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淑芳
?
會計確認概念再研究
——對若干會計基本概念的反思
文/吳淑芳
摘要:近些年來,出現了不少會計專來新詞,會計確認、會計計量、會計報告、會計記錄等就是這類新說法。為更好探究這類新詞本身內涵,本文從“會計確認”與“會計計量”一詞來源、會計確認內涵、會計計量內涵、反思會計確認概念理論、意見與建議等五個方面進行闡述,以期提供具參考價值的理論。
關鍵詞:會計確認概念;研究;會計基本概念;反思
近些年來,出現了不少會計專來新詞,會計確認、會計計量、會計報告、會計記錄等就是這類新說法。針對這些流行說法,大家的看法不盡相同。這也就給會計教學與學術研究,增加一些困惑。
原本“確認”只不過為普通日常用語,自被歸入會計專業術語后,其內涵就變得更為豐富且繁冗。
1922年的《會計理論》 一書就多次出現“會計確認”, 但是沒有做出會計確認定義,也沒將此詞歸到術語索引表。由此可知,當時會計確認理論還未得普遍認可。書中提到貨幣計量,但未進行明確闡釋。1936年的 《影響公司報告的會計原則的暫行公告》中, 提到會計確認與計量,但也沒有給出明確定義。1938年出版的《會計原則公告》一書中,沒有把確認與計量歸入會計專業術語。
1940年, 美國會計學會出版的 《公司會計準則導論》一書,是有著深遠影響的著作,對1936年刊發的《影響公司報告的會計原則的暫行公告》進行深入論證。書中反復討論收入確認與費用確認的眾多原則,在探究費用確認時把初始確認與計量基礎歸入其中, 但未就會計確認和會計計量給出明確定義。
在1970年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公布《會計原則委員會第4號研究公告: 企業財務報表的基本概念和會計原則》中,反復討論各種會計要素確認與計量的準則,分析計量基礎分類。同樣的,此公告也沒有就“確認”給出明確定義,但是在腳注部分提到:在會計學中,可以交替使用計量與計價這兩個術語,它們都是指運用貨幣以量化賦值資源、義務與變化。而也算是整本書就會計計量所做的唯一明確定義。另外,此公告中還提到“記錄計量結果”與“初次記錄”等概念。
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公布的《財務會計概念公告第5輯》中指出確認就是把某種信息歸到會計流程當中,記錄收入、費用、資產與負債等會計要素或把這些會計要素歸類到財務報表的這一過程,過程中需運用數字與文字兩種手段描述某一項目,并把此金額納入到財務報表的總計金額內。由此得知,會計確認由兩部分組成:1.會計人員核定列入會計要素的信息,再歸入會計流程當中以記錄,并執行會計計量。此層可稱為“初始確認”或“第一步確認”。2.會計人員核定列入財務報表的信息列入方式。此層可稱為“再確認”或“第二步確認”。會計人員需要核定財務報表當中怎樣列報信息。
《財務會計概念公告第5輯》指出會計計量就是以計量屬性為基礎,對擬定列入賬的信息,通過貨幣單位對其量化賦值,以最終獲得貨幣金額的過程。
(一)會計計量與會計確認不具有同等地位
會計計量、會計確認、會記報告與會計記錄不應擺在同一位置上。因為會計計量并不屬于與會計確認同等地位的會計流程。會計計量指把滿足確認條件的會計要素列賬并列入財務報表中以明確其金額的過程。而會計學術界也稱之為“會計確認”。由此可見,會計計量實際就是為確保會計確認而對會計要素金額進行確定的過程。會計計量隸屬于會計確認,為會計確認提供服務,并非獨立的計流程。計量會計要素需要于會計確認當中實現,不存在沒有會計計量的會計確認。
會計確認與會計計量無法完全割裂。依據會計規則,只要提到會計確認,必定少不了提到會計計量。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公布的《財務會計概念公告第5輯》中指出四個“基本確認準則”:1.滿足會計要素的概念。2.有可計量的必要性。3.有著相互關聯性。4.有著牢靠性。在達到上述基本確認準則后,可以確認權利與義務。由此可以得出,有可計量的必要性成為會計確認的基本準則之一,會計確認當中就涉及到會計計量,會計確認的概念之中就必不可少會計計量這一概念。在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公布的《財務會計概念公告第5輯》中,對會計計量給出如下定義:會計計量就是以計量屬性為基礎,對擬定列入賬的信息,通過貨幣單位對其量化賦值,以最終獲得貨幣金額的過程。據此,我們可以發現,此定義沒有把會計計量例入到與會計確認同等的地位的會計流程之中。例如,在英國會計準則委員會公布的《財務報告原則公告》中,提到的確認過程涉及初始確認、后續再計量或稱后續重新計量以及終止確認,其中所提到的計量過程涉及初始確認與后續再計量。除了終止確認以外,在《財務報告原則公告》中,凡是提到確認過程必少不了提到計量,反之提到計量過程必少不了提到確認。如此以來,都明確表明:會計確認與會計計量是緊密相聯,不可分割的。
目前,在我國各論著當中也有近似觀點。從廣義角度上,會計確認可以包括會計記錄、會計計量與會計報告。但是,實際工作當中,會計確認、會計計量、會計記錄與會計報告四個過程是密切相聯的,難以完全區分開來。事實上,在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當中,沒有把會計計量例入與會計確認同等地位,一直把其作為會計確認的內部環節。
(二)不應提倡“初始確認—后續確認—終止確認”說法
這類說法所呈現的過程如下:例入信息到會計處理流程中,接著調整對帳載信息,最后通過會計處理程序,對前述信息進行刪除。從實質角度出發,財務會計的核心工作就是計量企業資源與義務的改變過程,遵照記賬、算賬、報賬的程序,進行入入賬、調整與刪除企業資源與義務變化情況。所以,就有著相同的會計處理流程,也就無須再劃分出 始確認至后續確認,再到終止確認這一流程。
同時,上述區分只對資產與負債有實際作用,并不適用其它會計要素。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會計確認這一概念并非不可取代。若是從利于國際交流角度出發,給予保留,會計確認的就等同于“登記入賬”。換句話說,登記入賬也就是會計確認,都指把某種財產的權利或義務的金額例入到切當的賬戶之中,涉及兩方面,即挑選會計科目,用貨幣化的量化賦值執行會計計量。入賬標準即確認條件。會計確認內含必包含會計計量,會計計量并非與會計確認有同等地位的會計流程。會計記錄內含相當于登記入賬,若無必要性,不能與登記入賬 ( 會計確認)列于同等地位。盡管“確認與計量”這一說法存在不合理性,但是并不會影響理論,因其相當于會計核處或會計處置。所以,為了與國際趨勢保持一致,沒有刪除必要。會計確認、會計計量、會計記錄與會計報告這些新說法,在理論上存在一定偏差,有待會計教育工作人員深入研究所探討。
綜上所述,會計確認、會計計量、會計記錄與會計報告的并列說法,存在不合理性,所以,不應當統稱為會計的基本流程。而在我國會計法規當中,實際上也并沒有完全采納上述說法。合適歸納的會計流程應當如下:對原始憑證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后填寫記賬憑證,再登記到會計賬簿中,再編制財務報表。
更精煉概括會計流程就是記賬、算賬、報賬。會計循環也即周而復始的會計流程。因此,不適宜傳播上述“會計確認、會計計量、會計記錄、會計報告”并列的這種似是而非的理論。
參考文獻:
[1]周華,戴德明.會計確認概念再研究——對若干會計基本概念的反思[J].會計研究,2015,(7):3-10.
[2]蓋地,羅斌元.會計確認的再認識及應用——基于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的認知論釋義[J].會計研究,2011,(8):3-8.
[3]鄭偉.會計確認理論缺陷及其改進——基于確認維度拓展與多維確認觀[J].會計研究,2015,(1):32-39.
(作者單位:福州職業技術學院)
上接(第88頁)的管理能力、數據分析處理能力。
(三)完善高校財務管理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廣泛應用,高校會計核算與管理會計的環境也在不斷變化,高校必須加強新管理會計信息技術應用,不斷健全內部控制系統。充分利用先進的技術增強內控,將重要業務控制流程納入信息系統中,健全流程控制,加強業務銜接,重視資源信息共享,形成聯機體系。比如,通過對高校教育成本的管理內控,實現高校優化資源配置,建立科學合理的費用分攤體系,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保持高校健康可持續發展。
(四)加強大數據時代管理會計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加強大數據時代下管理會計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管理會計理念流入中國以來,受到大量專家學者的追捧。尤其是2013年以來,財政部樓繼偉部長積極推動管理會計的發展,并提出“打造中國會計工作升級版的重點就在于大力培育和發展管理會計”的論斷。高校應順應形勢,繼續積極加強理論的研究,2015年財政部動用上千萬資金通過政府采購系統向社會進行管理課題的招標,每項課題平均經費50萬元,這是一個典型的政府導向的例證。管理會計理論的建設,還應結合大數據時代經濟發展的趨勢不斷改進,以促使管理會計的應用效果更加適應經濟環境的變化。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等院校應當在健全自身管理體制的基礎上,運用大數據的思維來實現管理會計在高校管理中的應用,以大數據、云計算來實現管理會計的創新,最終促進高校管理、決策的不斷完善,在大數據時代下穩定快速的發展。
(作者單位: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財務處)
上接(第89頁)系,從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對企業成本進行動態的、科學的、全面的把控,努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四)完善成本考核體系
企業長遠、健康的發展離不開科學的成本考核體系。也就是說,企業需要在成本控制中建立科學合理的考評體系,以保證企業在戰略規劃下順利運行。成本考評體系的建立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考核主體、目標、指標,等等。考核體系建立的目標并不是要對員工實行獎懲措施,而是要通過這樣類似的途徑引起員工對成本控制內容的重視,以激勵員工積極進行日常成本管理工作。
通過以上對企業在成本控制中所面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可以看出,企業的成本控制是業進行優化升級的重要部分,因此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在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和完善的大背景下,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佼佼者,就需要企業內部的各個部分進行深化整合。而成本控制作為企業經營中十分重要的一環,如何對之進行科學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才是現在企業的當務之急。雖然企業在成本控制方面仍有待提高和完善,但是大量企業已經在實踐摸索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發展特色的成本控制方法。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國企業憑借著自己不斷探索的精神和有益的嘗試,定會在企業成本控制方面取得可喜的突破。
[1]唐爽.新時期企業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方案研究[J].企業研究,2014(14):35-45.
[2]范寶學,孫晶.藝新時期制造企業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5(8):19-20.
[3]鄂艷霞.關于企業成本費用和成本控制中的問題和對策[J].商場現代化,2015(1):25-28.
[4]郭向陽.生產性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與發展模式創新研究?——以廣東省為例[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2),54-60.
(作者單位:裴燕 陜西科技大學 烏魯木齊市財政會計職業學校;張原 陜西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