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軍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商業銀行小微金融創新研究
文/李軍
隨著經濟增速換檔和經濟增長模式轉型,傳統銀行信貸需求放緩,化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創新金融業態,助推小微企業發展為商業銀行提出了新的挑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小微企業轉型發展帶來契機,同時為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帶來新的機遇,調整優化信貸資源配置,深入開展體制機制創新。本文依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針對小微企業轉型發展面臨的供需平衡問題,提出商業銀行小微金融創新的幾點思路。
供給側;小微金融;轉型創新
小微企業是經濟轉型發展的生力軍、就業的主渠道、創新的重要源泉,但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制約其發展的瓶頸。唯有通過新金融業態創新,才能助推小微企業轉型發展。在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小微企業轉型發展與提升增長質量和效率,激發小微企業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活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是否定需求側,而是優化供需平衡機制,并有效提供具有關鍵意義的制度供給,以供給創新釋放需求潛力,激活發展新動力。商業銀行應創新小微金融,把金融資源合理有效配置在小微企業經營管理全過程,為小微企業、服務業、新興產業的轉型發展提供融資服務新模式,助推小微企業轉型發展和大眾創業。
實施工商登記制度改革以來,市場主體增加,這些企業大多處于初創期、成長型的小微企業,如果金融服務、信貸支持跟不上,再沒有直接融資渠道,得不到陽光雨露,就很難生存成長。盡管我國很多城市推出實施了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營造了促進企業成長的金融“小氣候”,但科技型中小企業始終存在的資金需求大、周轉慢,融資難、融資貴、擔保難尚未得到徹底解決,究其原因就是新金融業態創新滯后,萬眾創新不夠,也就談不上大眾創業。主要表現在:一是從總量上看,企業數量增加,企業集群效應顯現,融資需求增大。二是金融體系結構不盡合理。從融資結構看,融資難融資貴尚未徹底扭轉。資金問題成為了企業科技創新和市場開拓的最大掣肘。企業融資獲得大部分來自于銀行貸款,而發行債券、可轉債、基金和上市等手段缺乏。三是銀企之間缺乏有效溝通機制,扶持政策難以普惠小微企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的小、急、頻及其高成本、高風險、低收益與銀行商業特性不對稱。企業資金獲得率和銀行申貸率的衡量缺乏考核機制。四是政銀之間缺乏良性互動,產業與金融對接速度緩慢。小微企業與銀行雙方缺乏“信用”與“信息”交集的溝通長效機制。技術市場和中介服務機構的缺乏,影響了人才、資金、技術的支持環境,更難獲得銀行的資金支持。五是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不足。中小微企業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為2:8。上市融資企業占比較少。六是中介服務機構少、不規范,擔保體系不健全。小微企業除了融資不暢之外,自身財務制度不健全、未經過信用評級。由于中介機構功能不健全,難以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擔保、審計會計、資產評估等服務,擔保機構資本金規模偏小,不能提供有效抵押,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缺失。
(一)明晰定位,將科技型小微企業客戶中高端化
一是緊密配合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小巨人、領軍企業等重點目標,設計升級可為小微企業群發放的流動資金貸款和技術改造類項目貸款,同時提供融資、結算、理財三大類別的綜合金融服務平臺,覆蓋現金管理、子女教育等財富管理需求,使小微企業真正可以享受更全面便捷的金融服務。二是以中介機構作為樞紐建立資金池,以可轉債方式為小微企業進行集合融資。銀行對專業市場、百貨商場、商業街、億元樓宇等小微企業聚集的商圈,加大與市場管理機構的合作,借助合作機構掌握企業經營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優勢,共同對商圈內小微企業進行篩選、調查和監測,制定商圈整體金融服務方案。
(二)創新產業鏈金融模式服務小微企業
針對小微企業與核心大企業的真實交易,針對每類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特點,分別配置不同的金融服務方案。對供應商小微企業,針對企業生產中存在的采購資金需求、運營資金需求、應收賬期造成的短期流動性需求,為小微企業提供供應貸等融資服務。對經銷商中小微企業,選擇銷售核心企業的品牌產品、并與其具備持續穩定的合作關系、信用良好的小微企業,提供信貸融資服務,對于經營期限較長、與核心企業合作較為緊密的,可以提供信用類貸款。同時發展專利權、商標權、股權和應收賬款質押貸款業務,盤活企業無形資產轉成“真金白銀”。
(三)創新大數據模式服務小微企業
一是推出“平臺金融”業務模式。“平臺金融”業務模式具有信息實時互聯互通,緩解小企業融資信息不對稱;多種模式在線融資,滿足不同經營模式需要;借還隨心額度循環,節省小企業融資成本;突破柜臺地域限制,批量服務小企業等四種創新服務功能。二是針對小微商戶融資中的銀企信息不對稱、缺乏有效抵押、擔保不足等難題,探索通過對商戶真實交易數據的分析,努力將數據轉化為可評估的價值。三是基于互聯網云+端技術,整合軟硬件平臺,銀行為小微商戶提供了線上線下(O2O)一體化收單、商品管理、財務管理、理財融資等綜合解決方案。
(四)圍繞小微企業融資貴,大力推動直接融資,優化融資結構
一是積極利用資本市場融資。鼓勵企業在新三板、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等多層次資本市場掛牌融資,推進符合條件的掛牌企業向更高層次的交易市場轉板。二是加大政府對不同交易市場掛牌企業的獎勵力度,設立企業上市專項獎勵基金,調動企業直接融資的積極性。三是大力發展天使投資、創業投資和產業投資,為不同成長期的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股權融資服務。四是支持小微企業集中的村鎮或行業設立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在組建我市金城的基礎上,發起成立多家民營資本參與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豐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機構種類。
(作者單位: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