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2013年引進5個雜交玉米新品種在我縣春播進行比較試驗,結果表明,“越南品種”正紅2號、安單3號豐產性、抗逆性、農藝性狀表現良好,2014年可擴大示范;強盛12號、黔單16號部分性狀表現差,終止試驗。
[關鍵詞] 雜交玉米 新品種 比試 綜合評價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5-0037-01
為了篩選出適合我縣種植的雜交玉米新品種,我單位于2013年從各地引入雜交玉米新品種5個,在我縣進行春種比較試驗,鑒定與評價其豐產性、穩定性、適應性、抗逆性等性狀,為今后我縣雜交玉米新品種良種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參試品種
參試品種共有6個:正紅2號、強盛12號、黔單16號、安單3號、越南品種、農大108(CK),其中新品種5個,對照1個。
1.2 試驗方法
試驗地設在龍勝縣龍勝鎮雙洞村雙洞組,海拔300M,屬沿河地帶。地塊平整,土壤為粘壤土,肥力中等,地力較均勻,屬菜園地。試驗采取隨機區組排列,6個處理,4次重復,共24個小區。小區長方形,面積9.45平方米,大行距66厘米,小行距47厘米,株距41厘米,每小區40株。采取地膜覆蓋栽培方式種植,單株雙行“品”字形種植。生長期間,定點觀察記載生育期,農藝形狀及病蟲等情況。成熟時,每小區取大中小三個具有典型生長特征的玉米進行室內考種。收獲時各小區單打單收,并對獲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1.3 田間管理
3月29日播種,施基肥,同時蓋好地膜。基肥以農家肥為主,混合施碳酸氫銨。畝施農家肥1600公斤,碳酸氫銨25公斤,混合施于雙行中,以開條溝方式施入。生長期間沒有進行追肥。6月19日進行了一次行間除草。管理與當地習慣相同。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
新品種中生育去最短的是強盛12號,為105天,比對照早10天;其次是黔單16號,比對照早3天,為112天;其他3個新品種正紅2號、安單3號、越南品種與對照農大108生育期相當,為115天。詳見表1。
2.2 產量
從表1可知,各品種間產量差異極顯著(F=173.7>F0.01=4.56),最高產量的是越南品種,平均為7729公斤/公頃,比對照增產7.81%,增產極顯著;其次是安單3號,平均產量為7464公斤/公頃,比對照增產4.76%,增產顯著;產量排第三的是正紅2號,平均為7252公斤/公頃,比對照增產1.78%,增產不顯著;強盛12號平均為6119公斤/公頃,比對照減產14.12%,減產極顯著;產量最低的黔單16號,平均為4281公斤/公頃,比對照減產39.82%,減產極顯著。
2.3 產量構成因素
在6個參試品種中,越南品種雙苞率最高,達80%,是該品種高產的最關鍵因素之一。黔單16號雙苞率為8.57%,其余4個參試品種沒有雙苞。千粒重最高的是農大108,為306克,其次是安單3號,為355克,最低的是黔單16號,為296克,其他品種居中。平均穗數最多的是正紅2號,為663粒,其次是農大108、強盛12號、黔單16號、越南品種、安單3號;安單3號、越南品種、農大108無空桿空苞,正紅2號、強盛12號、黔單16號空桿空苞率分別為4.65%、2.86%、2.78%;出籽率由高至低依次為強盛12號、正紅2號、安單3號、農大108、黔單16號、越南品種;折干率最高為安單3號70.25%、其次正紅2號69.4%、最低黔單16號,為62.7%。詳見表2。
2.4 主要農藝性狀
2.4.1株高
株高最高的是越南品種,平均為2.6米,比對照高0.3米;其次正紅2號平均高為2.4米,比對照高0.1米;強盛12號、黔單16號均高2.3米,與對照相當;安單3號最矮,株高2.2米,比對照矮0.1米。
2.4.2穗粒特征
各參試品種的穗粒特征見表2。各樣本的穗粗×穗長的穗體體積排序為:農大108>正紅2號>安單3號>強盛12號>黔單16號>越南品種,結實最好的是越南品種和強盛12號,沒有禿頂,禿頂最長的是農大108,平均為2.3厘米。正紅2號、黔單16號禿頂1厘米,安單3號禿頂2厘米。有穗大而禿頂的偏多的趨勢。
2.4.3主要生育期表現
6個參試品種苗期至拔節長穗期均生長旺盛,株型好。拔節長穗期,正紅2號葉片濃綠、寬大,抽雄整齊,株型和農大108相似,為半緊湊型品種。安單3號為半緊湊型品種,拔節長穗期葉片不及農大108濃綠,葉寬與對照相當;黔單16號拔節長穗期葉色好,葉片較寬為半緊湊型品種;強盛12號為緊湊型品種,穗位低,苞葉緊,長勢好,開花結實期受到農戶好評;越南品種拔節長穗期株高略顯單薄,葉片窄,葉色好,通風透光性好,為緊湊型品種。成熟后期,強盛12號、黔單16號由于抗病性差及高溫干旱引起早衰,越南品種、正紅2號、安單3號葉色相對較青,與對照相當。
2.5 抗逆性
強盛12號早衰并有倒伏現象,其它品種未發現倒伏。強盛12號有穗腐病發生,其它品種未發現。黔單16號早衰,莖桿枯黃螞蟻多。小斑病均有發生,除農大108、越南品種無銹病發生,安單3號少發生,其他品種均有發生。各品種未發現黑穗病。
3 綜合評價
3.1 越南品種、安單3號、正紅2號
產量分別排第一、二、三名,比對照增產,生育期適宜,植株整齊度好,株型好,較耐貧瘠。越南品種雙苞率極高,穗體積最小,但穗很均勻,后期熟相好,抗病蟲能力強,硬粒型,籽粒富有光澤無禿頂,營養價值高,值得推廣,但株高比對照高30厘米,在半高山種植要注意防風抗倒伏,建議2014年擴大示范;安單3號長勢和熟相與越南品種相當,莖干稍粗,株型適中,硬粒型,產量好,熟相好,穗較均勻,是值得推廣的較理想的新品種,建議2014年擴大示范;正紅2號半馬齒型,株型好,熟相好,產量比對照增產不顯著,但空桿空苞率4.56%,對照無空桿空苞,抗性中等,建議2014年繼試。
3.2 強盛12號、黔單16號
產量排第五、第六,比對照分別減產14.17%、39.82%差異顯著。強盛12號生育期比對照早10天,株高適中,前期表現苗色好,株型好,包葉緊而長,而開花結實期成熟期明顯早衰,有小斑病發生并侵染果穗腐爛嚴重;黔單16號,株高適中,有8.57%的雙苞,但結苞大小不均勻,早衰,蟲害較重,建議2014年終止示范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