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湖北省秭歸縣是全國首屆“臍橙之鄉”。種植柑橘歷史悠久,柑橘產業是秭歸低山河谷地區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近年來,伴隨著國內外柑橘產業迅猛發展,秭歸柑橘產業面臨著諸多問題與挑戰,對此,筆者在深入調查研究基礎上客觀地分析了秭歸柑橘產業存在的主要困境,提出了新常態下秭歸柑橘產業發展之路,既為秭歸柑橘產業提供了指導性意見,對三峽乃至全國柑橘產業發展也具有一定借鑒作用。
[關鍵詞] 新常態 秭歸柑橘 困境 發展之路
[中圖分類號] F326.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5-0034-01
1 秭歸柑橘產業面臨的困境
1.1 果園老化嚴重,果品質量提高乏力。秭歸柑橘起步早,種植時間長,絕大多數是七、八十年代發展起來的,70%以上果園是采取的“計劃密植”種植模式。歷經幾十年生產,產業已暴露出了“品種混雜、種性退化加劇;果園郁閉、通風透光極差;樹勢衰弱;植株缺素嚴重;土壤板結,酸化程度加重,使得果品質量提高難度大。
1.2 基地設施落后,種植水平提升乏力。秭歸縣是典型的山區縣,大部分柑橘產區山高坡陡、地勢險惡、土壤淺薄,果園立地條件普遍較差,加之絕大多數果園的排灌、道路、電力等基礎設施很難完全按標準配套,果園等級水平低下,一旦遇到干旱、洪澇等自然災害,幾乎難以施策,只好“望天收”,秭歸柑橘種植水平提升極為乏力。
1.3 氣候變遷加劇,病蟲害防控乏力。當今,伴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和三峽庫區水體容量加大,氣候因子發生了諸多明顯變化,主要表現為空氣濕度提高、日照時數減少、雨量分布不均、極端天氣(異常低溫或高溫、干旱或洪澇)出現頻率加大等,致使病蟲害種類增多、發生發展危害程度加重,過去沒有的現在出現了(桔食蠅蚊),過去輕度發生的如今嚴重了(如砂皮病、炭疽病、紅黃蜘蛛等)防控難度和生產成本劇增。
1.4 種植觀念滯后,品牌效益營銷乏力。長期以來,在秭歸柑橘銷售過程中,無論是銷售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都缺乏品牌意識、質量意識和憂患意識,不注重使用“秭歸臍橙”商標和國家地理保護產品標志。尤其是近年來,勞動力出現嚴重短缺,采摘成本節節攀升,在類似種種不良觀念誘導下,“惡性早摘、粗放采收、野蠻運輸”等現象越演越嚴重,致使果品還沒到消費者手中就大量腐爛,嚴重影響了秭歸柑橘聲譽。同時,在營銷環節中也相繼出現了“中國臍橙之鄉”生產的臍橙被堂而皇之的貼上“美國臍橙”、“贛南臍橙”、“奉節臍橙”等牌子銷售出去了,真正作為“秭歸臍橙”銷售的不到40%。由于不注重品牌銷售,秭歸臍橙包裝盒設計粗陋,強度不夠,質量不達標,不利長途運輸,不為市場所接受。
1.5 產業鏈條不緊,綜合效益增幅乏力。當前,秭歸縣柑橘生產主要是千家萬戶分散式家庭經營,集約化程度不高,組織化程度有限。千家萬戶柑農思想觀念千差萬別,一些標準化高效栽培技術難以得到全面應用,造成柑農果園之間良莠不齊,既有高產高效的典型,也不乏低產低效的事例。加之現有的柑橘產后服務鏈無論是銷售企業、果品營銷大戶等,還是加工營銷龍頭企業,其規模小、實力弱、專業水平不高,商品化處理的能力還不強、標準還不高,難以適應現代消費和市場銷售的需求,產業帶動能力和支撐能力有限,導致產業綜合效益難以提高。
2 秭歸柑橘新常態下發展之路
2.1 科學規劃,促進柑橘結構日趨優化。秭歸應按照“建設大產業、培育大龍頭、開發大市場、唱響大品牌、爭創大效益”的發展思路,立足市場需求,在充分發揮縣域獨特的氣候、地理優勢基礎上,穩步推進秭歸柑橘產業結構性調整,堅持以發展臍橙為主,適度規模發展以桃葉橙、夏橙為重點的特色品種。根據海拔高度合理安排品種布局,在海拔350米以下地帶建設晚熟柑橘優勢果業帶,主要發展倫晚、紅肉臍橙等;在海拔350—500米地帶建設中熟柑橘果業帶,主要發展紐荷爾、福羅斯特等;在海拔500—600米地帶建立早熟柑橘果業帶,主要發展福本、早紅臍橙等。逐步使得秭歸柑橘早、中、晚熟品種比例達到1︰5︰4的良好格局,實現周年鮮果上市目標。
2.2 完善體系,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隨著人們質量意識、安全意識、環保意識的增強,須盡快制定、修訂、完善與產業發展、市場要求相適應的生產標準、技術規程、質量標準和管理體系,切實加強基地環境建設、果品質量控制,嚴禁高毒、高殘農業投入品使用。與此同時,以龍頭企業、專業組織(家庭農場)為先導,讓相關主管部門可以通過追溯體系,及時監管產品流向,分析產品的市場動態,決策產業發展方向,以此進一步提高柑農質量意識、科技意識和安全意識。
2.3 轉變觀念,促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思想決定發展、觀念形成效益。一是轉變產業發展資金投入觀念。各級政府應在項目資金投向方面逐步探索和改變由過去以行政手段調控為主變為以企業或專業合作組織為載體,實行項目合同管理制,以實現項目資金效益最大化。二是轉變技術服務觀念。由單一政府農業技術部門無償服務向以政府農業技術服務為主,企業、合作組織技術服務為輔,力促企業、合作組織面向社會聘請各類技術專家,實行合同制管理、分片蹲點服務,真正建立起按崗定員、按業定酬、能進能出靈活的用人機制。三是轉變果園綜合管理觀念。不斷創新和大膽實踐先進的果園管理技術集成應用,促進產業盡快轉型升級。要改革果園土壤管理制度,推行果園生草覆蓋與適度抽槽改土增肥生態種植模式,不斷提高果園土壤肥力;要大力改革果園植保制度,全面推行以果園“四掛”為重點的綠色防控技術,探索推行以合作組織或家庭農場為主體組建植保專業服務隊新模式,開展“統一技術標準、統一藥品藥械、統一防控時間、統一檔案管理”防控辦法,同時,建立起完善的質量追溯體系,從根本上確保秭歸柑橘質量安全;對此,一定要高度重視,牢固樹立責任意識、質量意識、品牌意識和安全意識,徹底改變過去“一把揪、用手扯”的不良采摘行為,推行“一果兩剪”精細采摘、完熟采收和標準化產后處理,以此推進秭歸柑橘產業持續安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