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 丹
教師網絡教學空間建設與應用實踐研究
文/趙丹
網絡教學空間屬于現代信息技術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全新技術應用形式,具有良好服務功能。當前階段,網絡空間開發與建設的技術基礎較為發達,本研究主要對教學空間發展的現狀及應用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教師教學空間中的功能及主要邏輯結構情況,希望通過本研究能夠對未來發展提供幫助。
數字化;教師;網絡教學空間
構建教師網絡教學空間屬于當前階段教育研究理論建設中的重要內容。建設教師網絡空間平臺目的是為了能夠改善教師傳統的教學方式,并進一步提升教師課堂效率。本研究中具體闡述了關于教師教學空間建設方面的現狀,并依托超星泛雅平臺對會計課程等情況進行了詳細分析,通過本研究形成教師教學空間系統技術架構以及邏輯結構方面的研究。
網絡教學空間屬于互聯網技術條件下興起的全新教學服務形式,屬于網絡教學過程中面向個性方向發展的重要結果。隨著網絡信息技術手段的不斷創新,使得個性化服務已經進入到了方方面面。校園數字化發展中,需要進一步結合當前網絡技術手段的優勢,并不斷創新理念,我國教育部更加已經對“網絡學習空間”作為當前階段教育信息化發展中的關鍵和重點。
空間教育技術結合了云空間形成的各類型的教育行為的總和。目前,網絡教學空間在教學中包括以下幾種形式:
(一)結合當前階段網絡信息平臺溝通完成教師網絡教學空間的搭建;
(二)結合超星泛雅平臺以及相關教育專題研究網絡平臺情況為教師形成專門性空間平臺提供免費服務;
(三)教師本人也可以通過購買相關服務空間的方式輔助搭建;
(四)政府教育部門以及相關學校彼此形成了專業性免費的平臺,并能夠為教師以及學生學習提供幫助具有一定的幫助;
(五)通過借助教育云的方式結合學校工作人員的相關工作任務難題。
結合前述中情況可以知道,職業院校已重視關于教師網絡空間教學方面的建設。結合對相關教育成果的分析可知,網絡教學空間主要應用在教學等各項工作之中,本研究中有所側重,目的是為了能夠對個人空間建設的發展提供幫助,同時,在進行網絡空間建設的過程中應當堅持實用性、專業性、時效性以及互動性的原則。
網絡空間技術下的教學研究屬于當前階段數字化教學建設的新方向,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時空限制,優化教學過程,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和提高。
(一)結合空間優勢,完善教學資源
結合教師網絡空間情況,對原創以及搜集的各類教學資源完成必要的分類,并通過及時上傳的方式努力構建豐富性較強的資源庫。同時,也對教學資源教研工作開展提供幫助;從三個方面加強:第一,增強信息資源綜合存儲功能,個人空間本質上看就是一種較為強大的信息存儲資源庫。但是,其已經突破了傳統媒體形式的資源儲備方式與結構,屬于是對資源存儲的一種創新和革命。第二,有助于提升教師教學課堂資源方面的綜合建設,從教學深度以及廣度給予支撐。第三,有助于實現教師個人資源方面的管理與整合。
(二)利用空間資源,提高學習效率
教師也需要結合網絡空間資源優勢進行建設,并能夠對教育教學發展提供幫助。網絡空間教學方法已經打破了傳統結構中的時空局限條件,并能夠直接貫穿于教學行為的始末,充分利用空間能有效提升教師在課堂中教學的實際效率。課前結合空間進行教學準備工作,師生互動交流因材施教;課后學生根據上課學習情況查漏補缺,不會的知識可以重新溫故。更重要的是,教師與教師之間可以達到資源共享,研究本領域最新前沿動態、課題進展,從而促進教師之間學術交流。
綜上所述,結合網絡空間技術下的教學研究屬于當前階段進行數字化教學建設的新方向,整合相關資源優勢,在教師網絡空間建設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使教師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將信息化教學融入課堂,完成新一輪的教學改革,這也是我國在進行新課題研究方面的主要突破口。
[1]黃巖松.基于網絡空間的實踐教學平臺構建設想與應用策略——中醫康復實訓教學在世界大學城網絡教學平臺上的實踐探索[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2:96-98.
[2]王世曾.基于網絡教研備課平臺的教師個人空間建設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2,11:140-142.
[3]張思,劉清堂,黃景修,武鵬.中小學教師使用網絡學習空間影響因素研究——基于UTAUT模型的調查[J].中國電化教育,2016,03:99-106.
[4]王衛東.“互聯網+”戰略下高職院校教學信息化的實踐探索[J].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3:55-59.
[5]姜河,王鐵鳳,張永華.網絡工作室進入課堂教學的探索——中國教師研修網應用實踐[J].現代教育技術,2008,08:38-41+28.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