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鑫
提高中職計算機基礎課程課堂效率
◎王家鑫
中職院校的學生基礎知識普遍較差,主要是初中生的水平,授課教師授課方式還在采用傳統的“師本教育”方式,計算機基礎課程所用的教材也普遍落后,跟不上計算機科學和社會的發展,課堂授課手段單一,導致課堂效率的低下,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從學校、教師、學生工作等諸多方面全面抓起,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著眼點,開設第二課堂,組織興趣小組,多角度全方位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動手實踐能力,從而提高中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課堂效率。
中職教育即中等職業教育,屬于職業技術教育,包括有中等專業學校、職業中學教育、技工學校,還有各種短期職業培訓等也包括在內,它主要培養初、中級的技術人才,生源主要是初中畢業生及同等學歷者,學制通常為3年,開設有專業技能和公共基礎兩類課程,其中計算機應用基礎屬于公共基礎課程。國家從1980年開始對職業技術教育進行改革,并于1996年頒布實施第一部職業教育法,2011年中職院校招生數量大體等同于普通高中,但是近年來中職院校招生規模呈現下降趨勢。
中職院校招收的學生基礎知識通常為初中生的水平,因近年來各類院校擴大招生,導致中職院校的生源不足,于是中職院校對生源的選擇放寬了條件,越來越寬松的招生條件導致目前中職院校的學生普遍文化基礎偏差,自主學習能力不強,紀律較為渙散,普遍缺乏個人的學習規劃和人生規劃,尤其是計算機水平,也普遍停留在用計算機打打游戲,聊聊天這樣的水平上,在這樣的前提下,當接觸到正規的計算機系統知識時,學生普遍出現厭學、拒學的現象,據調查,中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課堂出勤率普遍低下,個別甚至不足20%,計算機基礎課程的上機課出勤率要偏高,可是多數學生寧愿用計算機玩游戲也不愿意聽講。
中職院校的授課教師普遍傳統方式授課,雖然基礎知識素養都基本達標,有的甚至在專業領域還有不低的建樹,但是課堂管理水平普遍較為薄弱,加之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更影響到教師的授課熱情,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最終導致課堂授課效率的低下,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費。
目前中職教育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所用的教材普遍落后,教材內容落后于計算機科學的發展,而且知識羅列枯燥,對于個別計算機基礎知識好的學生而言,課堂上的內容根本不須學習,因為知識太過于落后,計算機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根本也聽不懂,不愿意聽,這也是計算機基礎課程課堂效率低下的一個原因。
目前中職院校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課堂授課手段單一,沒能充分使用現代化的手段,即便有使用的,也使用不夠充分,只是按照要求做足表面文章,而實際上“換湯不換藥”,并沒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有甚者,有些教師為了保證出勤率,嚴加約束課堂,導致整個堂課完全變成了PPT的展示,有些教師做PPT的水平不夠高,PPT變成了變相的板書,PPT制作水平高的,雖然聲音、圖像、內容豐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缺乏有力的互動,學生缺少合作學習和通過教師解疑來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和理解,最終,還是課堂效率較為低下,達不到應有的教學的目的。
根據中職教育的特點,及中職教育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現狀和一些突出問題,要提高其課堂效率,達到授課的目的,培養出實際有用的實踐型人才,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授課教師要加強授課理論的深入學習,對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人本主義的學習理論以及生本教育理論都要進行深入學習,同時還要加強個人的業務素質,勤鉆研計算機技術,對現行的職業教育體制法規政策要熟知于心,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教學的質量水平。同時多觀摩一些優秀教師的課堂授課方式,針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課程特點,適當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變化課堂授課方式,根據知識模塊的不同使用合作教學、項目教學、任務驅動教學、分層次教學、案例教學等方法,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加強課堂師生互動,讓學生感受到民主和和諧,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同時強化動手實踐環節,讓學生學有所用,還要把把課堂過程評價、動態評價、學生自評互評加入到對學生的最終評價中來,使評價多樣化,盡量全面多維度地體現出不同學生的學習效果。
學校要充分關注計算機科學的發展,做到能夠第一時間更換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材,要重視授課內容的層次性,選用教材要緊跟計算機科學的發展,同時要關注教材內容的實用性,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還要增強教材的趣味性,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各種要求,編制適合自己學校使用的專門教材,可以靈活開設計算機管理與維護、網頁制作、三維動畫等與大眾生活相關的內容,為學校和社會盡量提供一個適當的接口,讓學生初步入社會不至于脫節。學校還需要重視機房等硬件設施的建設,加大對現代化教學設備的投入,增強學生進課堂的興趣。學校其他部門在課堂管理方面要做好對授課教師的輔助工作,做好查課工作和上課時間校園巡視工作等。學校教務處更要配合授課教師做好課堂評價、過程評價工作。另外,學校牽頭適當開設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第二課堂,給學生多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精神,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調動培養起來。
和學生工作相結合,成立相關學生組織或者社團,由社團指導老師和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授課教師合作指導各類相關活動,充分利用學生干部的帶頭作用,把學生的積極性和探索精神調動起來,建立興趣小組、開展成果會等,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讓學生體驗樂趣、感受愉悅。在活動中,授課教師要多關注指導,一旦發現問題就要及時解決,不給學生留疑問,進行分層次多角度的推進各類活動,以幫助學生增強動手探索的能力,真正學習到適應社會發展的有用的知識和技術。
總之,中職院校的學生普遍表現為基礎偏差,自主學習能力不強,授課教師還在普遍采用傳統的授課方式,計算機基礎課程所用的教材也普遍落后,跟不上社會的發展,課堂授課手段也過于單一,導致課堂效率的低下,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從學校、教師、學生工作全面抓起,多方配合,從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抓起,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提高中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課堂效率,達到教育的目的。
(作者單位:沈陽現代制造服務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