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婷婷
(1.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上海200235;2.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城市建設與安全工程學院,上海201418)
我國老年消費產業的研究進展與前瞻
■錢婷婷1,2
(1.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上海200235;2.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城市建設與安全工程學院,上海201418)
中國老年人口的逐年快速增長不僅使已有的人口紅利日益耗竭,并且這種人口變動對我國未來的宏觀經濟增長、總消費、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等產生長期而深遠的影響。文章主要梳理國內學者關于我國老年產業的相關研究進展,包括老年產業的經濟學含義與其范圍界定、發展老年產業的必要性分析、對老年產業培育與發展的路徑構建;基于對我國老年產業研究的認識與回顧,重點從學理和實踐方面加深對當前老年市場與產業的探究與認識,突出并強化前瞻性的研究,以期促進老年產業的穩定而快速發展。
人口老齡化;老年產業;老年消費;老年市場
隨著經濟發展與社會的進步,人口出生率與死亡率逐漸呈下降趨勢,人類平均預期壽命不斷延長,有報告指出我國于1999年就正式邁入了老齡化社會[1]。據相關統計,從世界范圍內來看,步入老年型人口的國家多數先為經濟發達國家或地區,而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步伐相比發達國家相對來的遲緩一些[2],但卻呈現差異性,主要表現在老齡化趨勢與經濟發展不同步、承受老齡化的負擔能力偏低等。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具有老年人口規模大、老齡化發展迅速、“未富先老”[3]、老齡化的時空不平衡等特點,從而對社會、經濟發展以及政治層面產生深遠影響。特別是在經濟領域,人口老齡化對勞動力市場、國民收入、儲蓄、投資、消費等產生沖擊,這無疑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挑戰面前,機遇猶存。人口老齡化作為我國的基本國情,由此帶來的經濟發展機遇使人們開始關注老年人口的消費需求以及極具發展潛力的老年市場與老年產業。老年人作為一個獨特的消費群體,其消費行為涉及到消費心理、消費方式、消費行為特征等方面。研究老年人的消費需求會推動老年市場及老年產業的發展。《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2014)》[1]指出中國已處于老齡社會的初期,未來的中國將成為全球老齡產業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與此同時,加強對老年產業的關注與探究有助于完善與深入老年經濟學學科體系,促進經濟持續增長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也為進一步分析及振興我國老年市場、開發老年產業提供思路與指導,對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有關老年產業的經濟學含義與其范圍界定
我國人口老齡化已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老年產業也被認為是極具潛力的“朝陽產業”。在中國老齡產業座談會上的講話上,張文范(1997)[4]首次提出“老齡產業”這一概念,他指出老齡產業與老年產業的定義較為接近。自此,老年產業理論及現實發展問題逐漸成為理論界研究的熱點,但學界對老齡產業與老年產業區分的研究尚少。李建民(2001)[5]在對老年經濟學與老齡化經濟學這兩個經濟學分支學科進行比較時提出,老年人口比例若低于4%或處于年輕化狀態,老齡化經濟學就會因沒有了研究對象而失去意義,但是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都有一定數量的老年人,這些老年人的經濟特征、生存與生活狀態等都是老年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因此,為增強研究的針對性與實效性,本研究綜述傾向于研究老年經濟學關注的老年市場與老年產業的發展。
自1997年以來,學術界將研究的側重點放在對老年產業的定義、所涉及的服務領域、當前老年產業發展的現狀、影響老年產業發展的因素以及快速發展老年產業對策上。老年產業的概念界定至今尚未形成一個統一的定義。張純元(1997)[6]較早關注了人口老化與老年市場、老年產業,指出為老年人口提供產品或勞務、滿足老年人口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需求的各種行業即為老年產業,涉及到生產、經營與服務三個方面,它不是一個獨立的產業部門,而是跨行業、部門的綜合產業群。在西方經濟發達國家,通常社會化服務的程度高,向老年人提供的社會服務也多種多樣。因此,有學者在參考國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認為老年產業就是由政府與民間自愿組織提供專門針對老年人的相關服務與產品,如協助家庭照顧老年人、為老年人接觸社會提供基礎設施、生產、開發、售賣老年群體的產品等(蕭振禹、陶立群)[7]。針對消費群體的不同,應斌[8]對老年市場進行了界定與細分,并提出老年產業是專門為滿足老年群體的需求而專門為他們設計、開發、制造商品和提供服務的產業,包括所有有關老年人物質需求及其他特殊需求的商品生產和服務,老年產業是從第二、第三產業以及第四產業(信息產業)派生出來的特殊產業(張彥麗、王峰)[9];老年人不僅重視物質需求、醫療需求,對精神需求的重視程度日益增加,有學者認為老年產業不僅應包括傳統老年產業如服裝、食品、特殊商品、交通、醫療保健、福利設施,還應包括諸如休閑娛樂、旅游、住宅、社區服務、教育等在內的現代老年產業;此外,田香蘭[10]認為發展養老產業旨在開展針對老年人的商品與服務的民間營利事業,滿足他們生活與文化層面的需求。
總體來看,老年產業以老年人為供給對象,以養老服務為主要內容,主要通過市場化運作配置養老資源,以市場交易方式向老年人提供商品和服務,以老年人口的需求為導向,拉動經濟發展(郭正模、魏宇菲)[11]。老年產業是專門為滿足老年人的特殊消費需求并具有營利性的產品生產與服務活動的總體,屬于一種跨行業、涉及多種領域、綜合性的社會經濟活動。
(二)發展老年產業的必要性分析
《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2014)》[1]用相關數據指出了當前及未來老年市場的無窮潛力與大力發展的必要性。據預測,2050年中國老年人口占全球老年人口近25%;2014~2050年間,中國老年人口的消費潛力占GDP的比例將從8%左右增長到33%左右。通過對國內相關文獻的梳理,發現國內學者在探討發展老年產業的必要性方面也指出了其重要價值與現實意義。
首先,發展老年產業是應對人口老齡化和老年人口高齡化挑戰的重要戰略。長期以來,老年人的商品、社會服務需求長期不能得到滿足。充分發展老年產業,擴大市場需求,拉動經濟增長,可有效緩解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經濟的負面影響,是迎接人口老齡化挑戰的必然之路(丁煜)[12]。
其次,發展老年產業是社會穩定與和諧的時代呼喚(陳俊輝)[13]。老年產業是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應用而生,作為一項新興的、有前途的行業,必將大有所為。發展老年產業有利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有利于為家庭排憂解難,有利于緩解下崗、失業的壓力,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
再次,發展老年產業是老年保障事業的重要措施(鄔滄萍)[14]。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快,市場針對老年群體供給不足逐漸顯現,需高度重視“健康老齡化”問題,其最終目標是提高大多數老年人的生命質量。
最后,發展老年產業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隨著我老齡人口數量的增多、老年人收入的增長以及生活質量的提高,老齡人口的恩格爾系數的降低,老年人的消費結構呈現新變化。發展老年產業可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消費需求,增進社會的文明程度和推進社會的進步(趙喜順)[15];在刺激市場需求同時,擴大就業領域,緩解就業壓力,從而減輕和克服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促進老齡化過程中社會問題的解決。
此外,也有學者從人本主義、市場導向視角探討老年產業發展的“四大基礎”,即社會基礎、客觀基礎、物質基礎與市場基礎。其中老年產業發展的社會基礎為人口老齡化,客觀基礎為家庭功能的變化,物質基礎為老年人經濟收入的不斷增加,市場基礎為老年人需求的多樣化及老年消費市場的潛在空間(陳木霖)[16]。
發展老年產業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使產業結構與日益增加的老年人口的需求結構、消費結構相適應。隨著我國老年消費市場規模、消費能力、消費觀念的不斷轉變,發展老年產業不僅是這一群體的現實需求,更是社會經濟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因此發展老年產業勢在必行。
(三)對老年產業培育與發展的路徑構建
眾所周知,老年市場規模受人口的數量、收入水平、邊際消費傾向、公共保障、經濟發展水平等一系列因素影響,市場最終取決于消費。縱觀各國經濟發展的實踐,提高消費對國內GDP的拉動作用較強,經濟發展需要以消費為啟動力。
首先,老年產業的興起源于老齡化及老年人對市場的需求,全方位關注老齡消費群體的需求情況,在了解老年群體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其購買力基礎上研究老年人的消費模式有利于開拓老年用品市場和服務市場,培育主要途徑有:第一,消費由生產提供,并通過市場來實現(蕭振禹、陶立群)[7],因此應該正確引導老年人的消費觀念、創造老年人消費環境,拉動對老年人的消費需求,更好的培育老年消費市場(王立)[17]。老年市場的發展需要適應人口轉變形勢發展的需要,應當根據老年人口群體的基本需求特點,挖掘老年市場潛力,突出“返老還童”的市場、請老年人設計商品等。第二,為老年人口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需建立老年機構護理設施和形成老年產品行業,如建立托老所、日間照料中心、老年公寓、老年康復中心等老年住宅與養老服務設施;開發老年醫療保健產品、老年生活用品、老年玩具、老年服飾等,為進一步開發老年產業提供了思路(陳開梅)[18]。第三,市場與政府相結合共同推動老年產業的發展,形成促進老年產業發展的機制,制定相應的扶持優惠及配套政策。如有學者提出應以社區為主體,建設“上門服務合作社”、“養老院”、“老人健康長壽服務社”等(盧生芹)[19],通過建立養老超市、建立老年公寓等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高秀艷)[20]。
其次,我國老年產業如同西方發達國家的老年產業發展過程,它的興起與發展是個系統工程,既有客觀的外在條件,也應有產業發展本身的內在動力。除了對市場消費需求敏銳的關注外,還應關注老年產業起步與發展中所涉及的宏觀與微觀層面的內在機制的刺激。第一,政府在老年產業發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視。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需將老年產業發展納入議事議程,宏觀調控方面需規劃指導、政策扶持、監管結合,如分階段適時出臺相關政策與措施來引導社會資本注入,支持多種成分、多種形式的生產或服務型企業發展,積極組織并引導老年產業健康成長。針對如何發展老年產業,不同的學者提出了差異化的發展措施及建議。如胡恩生[21]針對老年性產品和服務有效需求與有效供給的錯位,強調發揮政府在其發展中的指導、規劃、建設的責任;陸杰華[22]認為應該加大宣傳力度,政府要盡快出臺相關老齡產業的扶持政策,正確引導老年人消費,培育老齡產業市場,積極完善養老社會保障制度;周環、王玲[23]對競爭性行業、非競爭性行業兩種不同市場屬性的老年產業作了分類研究,著重對老年產業競爭性領域提出了對策措施,如政府應積極承擔信息中介職能、嚴格整頓老年市場秩序、大力推動老年產品創新、切實提高公共管理水平以及盡快調整老年產業結構;老年產業非競爭性領域則通過財政補貼、稅收照顧等公共財政措施。第二,在老年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單靠政府的作用難以實現老年產業在市場規模、社會功能、市場專業化等方面的全方位發展,還需充分發揮市場和社會的作用,特別是通過社會化、產業化的新思路、新制度、新模式推動市場經濟體制的發育與完善;針對老年人口在收入水平、消費偏好等方面的差異,微觀層面的商家據此設計、開發、生產和經營產品以及提供形式多元化、有針對性的服務;尹銀[24]指出發展老年產業的指導思想為“以老人為本,兼帶盈利”,需要政府、市場、社會以及個人共同打造;宗學哲[25]提出我國老年產業的發展需要國家制定和完善產業政策,同時,設立老齡產業風險基金,加大信貸政策傾斜力度。第三,從老年產業結構本身的發展來說,我國老年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目前開始涉及養老服務、醫療保健、教育、房地產、金融、旅游等多元化領域,要想方設法增強老年產業的競爭力,建立老年產業評價機制。發展老年產業是進入老齡社會后的必然選擇,也必將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在老年產業發展規模、市場環境、研發力度等方面推動其形成規模巨大的支柱產業。陳敦賢(2002)[26]認為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開發利用人力資源,改善供給結構。楊燕綏、張弛[27]指出要在“扶持養老服務龍頭組織、打造養老服務供給鏈條、培育老齡人口養老資產”方面進行創新。劉慧[28]構建符合我國老年產業的特點的老年產業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多級模糊綜合評法建立老年產業評價模型,并結合AHP法,對我國老齡產業發展現狀進行評價。
我國對老年產業的研究雖然起步較晚,研究基礎較為薄弱,但經過二十多年的系統理論與實證探討,國內對于老年消費市場與老年產業的研究已成為一個熱點,成果數量逐步增加,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與提升。這主要體現在對人口老化與老年市場之間的關系、老年消費市場的細分、老年市場的潛力與特征、老年產業的界定與所涉及的基本領域、老年產業的發展現狀與存在的問題、發展對策及老年市場的培育、未來老年產業發展體系的設想[29]等研究,成效凸顯。這不僅對推動與完善老年產業的理論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富有實效性的對策建議將理論與實際二者辯證的結合起來,有了更多的落腳點[29]。與此同時,對老年產業的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需要進一步充實與深化。
首先,理論研究相對滯后。如在對老年產業的經濟學含義與其范圍界定方面,對產業這一概念的認同不夠,對老年產業的經濟學定義稍顯寬泛,尚未明確區分老年產業的性質是政府福利還是市場盈利?老年產業并非完全等同于產業經濟學意義上“產業”是建立在產業結構、相對獨立的產業部門基礎上的產業分類的概念,作為一種綜合非獨立的產業,需細化老年產業涵蓋的服務類別、區分老年產業與老年事業等。
其次,研究方法較為單一。描述性、概念性的實證研究占多數,需要從研究方法的單一性走向綜合化。發展老年消費市場是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理論界針對這一逐漸增長的消費大軍,嘗試探討多樣化的產品與服務供給模式,而利用大量統計數據資料定量研究老年產業發展趨勢特點以及發展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和要素機理則尚未多見。
最后,研究手段與視角有待進一步創新。迄今為止,有關老年消費市場、老年產業的研究主要得到人口學、老年學、社會學的關注,尚未引起經濟學界和管理學界的足夠重視,應注重借鑒相關學科進行多角度交叉綜合研究。
本文在全面回顧與探討我國老年產業研究的基礎上,嘗試分析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而在總結經驗教訓和借鑒國外研究成果、實際案例的同時提出未來老年產業研究的空間與方向。筆者認為我國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的消費結構產生顯著影響,并將對我國未來的消費驅動的產業結構調整產生深遠影響,尤其要注重老年產業的發展。研究老年市場與老年產業,關鍵是從學理與實踐層面加深探究與認識,強化前瞻性的研究,注重定性與定量、宏觀與微觀研究的結合,以下幾個方面需深入研討。
第一,老年人的消費需求直接影響老年產業的發展以及產業結構調整。因此,老年消費經濟學研究顯得尤為必要。誠然,消費需求受需求的主體、消費能力以及消費意愿影響,學界需對老年消費在社會再生產中的地位、消費能力、觀念、特點、消費心理及行為、影響老年消費因素、老年消費需求規律等經濟問題進行專項細化研究,通過關注退休后老年人口的消費與儲蓄的變化,分析老年人口消費結構的基本概況與主要特征,找出影響老年人口擴大消費的因素及影響提供老年產品與服務供給的因素,預測未來一段時間老年消費結構的變化有助于培育老年市場,振興老年產業。
第二,信息化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對老年產業相關定量研究的強化呼喚對老年市場進行大量數據信息搜集整理及挖掘運用,在正確認識我國具體國情基礎上,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相對成熟的經驗,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形成合理有效的老年社會產業結構變動的經濟政策。
第三,消費結構變遷、產業結構調整離不開更為具體的對老年市場與老年產業的有針對性的探究,特別是需要研究未來老齡社會的需求導向的產業結構將發生哪些重要的變化并對不同人口情景的產業結構進行模擬分析;有理論推導的同時也要有對未來老年產業相關的產業結構調整的具體分析,包括老年醫療與生活服務行業、老年食品與日用品行業、老年房地產行業、老年旅游與娛樂行業、老年教育行業等典型分析。實事求是,想法設法,加強試點,發揮示范效應,推廣個案經驗。
第四,老年產業研究的專業化離不開對老年產業與社會經濟發展以及相關產業的關聯性研究,離不開對老年產品生命周期的分析,要建立以老年消費需求為依據的產業化發展策略,通過更系統、深入、全面的研究來指導實踐。
[1]吳玉韶.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2014[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2]楊中新.中國人口老齡化與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21-25.
[3]代良偉.21世紀的老齡化社會[M].遼寧:遼寧大學出版社,2010:210-216.
[4]張文范.順應人口老齡趨勢,推進老齡產業發展[J].市場與人口分析,1997(4):4-5.
[5]李建民.老年經濟學與老齡化經濟學[J].市場與人口分析,2001,7(5):1-7.
[6]張純元.老齡產業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J].市場與人口分析,1997(4):14-16.
[7]蕭振禹,陶立群.可持續發展的老年市場及老年產業[J].市場與人口分析,1997,3(3):18-21.
[8]應斌.中國老年產業發展障礙與出路[J].商業時代,2003(20):52-53.
[9]張彥麗,王峰.老年產業發展探析[J].特區經濟,2006(10):355-356.
[10]田香蘭.養老事業與養老產業的比較研究——以日本養老事業與養老產業為例[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33-34.
[11]郭正模,魏宇菲.我國老年產業的特點分析與統計途徑探討[J].決策咨詢,2013(3):18-21.
[12]丁煜.發展老年產業,迎接人口老齡化的挑戰[J].人口學刊,1999:12.
[13]陳俊輝.關于發展老年產業的思考[J].勞動理論與實踐,2000(6):16-17.
[14]鄔滄萍.中國人口老齡化:變化與挑戰[M].北京:中國人口出版社,2006:75.
[15]趙喜順.人口老齡化的影響及發展老年產業分析[J].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04(1):72-75.
[16]陳木霖.以人為本,注重老年市場特點,積極發展老年產業[C].福建:老齡問題研究論文集(12),2008.
[17]王立.老齡產業發展的理論與政策研究——兼論常德市老齡產業[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0.
[18]陳開梅.我國老年產業發展前景研究[J].經濟論壇,2012(10):124-126.
[19]盧生芹,劉煥榮,翟秀玲.“老年產業”需求調查分析[J].人口研究,1997,23(4):50-52.
[20]高秀艷.關注老齡消費群體,推動老年產業發展[J].理論界,2004,4:131.
[21]胡恩生.關于老年消費市場及老年產業發展的幾點思考[J].人口與經濟,2002(S1):122-124.
[22]陸杰華.我國老齡產業研究評述及展望[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39(1):135-140.
[23]周環,王玲.政府在老年產業發展中的作用研究[J].市場與人口分析,2005(5):54-59.
[24]尹銀.我國老年產業發展的實證分析及對策建議[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9,8(11):70-73.
[25]宗學哲.“銀發市場”的掘金方略[J].金融經濟,2006(2):31-33.
[26]陳敦賢.中國人口老齡化與產業結構調整[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2(3):62-63.
[27]楊燕綏,張弛.老齡產業發展依賴三個創新[J].中國國情國力,2004(1):17-18.
[28]劉慧.老齡產業的多級模糊綜合評價[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8(3):241-243.
[29]楊光輝.中國人口老齡化與產業結構[D].廈門:廈門大學,2006.
A Study on the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the Elderly Chinese Consumer Industry
Qian Tingting1,2
(1.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Institute of Economics,Shanghai 200235,China;2.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llege of Urban Construction and Safety Engineering,Shanghai 201418,China)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elderly Chinese population in these years has not only resulted in the decrease of demographic dividend,but also has brought long-term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Chinese economic growth,consumption,employment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The article mainly reviews the domestic academic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industry of the elderly,including the economic implication and definition of the industry,the necessity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the paths construction of cultivating and developing the industry.Based on the knowledge,the article conducts a further exploration on the Chinese elderly industry with more emphasis from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spects.In addition,the article put even more emphasis on prospective study,expecting to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of aging industry.
population ageing;the elderly industry;the elderly consumption;the elderly market
D669.6;F126.1
A
1673-0461(2016)10-0066-05
10.13253/j.cnki.ddjjgl.2016.10.011
(責任編輯:吳巍)
2016-02-01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356.F.20160929.1415.011.html
時間:2016-9-29 14:15:5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公平、活力與可持續——老齡社會的經濟特征及支持體系研究》(71490734)。
錢婷婷(1985-),女,安徽蕪湖人,上海社會科學院博士,上海應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老年消費與老年產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