月《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9號)印發以來,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放開上網電價,實行競價上網,對發電企業的上網電價及電量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特別是近年隨著電力裝機逐年增長而電力需求卻逐漸放緩,進一步加大了發電企業的之間的市場競爭,對水力發電企業的獲利能力、資金流帶來了嚴峻挑戰,增加了企業財務風險。本文以金沙江中游某大型水電工程為例,對其面臨的財務風險進行了分析,并就風險的應對提出了相應的措施。
水力發電企業;財務風險;管理
(一)項目投資金額大,資金回收周期長
以該水電站為例,集團批復執行概算工程總投資為275.48億元,建設總工期為92個月,從工程開工到第一臺機組發電時間為77個月,需要一次性墊付大量資金,建設期只有投資,沒有產出,即使進入生產期,投資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是逐步實現的,投資額的回收非常緩慢。
(二)資產變現能力差
電站投資所形成的固定資產主要是大壩、廠房和機電設備,這些資產專用性強,不易改變其用途,出售困難,變現能力差,一經投資完成,就從根本上決定了企業的生產結構,一旦投資環境及政策發生變化,企業難以在短期內進行調整應對,因此具有較大的風險性。
(三)項目建設管理復雜
一個水電項目通常由大壩工程、廠房工程、導流工程、引水工程、金屬結構制安工程和機電設備安裝工程組成,而且涉及到移民搬遷、電力外送,協調難度大,建設管理環節多而復雜,對工程質量、造價、工期的控制都帶來了一定的不確定性。
(一)電力交易市場化改革帶來的財務營收風險
自2015年3月份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9號)印發后,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制定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貫徹中發[2015]9號文件精神加快推進輸配電價改革的通知》,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于印發電力體制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印發,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放開上網電價,加大了發電側的競爭,對發電企業的上網電價及電量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該電站為例:
1.電價的影響:受云南電力市場交易化改革嚴重影響,2015年該電站扣除清潔能源(水火置換)交易后的平均上網電價僅為186.67元/兆瓦時,比批復電價300元/兆瓦時低37.78%。
自2016年4月開始,云南電力市場化交易將按《國家發改委關于云南電網2016年-2018年輸配電價的批復》執行,35kv大工業用戶輸配電價由現行0.086元/千瓦時調整為0.1462元/千瓦時(上漲70%),10kv以下電壓等級大工業用戶輸配電價由現行0.086元/千瓦時調整為0.1692元/千瓦時(上漲96.74%),執行新的輸配電價后,輸配電的上漲壓力無形中直接由發電側承擔,同時大用戶又壓價導致加權平均上網電價偏低,發電側利益被大規模吞噬。
根據云南省優先消納清潔能源的原則,火電廠成交電量的發電權將會轉移給第三類優先電廠,而水電廠的結算價格為火電廠平均成交價的80%,剩余20%將支付給火電廠。
2.電量的影響:一是該電廠沒有基數電量,加之云南省電力消納能力及電站外送通道影響,2015年全年棄水電量達28.49億千瓦時;二是用戶掛牌價過低導致可摘牌電量較少。
(二)電力需求放緩與新增裝機較多帶來的風險
截止2016年9月云南全省裝機比去年同期增加741萬千瓦,在實體經濟形勢持續低迷、內部需求疲軟的形勢下,各發電企業的發電量都將銳減,供需形勢將加劇惡化,電廠間的競爭愈發激烈。
(三)資金流不足帶來的還本付息風險
基建期結束后,在目前電力交易情況下,公司經營虧處于損,資金流入僅靠電費收入難以滿足貸款還本付息需求,存在較大的現金流財務風險。如2016年按銷售電量90億千瓦時,平均電價按150.5元/兆瓦時,假定新增貸款12億元,材料費、修理費按集團定額暫估,資金收入13.5億元、總成本17.95萬元、扣除折舊后成本10.91億元,需還本金6.37億元,現金流缺口近3.65億元。資金流不足帶來較大的還本付息風險。
(四)稅收政策及各類檢查帶來風險
該電站地處滇川交界的金沙江中游,滇川兩省國家稅務局針對稅收管轄權多次協商,目前國家稅務總局仍無明確答復。另外涉及兩省的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稅種的分成比例和水資源費、庫區基金繳納方式和分成比例尚未確定。在國稅總局主導的川滇兩省的國地稅系統稅收風險評估審計中,四川國稅局對該電站砂石料、粉煤灰加工系統及鋼材、水泥、粉煤灰主張稅收管轄權,不認可在云南認證的各類甲供材料的進項稅額,這些稅收政策的不確定性,給電站的經營也帶來的一定的財務風險。
(五)流域開發不同投資主體水資源調度帶來的協調風險
以2016年8月為例,該電站棄水電量9.51億千瓦時,較上月增加約3.32億千瓦時,棄水的主要原因是上、中旬入庫流量較大,調度按成交電量逐日安排發電計劃,上、中旬一直有棄水電量產生。因上游各電站分屬不同投資主體,都是從企業自身利益出發,增加了水資源的調度協調難度。
(六)移民政策不確定帶來的風險
盡管該工程在下閘蓄水前提前5個月實現了移民順利搬遷,但在電站后續經營中,地方政府為了更好的發展地方經濟,有可能會調整政策建立相應的庫區移民補償機制,促進移民經濟的恢復與發展,要求企業承擔移民補償以外的額外責任,增加企業的經營成本,給企業的經營帶來一定的風險。
(一)做好電力交易政策研究,增強提前預判能力
日前,國家發改委出臺了《關于推進輸配電價改革的實施意見》等6個重要配套文件,進一步細化、明確了電力體制改革的有關要求及實施路徑,《云南省能源保障網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0年)》規劃了“十三五”能源保障網重大項目92項。要提前做好電力交易政策研究,不斷加大對各類相關信息的搜集整理力度,加強對不同渠道信息的研究分析理解,密切關注云南省電改情況,積極向有關政府部門、昆明電力交易中心等反映發電側的訴求,協調溝通其他幾大發電集團,針對云南省電力交易市場的特性,在維護發電企業利益上達成共識,爭取更有利于發電側的政策,共同促使云南省電力市場化改革越來越規范,維護云南省電力市場的穩定。
(二)加大電力營銷力度,提高企業經營效益
一是根據集團公司與云南省簽訂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幫扶云南省傈僳族聚居區精準脫貧攻堅合作協議》,繼續做好精準脫貧計劃電量落實工作;二是加強與政府各部門溝通協調工作,爭取能獲得西電東送框架協議外電量臨時增量電量;三是與云南省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建立長期有效的溝通機制,及時掌握通道及網架的情況,爭取足額完成月度成交電量。
(三)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增強抗風險能力
企業融資有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近年各家銀行紛紛根據社會資金需求進行金融產品的研發和創新,這給企業進行資金成本籌劃創造了機會。企業要打破一直以來以流動資金借款補足周轉資金缺口的工作定式,深入研究銀行金融產品,通過金融產品的選擇或者組合,尋求最低資金使用成本率。可以通過流動資金借款搭配銀行承兌匯票、票據池、發行債務融資工具搭配結構化業務產品、引進資產證券化產品、開展保理業務等拓寬公司資金來源渠道,改善公司資產結構,增加資金流及抗風險能力。
(四)做好稅務籌劃,降低稅費風險
一是了解和熟悉納稅人的權利,增強稅收風險意識;二是聘請稅務顧問,尋求專業支持,進行合理的稅收籌劃,把握企業的涉稅事宜,規避稅務風險;三是正確處理稅法與會計的差異,降低稅收風險;四是尋求稅務協調來化解稅收風險。一方面是與主管稅務機關人員進行溝通,另一方面要爭取上級稅務部門的批文和文件,加大協調力度,解決好涉及兩省的稅、費等問題,降低稅費風險。
(五)加大與上游各水力發電企業協調,優化來水管理,增加企業經濟效益
加大與上游發電企業溝通協調,不斷完善電力市場化相關數據的整理統計及分析,結合今年的市場交易情況,預判明年的市場形勢,做好梯級水資源調度,優化來水管理,增加企業經濟效益。
[1]姚曦.投資集團公司財務風險管理探究[J].財務會計,2012-07-31.
[2]陳麗萍.水電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和風險管理[J].云南水利發電,2013-04-15.
[3]易小濤.水電施工企業內部控制和財務風險管理[J].當代會計,2015-06-10.
(作者單位:大唐觀音巖水電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