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鑫琰
農村會計現狀及對策分析
文/曹鑫琰
農村會計制度在中國改革開放過程中也在一步步向前發展,但在整個會計事業發展中還處于薄弱地位。本文針對農村會計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管理主體的不合理、會計人員素質偏低等現狀提出一些對策分析,旨在完善農村會計制度,合理、和諧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農村;會計人員;隊伍建設;新農村
筆者根據當前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會計工作的現狀,以農村會計存在的問題為主要研究對象,進而探討相關對策,對農村會計談一些個人的看法。
目前,農村會計的現狀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會計管理主體不合理。《會計法》第一章第七條規定:“國務院財政部門主管全國的會計工作。縣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會計工作。”而事實上,農村會計部門是由所在的村委會管理,農村往往是村干部治村,這就容易形成村干部直接管理會計部門。縣財政部門鞭長莫及,任由其發展,沒有上級財政部門的領導和監督,農村會計難以有效地合法合理地做好會計工作,會計工作的規范化、法制化、科學化容易受到質疑。
大學生村官到村任職為農村治理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為農村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但大學生新來乍到,無法掌舵一個鄉村,治理上心有余而力不足。這種情勢下,農村還是沿襲了過往村干部治村的傳統。接受高等教育的村干部少之又少,所以,村干部治村還是運用多年累積下來的民俗鄉情,沒有規章制度來約束村干部的管理行為,而村干部與會計部門直接聯系,實際工作中就難以把握。
第二、會計人員素質偏低。大多數農村會計人員的文化水平不能勝任會計這一職責,不少會計人員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會計培訓,更沒有會計從業上崗證書。他們缺乏專業知識,業務能力不強,職業道德不高。農村的會計大部分還是村干部直接聘用的,或者是師徒結對的形式培養起來的,或者是其他行業轉調而來,人員來源比較復雜。不僅如此,農村會計人員隊伍不穩定。每一屆村委會干部選舉結束后,隨著新干部上臺,會計人員也隨之調動,頻繁的變動使會計工作沒有連續性,而在職的會計人員更是怠于工作。
第三、監督機制不健全。由于受到市場經濟的影響,一些會計人員違背職業道德的現象時有發生,而農村會計人員素來沒有受到會計從業的培訓和再教育,法制觀念淡薄,在這樣的背景下,更加容易滋生腐敗行為。并且,農村對會計人員沒有建立健全的監督機制,有些地方甚至沒有建立監督機制,會計的賬目就是一本糊涂賬。手續不全、賬證不符、原始單據不合法等問題層出不窮,致使農村的賬目透明度不夠,會計數據失真。當然,就筆者走訪的一些農村來看,有的農村將會計從業人員守則張貼在辦公室,以此督促會計人員,但大多時候,這守則只是一紙文書,并沒有起到實際作用,只是做做樣子罷了。當問及各種款項平時一般誰來對賬,一些事項業務如何審計等細節時,會計人員則支支吾吾。可見,農村會計部門的運作也是沒有完整的體系的,以會計人員為中心,獨當一面。
農村會計監督機制不健全、不合理,很大程度上為某些自私自利的村干部提供了機會。
農村會計管理主體不合理、會計人員素質偏低、監督機制不健全,造成農村大量資金流失,不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穩定。針對農村會計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完善:
第一、提高重視、加強管理。縣財政部門應加強對農村會計工作的重視,將之納入自己的管理范疇。從農村會計人員的入職資格審查、會計人員業務督查、業績考核到再培訓,縣財政局應定期和不定期地深入農村會計部門。或者實行“統一領導”,農村會計人員由縣財政部門委派,充分發揮縣財政部門和村黨支部的兩個方面的作用,農村會計人員統一由縣財政部門管理,會計人員所在村黨支部加強考核、監督、教育體系建設。管理主體的變更,跨級治理,能有效地制約農村會計工作,有利于農村基層民主管理。
第二、加強會計人員教育。《會計法》規定:“會計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提高業務素質,對會計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工作應當加強”。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會計人員的教育培訓應貫穿會計職業始終,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創新的過程。最為忽視的會計培訓教育在農村,所以,提高農村會計職業現實的有效性就必須從根源抓起,加強會計人員教育。
第三、建立“多元化”的監督機制。監督機制在某個體系內是必不可少的,為進一步健全農村會計人員的監督機制,保證全面、公正地做好會計工作,“多元化”的監督機制是最理想的方式。首先是縣財政部門監督,加強整個會計過程的監督,監督過程中做好考核工作,對會計工作有突出貢獻的人員做好表彰,會計工作中有重大失誤應加強處罰,將監督和獎懲結合在一起,提高會計人員工作積極性;其次是村委會監督。由村民代表組成的村委會是農村集體的有效的監督組織,村民對集體資金的流動有知情權,村支部定期將會計賬目公開,保證村民正當地行使自己的權利,村委會對混亂不清的賬目進行監督整改。其次是會計人員自我監督。會計人員的自我監督要求會計人員有較高的職業道德,職業道德的培養離不開會計教育。通過加強業務學習,建設自身,提升職業道德,做到潔身自好;最后是法律監督。縣財政部門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切實把會計職業納入依法治村的范圍,在考核會計人員過程有發可依,這對于加強農村會計人員的管理,防止腐敗現象的發生有重要作用。
只有通過各方面的不斷努力才能改變農村會計人員的現狀,才能更好地發展農村經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發展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加強農村會計隊伍的建設和管理是邁向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要舉措。
[1]李曉紅,王峰.新形勢下,怎樣當好農村會計[J].農村財務會計,2014(01):22-26.
[2]尹慶偉,王海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人員素質調查[J].商,2014(02):144-145.
(作者單位:江西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