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鐘青青 林少娟 余向群 陳合
我國中小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控制建設研究
文/鐘青青 林少娟 余向群 陳合
中小會計師事務所向大型會計師事務所發展離不開內部控制的建設。因此,本文分析了當前會計師事務所在內部控制方面暴露的普遍性問題,并就如何改善中小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控制提出建議。
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控制;分析與建議
2008年5月相關政府機構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繼而在2010 年4月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等一系列內控制度。根據這些制度的要求:企業管理部門應當按期對內部控制的各個方面進行評價,并以此確定其有效性;而會計師事務所接受委托,要對企業內部控制設計與運行的有效性進行審計。但會計師事務所作為一個企業同樣也需要定期對自身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全面評價并委托其他事務所進行審計。在綜合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控制工作整體情況的基礎上,對其設計與運行的有效性進行客觀公正完整的分析與評價并提出對策。
中小會計師事務所加強內部控制的意義主要體現為:(1)促進事務所防范風險與危機的能力;(2)有利于提高事務所運營效率;(3)增強事務所競爭力。會計師事務所的持續發展必須重視內部控制。
(一)高素質人才匱乏,執業質量下降
在我國,現有注冊會計師學歷層次普遍偏低,高端素質人才比較匱乏。我國一些事務所只顧短期利益,沒有從長遠利益出發,許多事務所在繁忙的季度大量招納沒有工作經驗或者經驗較少的實習生。通過簡單的培訓便上崗,造成員工執業質量難以保證的問題,由此導致了客流量的減少。
(二)企業文化建設匱乏,削弱內部控制執行力
在我國的事務所中,不乏有一部分人蔑視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企業文化作為一種集體意識而存在,可以提高員工素質,進而使內部控制制度有效落實,反之,則使內部控制形同虛設,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問題并造成負面影響。這樣既增加了事務所的成本,又達不到高效控制的目的。
(三)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許多事務所規章制度的建立都是為了應對有關部門的監督,缺乏對自身規模實力、管理水平等方面進行分析,沒有正確的市場定位和明確的長期計劃。按照我國的內部控制要求,一份審計底稿一般經過三級核算,但是在現實中,有些企業只進行了兩級核算,嚴重違反了審計質量控制標準。
(四)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不高
會計師事務所管理人員對內部控制的態度直接影響到事務所員工對內部控制工作的重視程度。內部控制需要耗費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然而事務所管理人員只是考慮短期利益而忽略了長期發展戰略,不愿完善內部控制工作,導致公司員工也會認為實行內部控制制度是應付監管部門的機制。使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沒能達到很好的控制效果。
(一)強化人才培訓,培養高素質人才
經過系統的培養的高學歷、高素質的人才能夠較好地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理解并且執行能力也比普通員工更強。會計師事務所應該進一步完善人才管理機制,為員工提供全面發展和價值創造及實現的條件,建立內部控制系統的培訓機制,完善激勵約束機制,留住可用人才。建立、儲備一支高素質的內部控制人才隊伍,及時規避財務與經營風險,才能更好地應對內部和外部壓力。
(二)加強文化建設,提升內部控制有效性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為內部控制提供了有力保證,當一種完善的內控成為工作人員的習慣、正常思維和工作方式時,就不會出現領導者以內控制度來約束他人,而自己卻凌駕于內部控制的制度之上的現象。
(三)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全面開展內部控制制度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結合企業自身條件設立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在員工執行的過程中嚴格按照規定執行。重視職責分離控制、授權批準控制、財產安全控制、預算控制和經營績效評價控制五個要素。
(四)重視內部控制環境的建設,以長遠的眼觀看問題
首先管理人員應該改變自己的態度,嚴肅對待內部控制工作的問題。內部控制的工作有效開展需要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需要引起全體員工的重視,明確內部控制機制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公司能否持續發展。增強全體人員對內部控制的管理意識,提高風險防范能力。
會計師事務所對委托單位的責任,需要在審計過程中不斷保持專業知識技能應有水平,確保提供客觀公允的審計報告。因此,會計師事務所要不斷完善內部控制理論體系,并嚴格要求工作人員遵守內部控制制度,提高事務所風險防范能力,提升服務質量,增加事務所競爭力。
[1]李玉紅,汪月祥,霍曉雪.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控制鑒證業務的問題及改進[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3(7).59-60.
[2]張毅.基于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控制的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5(3).[11]. 231-232.
(作者單位:鐘青青 福建農林大學經濟學院;林少娟 福建農林大學管理學院;余向群福建農林大學管理學院;陳合 福建中浩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基金項目:本文是福建農林大學管理學院 “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控制體系的評價”項目(項目編號:KH1500860)的最終成果。余向群為本文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