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貴洪
?
農村中小學會計集中核算實踐與思考——以四川省高縣為例
◎艾貴洪
農村中小學會計集中核算制度是落實“以縣為主”教育管理體制,加強“校財局管”的一項重要舉措,對于規范教育經費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強化會計監督、預防貪污腐敗有著突出的實踐作用。在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會計集中核算制度也存在一些問題,需加以改進。本文就我縣農村中小學會計集中核算的實踐、優缺點及改進措施進行探索和分析,以使農村中小學會計集中核算這項制度不斷得以改進和完善。
農村中小學普遍是以法人學校為單位進行的會計核算。由于會計專業人才嚴重不足,同時缺乏有效的監管措施,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水平長期得不到提高。為徹底改變農村中小學會計核算現狀,貫徹落實“以縣為主”教育管理體制,強化“校財局管”措施,筆者所在縣推行了中小學會計集中核算。
農村中小學財務管理現狀促使會計核算方式的改變。以往,全縣各中小學校是以法人學校為單位分散的會計核算模式,各校會計從業人員多從教學人員轉崗兼任,專業知識水平和技能欠缺,造成農村中小學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水平、財務管理水平長期得不到提高。
隨著教育經費投入的不斷加大,以及政府收支分類改革、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等都對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分散會計核算模式和會計人才現狀已完全不能適應現狀,應當及時改變。
各種會計核算模式改革實踐為農村中小學會計核算模式的選擇指明了方向。上世紀90年代末,全國各地進行了各種會計核算模式改革實踐,在綜合調研、考察基礎上,經縣政府批準,在縣財政部門的指導下,筆者所在縣于2003年成立教育會計核算中心,選擇對全縣中小學校進行會計集中核算。
農村中小學會計集中核算的主要做法。一是不改變農村中小學資金所有權、使用權和財務自主權,實行中小學法人負責制,學校法人對其財務行為負責,會計核算中心負責核算和監督;二是成立教育會計核算中心,通過公開選拔集中現有優秀財務人員,集中記賬、分校核算;三是設立報賬員。報賬員在校長領導下,管理學校的財務活動,統一在會計核算中心報賬;四是實行國庫集中支付管理,取消單位的銀行賬戶,統一開設單一賬戶,統一辦理資金結算。
規范了會計核算行為,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水平不斷提高。會計核算集中后,全縣統一采用專業財務軟件進行會計核算,統一建立賬套,規范設置會計科目,對共同性的二、三級明細科目進行統一,保證了賬套、科目、報表的規范統一。
核算中心加強對各校在經濟業務活動中取得的原始憑證的審核,確保合法、有效、填制規范。同時,對于部分無法取得原始憑證的經濟業務事項,統一印制自制憑證。這樣,確保了經濟業務事項載體—會計憑證的規范統一。
會計核算中心集中的是現有優秀會計人員,其理論知識較全面、業務水平較高,能夠按照財務制度進行規范的會計核算。同時集中辦公這一形式,又能確保會計人員在遇到復雜經濟業務事項時,可以及時進行相互探討、交流,提高對財務制度的理解和把握能力,進一步促進會計核算的規范。
強化了會計監督,減少了財經違規違法行為。會計集中核算的實行,強化了會計監督力度。核算中心有權對各中小學校的每筆支出和憑證進行合法性、合規性、合理性審查,對不合法、不合規、不合理的支出一律不予入賬,對憑證不規范、審批手續不完整的,一律退回學校補充完善。
通過建立建全內部控制制度,如:《學校重大經濟事項報告制度》、《學校重大經濟事項集體研究決策制度》、《學校財務公開制度》等,加強了對財會工作的監督管理。實行中小學會計集中核算,核算中心會計工作人員由教育主管部門直接管理,能保持相對的獨立性,確保會計監督效果。另外,加強對學校報賬員的培訓,提高了報賬員的財經法紀意識和對違規違紀行為的判別能力,將財經違規違紀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由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共同對財務人員進行考核,能避免由學校單獨考核財務人員而造成財務人員不敢從嚴監督學校財務工作的弊端。
發揮會計專業人才優勢,提高了會計工作效率。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全縣共使用9名會計人員便承擔了45所學校的會計核算與監督工作,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會計集中核算后,能夠有效地對會計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和業務技能。會計核算中心組建之時,教育系統只有1名會計師,2005~2014年,通過參加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教育會計核算中心已擁有2名會計師、2名高級會計師。
財務管理、會計監督職能有待進一步完善。實行會計集中核算的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就是中小學校內部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出現背離。原單位依然保留財務管理職能,但是會計核算工作交由會計核算中心去進行。導致部分中小學校弱化了自身的財務管理工作,認為財務管理工作也應該由核算中心來做,不愿意花費精力去加強財務管理。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后,一名會計人員需要兼任多個單位會計核算工作,工作量大。有的單位報賬員將原始憑證整理好以后,會計人員只承擔審核后記賬的工作,核算中心成了記賬機器,對各報賬單位的業務事項不知情。會計人員對單位報來的發票只要手續齊全就予以入賬,無法判斷經濟事項的真實性、合法性,造成會計監督職能無法有效發揮。
會計核算與國有資產管理相脫節。會計核算集中以后,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仍由中小學校負責,部分學校因人手不足,管理不到位,造成國有資產入賬不及時,特別是國有資產臺賬、卡片經常不入賬,造成賬實不符、賬卡不符,存在國有資產流失、損毀的風險。例如:單位固定資產的總賬、明細賬由會計核算中心登記,實物臺賬、卡片由中小學校管理和登記,會計核算中心入賬只按發票簡單記賬,不同的設備不記錄詳細情況,部分學校又不根據政府采購合同和驗收記錄及時登記臺賬和卡片。同時,已經報廢、毀損的國有資產也不及時履行報廢審批手續,賬實不符的現象比較嚴重。
進一步明確會計主體責任,增強學校財務管理主動性。會計法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中小學校財務制度》規定:“中小學校以校為單位進行會計核算。實行“集中記賬,分校核算”的,不改變學校財務管理權?!?,因此,應進一步明確中小學會計主體責任,促使學校主動加強財務管理,自覺履行財務管理職責和承擔法律責任。一要加強校長培訓。將財經法規列入校長任職培訓、提高培訓的培訓內容。二要加強內部審計,建立學校財務管理通報制度。三要加強警示教育,使校長知曉不加強財務管理,發生財務違法違規行為應承擔的法紀責任。
不斷強化核算中心的監管職能,做到核算與監管并重。要徹底扭轉將會計核算中心視作單純的核算機構的觀念。一要積極參與事前監督。核算中心不僅要嚴格按照財經法規進行事后會計核算,更要積極參與學校預算編制、制度建設等工作,強化事前監督職能。二是要加強經濟業務決策過程審核。比如在決定資金支付之前應當掌握經濟業務事項的決策過程是否合規、審批是否完善,在此基礎上再確定資金支付。三是要建立事后監督發現問題的處理機制。對于在會計核算過程(事后監督)中發生的違規違紀違法問題,必須建立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處理機制。同時,還應加強核算中心會計與學校的聯系,定期下到基層學校了解情況,協助指導學校解決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共同提高學校財務管理水平。
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確保國有資產安全。一要按照“管得住、行得通、效率高”的原則建立建全符合教育系統實際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比如建立健全國有資產采購制度、登記制度、保管使用制度、定期盤點制度、報廢核銷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等。二要落實中小學國有資產管理主體責任。中小學校長應對所使用、管理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負責。中小學校應安排專(兼)職人員,從事國有資產登記、保管、盤點等工作,做到賬實、賬卡相符,堅決杜絕國有資產的流失、毀損。三要落實檢查、督促責任。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學校國有資產的管理使用情況進行檢查,發生問題及時進行處理并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我縣自從實行中小學會計集中核算制度以來,有效地減少了各種違法違紀行為,規范了會計核算工作,提高了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水平。同時,我們也認識到,在實施中小學會計集中核算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需要我們從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實事求是地面對和解決問題,不斷鞏固中小學會計集中核算成果,促進中小學會計集中核算制度穩健發展,為加強教育經費管理和財政管理制度改革做出進一步的努力和貢獻。
(作者單位:四川省高縣教育和體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