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南君
(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湖南 郴州 423000)
區域醫療信息建設的大數據與云醫療
鄭南君
(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湖南 郴州 423000)
信息化是現代社會發展的一個顯著特征,以信息化為基礎的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推動了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在這種趨勢下,我國的醫療衛生行業所產生的數據容量增長速度遠遠超出了硬件和軟件的發展速度,以至于在一段時間內出現了數據存儲和處理危機,緩解這種危機要充分運用云計算技術,為其提供一個存儲平臺。本文分析區域醫療信息建設中的大數據和云醫療的相關內容。
大數據;云計算;醫療信息建設
通過國內外對云計算的研究可知,在云計算模式中,“云”是動態調節的一種具有虛擬性的服務資源,用戶的付費標準是依據使用量的多少產生的,可以在瀏覽器、桌面應用程序等地方發送服務請求,對于用戶的要求也很寬松,不需要其有專業知識,也無需對“云”進行直接控制,所有具體要處理的都會在“云”端進行,而遠端的“云”服務接收到客戶端的請求后會把用戶所需要的數據資源及時返回。
2.1區域醫療的信息化現狀
本文研究的區域醫療一般是指在一個較為完整的醫療衛生體系的行政區劃分不同的地區,可以是區、縣,也可以是市、省,在這些地區中所進行的跨不同業務平臺和互通不同系統之間信息的醫療服務行為。
在國家新醫改政策下,各個地區都開始構建區域醫療信息平臺,盡可能地實現區域內醫療衛生機構之間的相互接通和信息共享。大多數三甲級醫院都基本上完成了信息化建設,形成了醫院信息系統、電子病歷系統、影響歸檔系統以及通信系統等,但相對于國外來說,我國在這方面還存在很多需要改進完善地方,還沒有完全實現同一區域內醫療機構之間、機構和行政管理部門之間以及個人之間的信息共享和互通。
2.2區域醫療的信息化問題
2.2.1成本高
醫療機構信息化基本實現,但在工序需求和數據量激增的今天,很多醫院在硬件和軟件方面的建設還遠遠不夠,為了更新完善現有軟硬件,滿足日益增長的數據量需求,就需要加大這方面的成本投入,這也就使得其建設成本增高。
2.2.2人才缺乏
醫療信息化建設必然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做保障,尤其是醫療信息化人才,其熟悉醫療衛生業務,而且對計算機通信技術也非常專業,但是,現階段我國這種綜合型人才十分匱乏,這也是區域醫療信息化發展的制約因素。
2.2.3共享程度低
當前很多區域內的醫療機構在信息化建設上都是以滿足自身需求為中心而構建信息化平臺的,而且各個機構部門也比較注重業務上的縱向信息化建設,一般很少考慮到部門之間的橫向性信息溝通和交流,直接導致醫療信息的“孤島化”。
2.2.4缺少系統的規劃
當前,很多醫療機構都是出于臨時需要而建立信息化系統,在整體的規劃建設上并沒有一個完整健全的方案和計劃,導致很多信息資源浪費嚴重。
3.1云計算的重要價值
3.1.1經濟方面
醫療機構實行云計算后,醫療信息會直接存儲在醫療服務器中,這樣可以大大降低主機存儲建設的成本,不僅可以提高信息化水平,也可以對現有醫療資源進行高效整合。
3.1.2業務方面
在云計算實行后,患者在就醫之前可以在信息化平臺上進行網上預約和掛號,在就醫之后還可以在該平臺上自主查詢治療結果和方法,這不僅減少了醫務人員的工作量,而且也節省了雙方的時間。
3.1.3IT方面
在云計算應用下,醫療機構可以對現有的硬件和軟件資源進行高效管理,從而減少IT的部署和運維工作,實現數據信息的海量存儲和快速檢索功能,不僅能提高醫療管理水平,而且也能降低成本投入。
3.2云計算的具體應用
云計算的服務框架由三層結構構成:第一,基礎設施層,它的作用是提供網絡服務、服務器以及存儲設備等資源,具體部署形式有兩種,即公有云和私有云;第二,平臺支撐層;第三,應用服務提供層。醫療機構和患者個人可以在Web瀏覽器、客戶端以及移動終端等的操作下,來訪問相應的應用服務,它所提供的服務交付模式有三種,即基礎設施即服務、平臺即服務以及軟件即服務。
3.3云計算面臨的問題
3.3.1技術方面
記錄云服務商提供的安全控制,是由云安全聯盟提出的一種策略為主,其中包含存儲、計算、應用程序、網絡及用戶的安全執行,并且也推出了一個免費的公開訪問的關于安全性的注冊表。
3.3.2信息安全方面
它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在公有云上存儲的信息安全性,會因為客觀原因受到損壞;二是對于用戶隱私信息的保護;三是云服務提供商的員工對云平臺有權限操作和修改,也會出現惡意操作。
云計算在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中的發展,可以有效提高現階段醫療服務水平,在實際應用中,大數據發揮著重要作用,對于其存在的問題,還需要在實際工作中采取相應的措施予以改善,逐步提升云計算應用的實際效果。
主要參考文獻
[1]胡悅.大數據與云計算在醫療行業的應用[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17).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115
TP311.13;R197.3
A
1673-0194(2016)14-0161-01
2016-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