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車洪燕
內部控制與治理層的監督
文/車洪燕
公司內部控制與內部治理都是為實現企業的有效管理,二者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為企業實現經濟發展戰略目標發揮作用。為了保證內部控制健全有效,治理層必須履行其監督職責,推動企業發展。本文探討內部控制與治理層的二者關系,并提出完善企業內控與治理制度的途徑。
內部控制;治理層;監督作用;企業發展
隨著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企業競爭環境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內部控制與治理監督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也變得更加重要。企業內部控制與治理是從兩個不同的層面對企業進行有效管理,治理層對內部控制的監督屬于內部控制的環境要素,而內部控制是企業董事會、經歷階層和其他員工實施為達到應生產經營效果可靠性等目的的合理保證,內部控制與治理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在企業的發展戰略實現中擔任著重要作用。
(一)治理層是內部控制重要的環境因素
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是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效率的基本要素。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程序、信息與溝通、監控等共同構成內部控制要素,科學、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是現代企業實現其經營管理目標的有力保證,對內部控制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發揮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其一,治理層是控制環境的主要因素
一般意義上,控制環境結構是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效率的基本要素,受董事會、管理者當局和企業內部其他員工的影響。目前,對控制環境因素劃分并不完全統一,由于內部控制環境分類標準統一,自然也會造成分類結果不相同,那么就容易給內部控制環境帶來混亂,影響到企業內部控制建設與運行,而且促使企業管理的水平不高。
企業治理結構被稱之為企業治理,包括內部公司治理和外部公司治理。內部公司治理,是由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等組成的約束和管理經營者行為的控制制度,是保證和提高所有者極其他相關利益維護者的利益。
其二,治理層在內部控制中的意義
治理層是控制環境的主要因素,企業治理結構包括多種控制環境因素,從治理層的角度看,公司治理模式是指在一定外部環境下為解決公司治理問題采取的一系列制度和手段的統稱。治理層不僅僅是董事會、監事會,還有對企業內部控制環境進行監督和指導的其他機制。治理層對內部控制的監督和指導屬于內部控制環境因素,是內部控制重要組成,也是奠定內部控制與其他要素建立聯系的基礎,加強董事會和監事會對內部控制的監督作用,將有利于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也將使資源配置得到高效率的發揮,也是提高企業治理效率的有效舉措。
鑒于治理層在內部控制中的重要意義,從公司財務角度出發,為確保企業內部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確保財務報告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從而保護企業資產的完整性,需要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為企業各項管理工作奠定基礎,并確定和實施內部控制的各項制度,對防止徇私舞弊行為的出現具有積極意義。
(二)企業治理層的運行
依據我國《上市公司治理準則》和《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的規定和說明,企業治理是現代企業制度的主要內容,通過制定相關制度來協調公司所有者與公司經營者之間的關系,目標之一就是利用一些制度安排來降低這種代理成本。首先,優化公司的治理結構應從健全公司的權利制衡機制入手,應明晰公司的董事會、監事會及股東大會的各項職責,在股東大會之下設置董事會,在董事會下設審計委員會,不設置監事會。分類主管企業的各項生產經營工作。其次,建立起健全、實效的董事會內部控制機制。在企業日常生產經營中,企業應經理層負責領導企業內部控制的日常運行,協調組織好內部控制的建立以及其他生產經營日常工作;監事會內部控制注重對內部控制的評價,具體的審計人員以及負責人應具備相應的獨立性、良好的職業操守,確保監事會監督作用的行駛。最后,明確治理層的監督與指導責任。依據我國有關法律,董事會和監事會在重視內部控制的監督作用時,需要向參與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的審議提供可選擇的強化方案和看法,做到企業治理層決策和治理的全面、完善,在審閱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時,及時對存在重大缺陷的問題提出處理意見,督促重大缺陷的彌補,及時與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外部審計師進行有效溝通,追擊失職人員的責任。
(三)治理層要適應內部環境的需要
企業治理層要適應優化控制環境的需要,主要是為了重返呢旅行治理層對內部控制的監督和指導責任,加強企業董事會、監事會自身建設。首先,加強董事會及審計委員會的自身建設。為了保證和提高企業治理效率,在現行的內部控制體系中,為強化董事會監督責任,就需要進行董事長和CEO的分權,在企業重大決策時,實行董事會集體決策。其次,加強監事會的自身建設。重在于處理好監事會與董事會下屬的審計委員會的關系,確保二者權責分離,又共同為企業發展效力,當企業董事長或者經理的行為損害公司利益時,及時召開股東大會,進行統一決策。
(一)發揮獨立董事在企業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獨立董事不代表任何股東的利益,就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屬于一個是所有者派出來監督經營者的機構。面對企業的重大決策和改革時,可以站在旁觀立場上公正、客觀的對企業決策做出判斷,是表達全體股東意愿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國的很多上市公司都已經開始推行獨立董事制度,旨在規范企業的決策運作,促進企業健康平穩發展,對企業的規范經營、生產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完善獨立董事制度的法律、法規,出臺相應的法律來保證他們得到獨立的權力,同時保證他們獨立的行使權力。其次,獨立董事的組成成員應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并由公司主導設計一整套用以解決獨立董事的功能、定位、任免、資格、職權等問題的具體制度和一些必要的用以協調沖突的規范,確保獨立董事在企業治理中的作用的發揮。
(二)完善董事會與監事會的職能
在上文分析內部控制與治理層關系中提及到企業治理層中董事會與監事會的職能作用,為了完善企業治理就需要完善董事會與監事會的職能,更好的約束經營者的行為,保證內部控制的有效運行。企業為保證監督權的有效行駛,就必須保證監督機構及監督人本身的獨立性。可以在董事會下設立審計委員會,這個審計委員會負責審查企業內部控制,監督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與企業控制的自我評價情況。另外保證監事會有足夠的經費保障,這是保障監事會的監督權得以順利實施的最重要基礎。
(三)加強企業或公司內部審計控制
內部審計擔任著財務運作、會計核算,而且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等職能,是設立在董事會下屬的內部控制子系統,對實現內部控制目標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加強內部審計控制及時監督企業的各種經營活動,并對企業內部控制系統進行獨立評價,是實現企業內部控制的再控制,因此,一定要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行駛其監督機構職責,加強內部控制的建設,促進企業發展。
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企業越來越重視從企業戰略決策的制定,面對企業競爭環境得越來越復雜,內部控制與治理監督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也變得更加重要,組織和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必須從完善公司治理方面著手,最大程度的避免不合理的公司治理結構對內部控制的不利影響,建立完善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從發揮獨立董事在企業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完善董事會與監事會的職能以及加強內部審計控制等防線促進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目標的共同實現。
[1]周小敬.新疆企業管理創新與控制環境中治理層關系[J].現代企業,2013(6):31-32.
[2]李維安.終極控制人的兩權分離、所有制與經理層治理[J].金融研究,2010 (12):80-98.
[3]高文亮.政府控制、管理層代理動機與國企治理[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2 (6):86-95.
[4]蔡吉甫.控制權性質、管理層持股與公司治理效率[J].產業經濟研究,2015(3):16-22.
[5]楊瑞平.治理層的監督與內部控制[J].商業研究,2011(6):59-63.
[6]周美華,林斌,林東杰.管理層權力、內部控制與腐敗治理[J].會計研究,2016(3):56-63.
(作者單位:中國水電建設集團新能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長嶺風電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