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莫紅喜
?
事業單位內控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建議探討
文/莫紅喜
摘要: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有較大的區別,它有自身獨特的特點,為了保證事業單位的良好運作,就需要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內部控制體系。隨著市場經濟的日益繁榮,各種事業單位也面臨著發展中的新局面,而及時分析事業單位內控制度中的問題,提高事業單位內控的效力是提升事業單位競爭力的關鍵。本文將從事業單位內控的基本內容入手,找出事業單位內控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
關鍵詞:事業單位;內控;問題分析;建議
(一)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的基本概念
事業單位內控制度是為了貫徹工作方針,保證單位的長遠發展、良性運轉,以及單位資金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而采取的一系列單位內部的調控、約束、規劃、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事業單位內控制度關注的是事業單位運營中的經濟性、高效性和有序性,是促進事業單位穩定發展的關鍵。
(二)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的主要特點
事業單位主要從事的是社會服務性工作,因此具有公益性和服務性的特點。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事業單位也在進行不斷地改革,原有的各種相關體制也在不斷地提高與完善中,因此現在的事業單位內控制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社會形勢在動態變化著的,具有變化性、持續性、全局性和重要性等特點。
(三)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的落腳點
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的主要落腳點在于:第一,該制度要以國家憲法和其他相關法律為理論制度,不能違反這些基本的規章制度;第二,內部控制工作要立足于單位發展中的實際問題,結合單位的具體情況,以促進單位發展為根本目標進行開展;第三,保證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的有效實施,讓該制度真正發揮作用。第四,對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的實施情況進行總結和評價,不斷完善內控制度。
(一)對事業單位內控制度不夠重視
要想讓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發揮應有的效力,首先要對這一制度高度重視。但是實際情況則是:部分單位的領導等不了解這一制度,也沒有充分認識到單位內控制度對于單位發展的重要意義,僅僅片面地把財務工作等同于內部控制,使得這一制度形同虛設;另外,一些事業單位的領導沒有全面地看待財務會計工作人員,認為他們只需要負責整理、收入和支出金錢即可,忽略了他們參與單位決策和單位項目管理等任務;其次,還有一些單位缺乏對經費支出的有效監管和控制,僅僅看到某個項目有領導的批文和相關手續,不去整合其他審核部門的意見,便同意資金的流動,使得財務工作不夠規范化;最后,部分事業單位由于對財務內控的不重視、不了解,認為制定內控制度會導致開展業務工作時束手束腳,增加不必要的程序,內部控制是小題大作,甚至會阻礙內控制度的建設。
(二)財務內控制度不夠完善
目前,由于我國《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的頒布,要求事業單位必須建立內部控制制度,但是有些單位在制定內部控制制度時,依據上級內部控制要求文件生搬硬套,未結合自身單位特點進行詳細制定,致使內部控制制度形式化大于實用化,導致單位內部控制制度過于粗糙、漏洞百出,實用性大為降低,事業單位的內控制度不完善,必將會阻礙內控制度發揮應有的作用。在收支管理上,一些事業單位的人員隨意擴大開支范圍,不理會相關的資金預算,出現較嚴重的超支現象;另外,單位中的資金預算項目也過于模糊,具體的使用項目不夠明確,而且在實際使用中容易受到上級領導的主觀影響,出現超支,甚至是挪用資金的現象;在成本的核算方面,事業單位因其自身的公益性等特點,也出現了與其他企業不同的情況,它們往往沒有具體的成本核算要求,也在給事業單位財務工作人員的辦公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容易出現資產管理不明的現象,導致重復購置、閑置設備、浪費資源等。
(三)缺少有效的內控監督及評價體系
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的有效實施離不開相關的監督監管體系,但是實際情況則是:大多數的事業單位內控監督僅僅依靠單位的領導,單位內的審計人員并不能真正發揮自身的監管作用,使得內控監督體制不夠獨立,并不能如實反映單位情況,使得單位內控制度存在較大的漏洞。另外,缺少合理的評價體系和評判標準,導致監督反饋的信息不能得到及時處理,也發揮不了監督的積極作用。
此外,對于已經實行國庫集中支付與會計集中核算的事業單位,單位的日常審核記帳都由財政部門下設核算站負責,因此部分事業單位認為已有核算站進行審核把關,本單位就不再需要進行嚴格監督,片面認為監督權應是核算站負責,對本單位內部監督敷衍了事,此種情況會導致事業單位自身內部控制監督的缺失,從而大為降低內部控制的作用。
(四)專業會計人員的綜合素養有待提高
一些事業單位雖然有專業的會計人員,但是這些人員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卻不能滿足工作的要求。會計人員沒有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在工作中一直使用的是在學校所學的知識,不能及時更新理論,提升技能,導致單位內控工作的質量得不到保證,工作效率低下。另外,一些會計人員工作缺少責任心,不能嚴格遵守相關的規章制度,工作方式比較隨意和自由,導致工作中常常出現失誤甚至是較大的錯誤。同時,由于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較企業而言起步較晚,部分單位財務部門內部控制方面業務能力不足,無法制定合理的內控制度。
(一)增強事業單位人員對內控制度的重視
事業單位人員對于內控制度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將直接影響內控制度的順利實施,因此要增強事業單位人員的內控意識。還要明確單位各層員工在內控制度中的責任,提高事業單位人員工作的責任心,塑造一個良好的內控環境。確立單位負責人在內控工作中的主體地位,他們是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必須保證財務報表等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防止財務工作出現徇私舞弊的不良現象。
(二)優化事業單位內控制度
事業單位要完善、優化內控制度,保證各個環節的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首先要健全財務審計制度,不能僅僅按照有關領導的指示進行資金的支出與周轉,而應該綜合考慮審計部門的意見,做出全面、科學的決策;另外,也要嚴格控制單位的經費預算,減少甚至遏制超支現象的發生;同時,還有規范管理公司的資金,全面控制單位流動資金的使用、調用等,及時盤查、購置、處理、保管單位的固定資產,避免出現資源浪費、閑置等情況;最后,也要明確事業單位人員的自身權利,防止越權、濫用權力等現象的發生。
(三)加強事業單位內控監督工作
科學、有效的監督體制是確保內控制度貫徹落實的重要條件??梢越M織事業單位外的有關機構對事業單位內控機制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查和監督,提高事業單位內控監督工作的效力;亦可以在事業單位內部成立獨立的審計機構,對單位的運營工作和管理進行有效的監督,避免單位領導對于監督工作的主觀干涉,不斷完善事業單位內控制度。也要建立相應的評價體系,讓監督的結果得到及時、有效的反饋,發揮應有的作用。
(四)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養
會計人員是事業單位內控工作的核心,對整個單位的發展也起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因此也不能忽視對于會計人員綜合素養的提高。事業單位要重視會計人員的培訓工作,讓他們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并要多提供機會讓他們進行知識的學習,如可以讓他們到一些高校學習先進理論或者讓一些專家到單位進行講座,完善并提升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另外,事業單位在招聘會計人員時也要嚴把“入門關”,爭取引進的專業人員是基本功扎實的、責任心強的、綜合素質較高的創新型人才。
事業單位進行內控制度管理時,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分析內控制度在自身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找出影響的原因,及時處理這些問題和不足,努力提高事業單位的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保證事業單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有較強的競爭力,促進單位的持續發展,進而提高整個國家事業單位的綜合實力。
參考文獻:
[1]羅新求.事業單位內控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建議[J].現代經濟信息,2014(06).
[2]李云峰.我國事業單位內控機制建設與應用問題分析[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4(01).
[3]程貴芹.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12).
(作者單位:海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上接(第217頁)結構。
(四)國有企業一般不太注重企業文化的建設,因此,內部控制建設也要注重營造積極健康的企業文化。積極健康的企業文化可以促進企業更好的發展。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建設過程中文化建設必不可少,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
1.重視每一位員工的個人發展,讓員工的個人發展與公司的長遠發展相結合,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既培養了員工的個人能力和道德水平,又加強了企業整理的團結協作精神,增強每位員工的職業道德感。
2.企業文化的建設應努力做到“無為而治”的狀態。促進各位員工的自我控制以及管理,自我控制是管理過程中最有效的方法,只有當每一位員工的行為都符合公司規定,企業內部控制才會達到預想的目標。
3.企業文化的建設應注重長期性,避免短期行為,思想要與公司的戰略規劃相一致。當每一位員工明確信仰,提高自身素質,增強團隊意識,才會讓內部控制更加有效。
(五)國有企業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人才策略,確保內部控制環境的建設和政策有效的執行和貫徹,發揮內部控制體系的作用。結合當前基本國情,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人才優化策略:首先,構建職業經理人激勵機制,有利于激發管理層的工作積極性,重視企業和自身的長期規劃,有效實現企業的目標。其次,建立完善的內部監督管控體系,國有企業因其自身的特殊性,一旦缺乏嚴格的內部監督管控體系的制約,就會造成國有企業的資金浪費或者其他損失。還需要建立健全的人員培訓制度,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一樣,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必須建立健全的培訓制度,讓職工正確認識內部控制環境,建立內控理念和風險控制意識,通過對人員的意識培訓提升企業的內部控制能力和風險管控能力。
(六)加強財務內審監控手段。國有企業在管理體制上可以采取形式多樣的監管手段,比如垂直模式,對下屬成員單位進行集中管控。集中管控過程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財務內審監控手段,企業總部應制定明確的制度手段,比如要求下屬企業的資金必須在預算賬戶內進行結算,嚴格規范管理銀行賬戶,上級部門要從制度上明確,對下屬企業的財務收支進行集中管控;并適當利用網絡平臺對財務信息系統進行統一核算;讓所有下屬企業的預算賬戶與總部共享,從而實施監控下屬企業的財務信息。企業的內部控制環境決定著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任何企業必須要擁有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才能實現長久經營。因此加強國有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必須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建設。一個企業管理水平的高低從內部控制環境的完善程度就可以看得出來,內部控制環境的建設決定企業目標的實現與否。
國有企業是我國經濟健康發展的關鍵,也掌握著經濟發展的命脈。因此,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的建設對我國的發展至關重要,國有企業應順應市場變化,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調整產權結構,改善經營環境,積極參與到市場競爭中,不斷完善自身內部控制環境建設。
[1]鞠雯.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08.
[2]王悅.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現狀、問題及對策[D].東北財經大學,2007.
[3]陳珩昱.完善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問題研究[D].南京大學,2013.
(作者單位:青島市企業托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