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F321.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5-0003-01
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經歷了萌芽階段、起步階段以及目前的蓬勃發展階段。從90年代中后期發展至今,較規范的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加快,帶動農戶能力增強,合作重點轉向購銷、加工領域,并出現了圍繞綠色農業和新興產業發展,農民經紀人協會發展較快,龍頭企業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數量增加,逐步趨向體系化建設和規范化管理,一般圍繞支柱產業或幾個專業合作組織,并由原來的數量增長轉向規模擴大。這一階段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得到了穩步發展,其作用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逐步顯現出了五方面的優勢:一是有利于雙層經營的新路子;二是有利于開辟農民增收的新途徑;三是有利于結構調整;四是有利于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五是有利于轉變基礎領導方式。
1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功能
隨著近幾年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迅速發展,尤其是《農民專業合作法》頒布以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功能也逐步凸現:
1.1 規模集成功能:合作社能夠達到小品種、大批量的效果,這是合作社最主要的功能。
1.2 技術傳遞功能:合作社有能力聘請專家作技術、市場、政策顧問,把最先進的利學技術、管理方法吸引到合作組織中來,把新的實用技術源源不斷地吸納起來并傳播出去,成員能夠從合作社得到最好的技術、最新的品種。
1.3 智慧共事功能:合作社成員大多是經營能手,他們的點子多、能力強,往往能夠把這些點子變成各個社員的共同行為,這就把社員的群體經營管理能力提高到新的水平上來。
1.4 信息集合功能:專業合作社利用自身優勢收集到的信息,尤其是一些專業合作社設立專業網站和網頁。用信息技術處理、交流信息,大大提高了信息的綜合利用能力和效率。
1.5 作業同步功能:在成立了專業合作社的地方,各個農戶出于提高自身收入的需要,接受了合作社的組織協調,如為了使各戶的產品能聯合批量銷售打進超市或國際市場,合作社對各產生產的品種、耕作技術、采用的農藥、收獲產品的時間及產品規格等提出統一要求,這樣就在發揮家庭積極性的同時,實現了產中協調,為產后合作打好了基礎。
1.6 能力互補功能:合作社在開展服務中可以發揮成員各自的專長,實現成員之間的能力互補,收到分工協作的效果。
2 農民專業合作社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農民專業合作社經過十幾年的迅速發展并逐步規范,但就目前的現狀來看,仍存在一定的問題。
2.1 規模較小,發展不平衡:據了解,大部分合作社社員股金在5~10萬元之間,經濟實力不強,有的甚至是名義社員,家庭合作社,真正上規模、具有較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合作社不多,而且發展數量也很不平衡。
2.2 資金瓶頸比較普遍:很多合作社自身資金積累能力非常有限,實力較弱,又缺少有效抵押物,較難從銀行獲得貸款,有的合作社汁員只有以個人名義獲得小額擔保貸款,同時,很多伏惠政策難以全面落實。
2.3 經營管理水平不高:由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參與者基本是農民,管理者也主要由合作社內部人員擔任,經營管理能力難以跟上新時期現代農業和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而且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也使得合作社迫切需要專業人員加入進來。但是合作社的自身條件難以吸納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也是制約具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2.4 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很多中小規模的合作社由于產品單一、檔次低、產業化程度不高,直接導致經濟效益偏低,雖然具有一定規模的合作社的產品在一省、一市占有—席之地,但由于經濟實力較弱、深加工滯后,也導致了產業化經營水平低、農產品的價格不穩定,市場經營風險仍然很大,合作社的自身效益不夠顯著。
2.5 內部運作不很規范:一些小規模合作社, 章程內容與執行都不規范,只寫不做,流于形式;組織結構不健全,理事會、監事會形同虛設,缺乏民主管理和正常監督;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完善的則務管理制度、資金積累制度。
2.6 指導服務仍需加強:個別地方和部門領導對合作禮的 本質屬性、發展規律不熟悉、不了解,缺乏支持、扶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 促使農民專業合作社快速、健康發展的措施
3.1 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合作禮應充分尊重農民的意愿,千萬不要下指標、定任務。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只是農民組織化的一種形式,而不是唯一的模式。具體采取哪種組織形式,應該由農民門己來決定,不能搞強迫命令。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工作,推動規范化,絕不是要消滅多樣化,而是要促進多樣化的健康發展。
3.2 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指導,要因勢利導、逐步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政府對這項下作的推動,要體現在教育培訓、試點示范、交流輔導上。實行合作社輔導員制度,加強合作社基本知識的傳播。采取先發展后規范、先單一后統一、先見效后見利的辦法,保證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健康發展。
3.3 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扶持力度:支農專項投資和農村信貸資金都要向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傾斜,在投資方面給予傾斜;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弱者的聯合,扶持資金應該折股到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實力較弱,沒有自己的積累和資產,形成共同的資產很重要。要在合作社對成員服務的關鍵環節上給予支持,并將形成的資產折股到戶,以便于促進共同利益機制的形成。
3.4 加強對合作汁的內部管理和社員教育:不要單從節省開支考慮,會計和出納由一人擔任,結果就發生了會計攜款逃跑的事情。健全的會計管理制度與理事會、監事會、社員大會等制度是同樣重要的,關系到農民合作組織的健康持續發展。同時還要加強對社員的素質教育。
3.5 堅持誠信經營:合作社的生命在于誠信。比如有的合作社的產品取得了無公害農產品或綠色食品標識的使用權,市場價格就比其他的要高一些:但有些社員收購的非社員種植的非無公害或綠色食品產品。冒充無公害產品或綠色食品,產品,在自己的柜臺上出售,這樣做可以獲得較高的利益,但一但出了問題,首先砸掉的就是合作社自己的牌子。要教育和引導社員一定不要貪圖小利,要訓:誠信,不要只行到眼前的那點兒利益,要從長遠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