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海燕
淺析如何有效規范事業單位的三公經費管理
文/朱海燕
做為事業單位預算支出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公經費是確保職能充分發揮的重要保障。合理安排與規范使用三公經費,對于提高政府公信力、消除公眾對三公經費預算和執行的質疑、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有著重要意義。現階段我國的事業單位在三公經費的管理方面還不夠完善,本文以事業單位三公經費執行的現狀分析為切入點,對三公經費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闡述,并重點討論了規范事業單位三公經費管理的措施和建議。
規范;事業單位;三公經費;管理
2011年國務院要求中央各部委公開2010年三公經費預算和2011年三公經費決算,就此拉開了治理三公經費的序幕。近年來,政府機關以及各個事業單位在規范三公經費的工作上不斷努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公務成本明顯降低,資金使用效率以及財務管理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升。當我們在看到這些成績的同時,也應該看到了三公經費實際使用與監督管理的過程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現就如何有效規范三公經費管理提出一些見解。
“三公”經費,是指用財政撥款安排的公務接待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因公出國(境)經費,這對于事業單位而言,是正常運轉中不可缺少的一項支出。然而近年來,公款消費等現象經常被媒體曝光,造成群眾對于三公經費的管理問題產生較大的質疑,這已成為群眾反應的熱點[1]。群眾對公款消費的嘲諷也越來越多,“一頓飯、一頭牛,屁股底下是座樓”,當然群眾的呼聲也間接的反應出現階段的經費管理還不夠完善。如果解決不好這類問題,不僅會影響行使政府職能的事業單位形象,還會破壞黨風黨紀,甚至對國民經濟發展造成影響。
現階段事業單位在三公經費的管理上存在公務接待超標超規格、陪同人員數量不按照規定比例安排、違規使用高檔煙酒宴請等;以考察和調研名義公費旅游;公務用車維修費和油耗居高不下、公車私用問題比較突出,造成嚴重浪費。為何此類問題無法根除,究其原因是部門預算中三公經費預算不明細、預算執行部門思想上不重視、上級主管部門檢查監督不力、相關制約機制和內控制度不完善。
(一)存在違規和不規范開支的情況
不少事業單位巧立名目,將三公經費改頭換面列支到其他科目,隱藏了真正的支出額;有的將大額三公經費支出化整為零地列支到培訓費、會議費、差旅費中,打擦邊球;還有是在專項中安排三公經費支出;更有甚者向被管理單位變相攤派和報銷三公費用。
(二)核算科目設置不合理導致列支不規范
事業單位支出經濟分類只設置了類、款兩級科目,對于三公經費的列支并未再細化,所以在列支時僅由財務人員根據原始憑證上的內容做出判斷,并無統一的標準可參考。
(三)預算編制不合理導致經費不足或富余
事業單位在編制第二年度部門預算時,三公經費一般為基本支出的定員定額項,而各單位行使政府管理職能的要求和水平都不同,這會造成實際的支出和預算有較多差異,與單位的真正運轉需求不相符,導致預算無法有效發揮作用,或發生入不敷出的現象,或發生突擊消費的現象。
(四)內部控制制度不夠健全
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普遍薄弱,即使有制度也多半是掛墻上而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因此沒有能夠有效地執行事前申請、事中執行標準、事后審批手續的原則,尤其對于已形成事實且手續完備的三公消費支出,財務核算也只是一種事后監督,很難再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監督管理。
(五)外部監管不能有效到位
外部的紀檢監察部門并沒有將其應有的監督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另外外部的會計師事務所在對事業單位進行審計時也難在短時間內將問題一一審計出,同時內部審計和內部控制尚未受到足夠地重視而導致獨立性不夠的問題,讓本該承擔的監管作用落空。這就在內部監管與外部監管之間留下一片盲區,造成了三公經費監管存在漏洞。
(一)部門(單位)領導重視、加強對中層干部的相關法規宣傳、業務培訓
部門(單位)領導是三公經費消費的主體,也是三公經費管理的責任主體[2],所以部門領導要高度重視三公的執行、不應帶頭超標和違規;同時財務部門在加強業務學習的同時,也要定期對單位全體職工進行相關法規宣傳和經費執行標準和規定的培訓。
(二)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嚴格執行開支標準
根本性、長期性和規則性是制度約束力的特點,要想將完善的三公經費管理制度在單位的預算執行中形成,就必須減少經費支出,加強控制力度,具體表現在:加強公務用車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執行,比如第一:規范公車修理的原始憑證管理,要求修理前有報批程序、報修人與送修人不能是同一人、車輛修理原始清單需附在報銷憑證后與報修單一并作為附件;第二:車輛加油不得使用現金,一律使用IC卡加油,并一車一卡、在政府定點加油站加油時需核對車牌號;第三:對于油耗較大的車輛除了正常保養外安裝GPS定位系統進行管理;第四:積極推進公務車輛改革。
在公務接待方面,自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12月4日召開會議,審議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后,在出臺了《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后,已要求各級事業單位嚴格執行相關規定,并積極推行公務卡結算管理制度。
禁止借用考察或調研的名義公費旅游,制定合理詳細的公務出差審批流程,尤其需要加強審核因公務出國形成的費用,杜絕公費旅游的情況發生。此外,還應該對事前審批制度進行完善,對于大額的三公經費報銷前一律由財務人員先進行原始單據審核和事前審批手續的檢查,對于與規章制度不相符的單據或缺少事前審批手續的支出,一律不予報銷。
(三)合理編制并嚴格執行預算
如果行政事業單位的財政主管部門對于預算管理不引起重視,則預算編制工作的約束能力與參考價值將是天方夜譚[3]。所以在預算編制過程中三公經費應嚴格執行零增長的原則,執行中嚴格控制不必要的支出,進一步杜絕鋪張浪費,防止計劃外開支對預算的科學性造成影響,并將預算執行透明化做實,自覺接受群眾和媒體的監督。預算安排一旦通過審查,應該加強執行力度,禁止無依據地變更,保證預算的有效性與嚴肅性。
(四)繼續做好三公經費公開工作、加強監督管理
強化、深化、細化地做好三公經費公開工作,出臺切實可行地三公經費公開標準和口徑,并將各級事業單位賬務處理系統的終端設置在上級主管部門,并與同級財政部門三公經費上報平臺形成勾稽關系,則實際發生數就是公開數,使公開三公經費的措施不致于流于形式。
近幾年,三公經費的管理已經成為了人民茶余飯后的熱點話題,被群眾和媒體所關注,隨著國家重拳“打虎”,對貪污腐敗形成的高壓態勢,三公經費管理將成為各級事業單位關注的重點。在最近幾年的改革中,總體呈現較好的態勢,但不可忽略還存在一些小問題亟待我們進行改善。認真貫徹于落實黨中央八項規定的精神,牢固樹立勤儉節約的觀念,從強化宣傳教育、加強內控制度建立健全以及合理安排預算等多個方面進行三公經費管理,進一步端正黨風作風、縮減公費支出,從而推動事業單位與國民經濟進一步的發展。
[1]馮天明.關于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內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防范措施[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5(04):126-127.
[2]陳慧君.淺析 “三公經費”問題及其治理對策[J].財政監督,2014(31):42-44.
[3]呂錕.關于事業單位三公經費管理的一點建議[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6(08):20-21.
[4]《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
[5]《中共中央八項規定》.
[6]《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
(作者單位:南京市燃氣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