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英
(阿魯科爾沁旗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內蒙古 赤峰市 025550)
?
內蒙古農村信用社普惠金融服務的實踐與思考
王海英
(阿魯科爾沁旗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內蒙古 赤峰市 025550)
作為有效配置金融資源、提高金融運用效率的工具,普惠金融對我國消除貧困人口、促進經濟發展、提升金融服務包容性有著重要意義。目前,普惠金融已經成為促進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對我國金融實踐有著重要意義。為了切實解決內蒙古地區農村金融領域存在的問題,不斷滿足內蒙古農村經濟發展需要,改變內蒙古金融組織體系不完善的現狀,本文從普惠金融的概念及特點解析入手,重要闡述內蒙古地區農村金融發展面臨的問題,從而找出旨在依靠普惠金融手段促進內蒙古農村地區金融發展的有效途徑和策略選擇。
普惠金融;農村信用社;金融服務;現狀研究
普惠金融的概念最早是2005年提出的,其目的是有效建立更廣覆蓋面和更大共享性的金融服務體系,普惠金融服務范圍已延伸到對有更多金融服務需求的弱勢群體的服務范圍上。特別是在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社會經濟發展處于轉型關鍵期的背景下,我國西部農村地區對普惠性金融服務十分渴求,本文僅以內蒙古農村為例對農村普惠金融現狀進行分析。
1.普惠金融的概念和基本特點
普惠金融服務由2005被聯合國提出,旨在建立一個可以惠及更多社會群體和階層,特別是對以貧困階層為代表的弱勢群體和以微小企業為代表的弱勢產業提供金融上的支持與幫助。其產生的理論源泉是農村信貸補貼政策和不充分市場競爭理論,以及基于對全球金融市場增長點和保持金融長遠穩定發展的預判,普惠金融是重點針對第三世界國家和發達國家貧困人口進行的金融服務。
1.1 以零散服務和小型載體進行
普惠金融服務以小型服務載體和零散服務為基本特征,它以盡量低的金融風險成本,對弱勢群體和弱勢產業進行小額貸款業務,品種多樣、方式靈活、服務載體以銀行、信用社、合作社等多種金融網點載體進行。普惠金融切實解決客戶某項具體金融需求,側重于改善貧困人口的生活質量,激發貧困人口的經濟活力,支持貧困地區改善落后面貌和鼓勵民眾進行自主創業。
1.2 為服務對象提供多樣化的選擇
普惠金融涉及社會生活和經濟活動中的方方面面,它既鼓勵微小企業和個人進行自由創業,也鼓勵貧困兒童、婦女等弱勢群體改善生活狀況,例如小額保險、小額貸款、小額存款。涉及到醫療、商務、教育、生產、生活等不同領域。相比城市,普惠金融對農村有著更廣泛的適用性,它可以鼓勵農村人口進行農業生產,也可以支持農村人口享有更好的醫療和社會保障服務等。
1.3 普惠金融機構穩定高效的服務
普惠金融服務的特點在于高效便捷,它的申請手續簡單方便,只需要提供客戶的基本信息,在較短時間內,就可以依據個人申請得到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務。普惠金融服務還得益于我國已經建立起來的系統的金融服務網點和方便的給付手段,在日益完善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下,客戶在任意金融服務網站或者在電子金融服務系統都可以得到方便的普惠金融服務支持。
2.內蒙古普惠金融體系發展現狀
內蒙古作為我國重要的畜牧業產區和農產品供給地,對金融服務有著廣泛的需求,特別是在我國家庭牧場政策的引導下,內蒙古地區農戶對依靠金融手段籌措農業生產資金有著迫切需求。由于目前內蒙古地區還存在著金融服務體系建設相對滯后、金融服務品種有限、融資渠道較窄、金融服務供給不足等問題,使內蒙古普惠金融發展正處于起步階段,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的特征:
2.1 內蒙古普惠性金融基礎設施及服務現狀
我國內蒙古地區地域面積廣達110萬平方公里,人口相對中東部地區少,總人口約2450萬,地廣人稀是其主要特征,內蒙古地區人口以從事畜牧業和農業生產為主。截止2015年,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18077.6億元,貸款余額17140.7億元,全年新增貸款2186.7億元,增長14.7%。大型商業銀行5家,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7家,小型農村法人金融機構73家,金融營業網點近5000個。內蒙古農村金融機構數量呈穩步上漲趨勢,銀行發放貸款量不斷增加,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雖然不斷涌現,各類銀行業務和銀行產品不斷出現。但是,內蒙古普惠金融業務發展相較全國發達地區仍然滯后,金融服務設施還沒有效覆蓋偏遠地區,還存在著分布不均,不能有效服務全區農村地區和人口的問題。
2.2 內蒙古農村居民普惠金融服務供給現狀
目前,在以供給為導向的內蒙古農村金融體系還難以實現普惠金融服務。內蒙古地區以畜牧業養殖為代表的農業生產風險較大,收益周期長,雖然農業戶資金需求旺盛,但可供擔保的抵押物較少,以銀行為代表的大型機構很少對內蒙地區小型農業生產合作社和個人提供融資服務。而且在幅員遼闊的內蒙古地區,金融網點數量雖然持續增加,但網點密度仍然較低,5年平均農村地區金融網點增長數僅為2%,平均每一萬平方公里有金融機構數為200個,而且缺少能夠滿足牧民需求的金融產品,金融產品品種少,金融產品創新少,已成為了全區金融服務的瓶頸。
2.3 內蒙古農村居民普惠金融服務需求現狀
據統計,2014年全區接受信用貸款農戶約達100萬戶左右,支持各類農村專業合作社150余個,支持家庭牧場用戶3萬余戶,支持小微型企業及個人13萬戶。這些數量雖然每年保持穩定增長,但仍然不能滿足全區農村人口的金融需求,而且有著極大的金融缺口。特別是在內蒙古金融相關率較低、貨幣市場發展較慢、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失調的前提下,內蒙古金融發展呈現出與經濟發展速度不相適應的現狀。在全區農業合作社自籌資金使用的情況下,融資難度相對較大,而且融資成本較高,融資渠道單一,特別是在我國法律明令禁止商業資金流入農業經營的情況下,全區農村居民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十分巨大,有諸多問題需要解決。
2.4 現行政策對內蒙古普惠金融發展的影響
農牧資源是我國重要的戰略資源,在我國現行金融體制上,明確禁止以公司形式進行農業牧場的經營行為。內蒙古農村合作社又不具備正規的法律效力,沒有取得大銀行進行商業貸款的資格,以土地進行股份合作的農村合作社又不能以集體所有制土地抵押給銀行進行金融融資貸款,這些在政策法律上對內蒙古地區農村經濟發展和金融發展設置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全區經濟發展速度。在這種情況下,又有一些非正規金融機構在金融市場空缺的情況下非法潛入農村急需貸款的小微企業和個人當中進行非法信貸活動,使本就脆弱的全區金融信貸更是面臨著監管難題。如何解決思想,有效破除內蒙古地區農村金融服務的難題需要在政策上給予必要的釋放,需要在地方法律法規上給予必要松綁。
3.發展內蒙古普惠金融服務體系的建議
在內蒙古發展普惠金融體系,不但有著廣闊的金融市場前景,而且可以極大破除內蒙古金融服務障礙,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特別是在我國大力倡導發展農村普惠金融體系的今天,充分依靠全區已經建立的農村信用社網點,不斷加大全區農村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努力提升針對中小微型企業金融服務,可以極大提升內蒙古地方經濟活動,有效解決“三農”融資難題。完善的普惠金融體系應當以廣泛的覆蓋面和全面的包容性為核心,以有效持續發展為原則,以必要的監管手段為保證,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 構建普惠金融法律體系
必要的金融服務體系以完善的法律作為基本保障,發展針對全區農村的金融服務體系,首先需要在法律范圍對普惠金融服務給予必要的認可和支持。要對現行的全區農村金融機構運行規范進行修改,切實加強全區商業銀行展普惠金融服務的政策導向,積極貫徹制訂《地區金融促進法》、《小額貸款管理辦法》等地方規范。要對積極赴牧區開展金融服務的農村信用社和信貸機構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和稅費上的優惠,要圍繞內蒙古建設綠色農牧產品加工區發展策略,制定必要的針對家庭農牧場、大型農業生產戶和合作化龍頭企業的貸款融資幫扶政策,促進貸款增速,降低融資服務成本。
3.2 建立普惠金融機構體系
發展內蒙古地區的農村普惠金融體系必須依靠現有農村信用社服務網點,這樣可以充分這些網點相對廣泛分散、服務范圍廣、服務人口多的優勢特點,以便打通金融機構到農戶的最后一公里。同時還要深入牧區進行金融服務全覆蓋工程,持續貫徹金融服務村村通,金融自助系統全覆蓋、金融服務一卡通等政策措施。要大力宣傳使用互聯網金融服務,促使網絡金融普惠服務的不斷普及。同時還使商業金融機構、民間融資機構等與農村信用社形成合力,切實滿足牧區、農業種植區、農商結合區等不同地區的金融服務實際需要,實現有效全面的農村金融服務機構支撐保障體系。
3.3 打造普惠金融客戶體系
普惠金融體系是針對個人和個別小型群體服務的,其中一個主要目標是促進農村弱勢群體實現共同富裕和解決貧困人口面臨的生產生活問題。因此,在內蒙古地區普惠金融服務發展中,要開展那些旨在服務規模小、資產少和不確定性大的小微企業、從事農牧業的生產家庭、小城鎮居民等客戶的金融服務。要有效解決農牧區居民、兒童和婦女等群體的在助教、助醫、助養等項目的金融服務產品。要保持金融服務與蒙區內農民的最緊密聯系,切實做好針對弱勢群體和個人的金融服務活動。
3.4 健全普惠金融的監管體系
為了使普惠金融服務能夠真正的服務于有需要的個人和弱勢群體,切實保障普惠金融的良性健康發展,有效降低普惠金融的服務成本和風險,需要不斷加強區內的金融監管工作。主要包括:對開展普惠金融服務的機構進行資質認定和必要審核,在降低準入門檻的同時實行必要的差異化管理;從對金融機構的監管逐步向具體普惠金融業務進行必要的監督查檢;要逐步建立有效的風險防范監督管理預警機制,完善守信鼓勵和失信懲戒機制。除此之外,還要實施必要的行業自律,在鼓勵普惠金融服務產品創新的同時,鼓勵行業間的正當競爭和自我約束機制的形成,從而倡導普惠金融服務體系進入良好的發展循環狀態。
4.結論
普惠金融服務是在優化金融資源配置,解決金融服務不均衡等問題基礎上進行的金融服務創新。它對發展中國家和貧困地區取得快速發展有重要意義。從內蒙古地區金融服務體系建設發展現狀出發,切實解決內蒙古地區普惠金融服務機構分布不均、普惠金融服務品種少、普惠金融服務政策法規不健全的實際問題,可以依靠制定完善地方法規政策,建立全網點農村信用社金融服務覆蓋體系,加強監督管理體系等實踐方法,切實保障普惠金融服務的順利實施和取得長遠快速發展。
[1] 邢樂成 中國普惠金融體系構建與運行要點[J].經濟研究 2015-08.
[2] 鐘勛章 內蒙古農村信用社普惠金融服務的實踐與思考[J].普惠金融 2014-11.
[3] 溫翠清 農業規模經營主體融資障礙研究[J].農業經濟 2016-08.
[4] 吳志遠 我國普惠金融研究述評、科學認知及發展路徑展望[J].新余學院報 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