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艷
?
股票期權會計處理問題的解析
文/陳艷
摘要:股票期權是企業對高層管理人員的激勵手段,可以提高高層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積極性。股票期權會計處理是會計工作中的重要內容,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經濟利益。本文通過分析股票期權會計處理中出現的問題,提出問題的解決措施,從而保證企業的穩定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股票期權; 會計; 處理; 問題
股票期權是企業在規定期限內給高層管理人員認股價或是行權價來購買企業股票的權利,高層管理人員也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選擇購買或是放棄權利。股票期權是一種物質激勵機制,主要是把高層管理人員的利益和企業的經營業績相結合,從而提高高層管理人員經營管理的積極性,強化工作效率。目前,股票期權已經逐漸成為企業激勵機制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并作為薪酬支付工具被廣泛應用。
(一)提高高層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制度也隨之不斷改革和創新,企業的所有權和企業的經營權逐漸分離。這就需要企業對高層管理人員實行相應的激勵機制,從而防范或降低“道德風險”,提高企業經營的效率和效果。而企業的激勵機制也隨著企業的不斷改革,從而最早的租賃制和資產經營責任制逐漸發展成目前的年薪制,但是這些激勵制度都不能徹底解決最高管理者短期經營的問題,從而阻礙了企業快速發展的進程。股票期權作為一種更加有效的激勵手段,逐漸發展成企業與高層管理人員共贏的新格局。一方面,高層管理者在職過程中可以享受豐厚的薪酬,在退休之后,也可以分享企業的利潤。保障了高層管理者的個人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由于高層管理者的個人利益與企業的經濟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得高層管理人必須要為企業創造利益才能保證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股票期權促進企業經營的長期化,為企業的穩定長久發展提供了保障。
(二)符合高層管理者年輕化的特點
由于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影響了企業高層管理者的年齡結構與知識結構。一部分企業高層管理者的平均年齡在四十歲左右,而發達城市的企業高層管理者的平均年齡在三十歲左右。因此,新一代的企業高層管理者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而且年齡上的優勢,使得高層管理者具備勇于創新和探索的特點。
(三)有利于人才的引進
企業在初期的發展階段,一般需要很多高素質的應用型經營管理人才。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引進高素質的人才是企業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前提和基礎。而股票期權能夠有效的幫助企業引進高素質人才,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基本的保障。從西方經濟的角度來看,股票期權本質上是對企業高層管理者給予薪資報酬的手段,具體的利益金額來自于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程度,使得高層管理者為了個人利益而努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這樣的薪酬方式可以吸引目前年輕的管理者,從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四)減少企業激勵成本
在傳統的租賃制和資產經營責任制等激勵機制下,高層管理者不管努力與否都會退休,無法激發高層管理者的工作積極性,不利于企業的穩定可持續發展。在企業的股票期權中,高層管理者獲得股票期權后,一般會更加努力和積極地經營企業以提高個人收益。在提高企業利潤后,還會為了讓已擁有的股票增值而為企業創造更多經濟效益,從而形成良性循環的捆綁效應。在一定程度這種捆綁效應使得企業高層管理者長期穩定,降低企業因高層管理者調動而產生的損失,從而保障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一)股票期權給企業帶來的問題
就目前而言,實行股票期權要求高層管理者在行權時要拿出至少10萬元來購買企業股票,并且期權收益要在五年后才能兌現,不僅增加了高層管理者的資金成本,還使得高層管理要和承擔企業共同承擔一定的經營風險。因此,對于那些沒有經濟基礎的年輕管理者來說,嚴重阻礙了其行使股票期權,甚至還會面臨著轉崗和下崗的危險。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影響了年輕、有才干的管理者的發展,還使得企業失去許多高素質的經營管理人才,不利于企業的穩定發展。另外,由于股票期權的實行條件復雜苛刻,在實際的推行中操作起來比較困難。股票期權全部優勢和作用必須要依靠完善的人才市場與資本市場,甚至還有投資者的理性等外部因素。但目前,我國的人才市場還處于發展初期階段,資本市場的體制和機構也不完善,同時我國股票期權的相關法律和規章制度并不健全,這些因素使得股票期權的實施和推行還需要一定時間。
(二)具體解決思路和措施
由于股票期權自身的特性,使得股票期權可以先在大型的企業中推行,然后再逐漸擴大其實行范圍。實行股票期權中的大型企業還要利用傳統的激勵機制進行輔助,從而獲得最佳效果。另外,企業要建立一套系統化的制度來對股票期權的授權范圍、行使權和行使量以及出售處置股份的條件等等環節進行合理的管理和控制,從而降低企業風險。國家相關單位和機構鼓勵和配合企業的股票期權,為股票期權激勵作用的充分發揮提高有利的外部環境。待股票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國家要建立和完善股票期權的相關法律法規,對股票期權實行法律化管理,揚長避短,從而使得股票期權充分發揮出激勵作用。
(一)我國對股票期權的會計處理
我國對股票期權的會計處理主要由三個方法,第一,或有事項法。我國目前實行的主要是典型股票期權,行權量與行權價由有明確規定。在股票期權會計處理的過程中,授權日根據行權價被借記是或有認股款科目,貸記是預計股本。在行權后要把認股款轉變成現金,把預計股本轉變成股本。但是企業若將股價與行權價的差額給予高層管理者,則股票期權的會計處理為企業自身費用。這種方法雖然易操作,但與我國的會計準則發生沖突。會導致企業資產虛增,從而與謹慎原則背道而
下接(第19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