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F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5-0053-01
1 棉花
1.1 目前我縣棉花播種工作已經結束,棉花管理全面轉入了苗期管理階段,據農技部門調查,我縣棉花苗情較好,出苗率91.25%,部分早播棉田棉苗已經進入三葉一心期,略好于歷年。但是也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
1.1.1部分棉田地塊、林帶、道路廢膜較多,“白色污染”依然存在許多死角。
1.1.2棉花長勢不均勻,大小苗現象較為普遍,尤其是晚播棉田。
1.1.3部分棉田雙株較多,棉農沒有及時查苗、放苗、定苗。
1.1.4部分條田和地塊雜草較多,田間管理較差。
1.1.5今年我縣長絨棉面積較大,苗期病害和枯萎病局部開始發生,局部棉田枯萎病有爆發的趨勢。
1.1.6局部棉田沒有及時防治棉薊馬,出現無頭棉和多頭棉。
1.1.7目前在棉田已經發生棉蚜危害,部分棉田沒有及時種植玉米、油菜等誘集帶,給以后棉花病蟲害防治帶來了隱患。
1.1.8滴灌棉田地面管網連接不及時或還沒有做,地頭處理不規范不徹底,沒有達到待滴水滴肥狀態。
1.2 當前棉花管理應全面轉入了苗期管理階段,農業部門根據目前苗情提出如下意見和建議:
1.2.1做到及時清理地邊地角林帶和道路上的殘膜,做到田間清潔,田園整齊,田塊規范。
1.2.2要及時噴施含鉀類的葉面肥,如磷酸二氫鉀等,與此同時,混合噴施乙蒜素、黃腐酸鹽等殺菌劑,既能促苗早發,又可增強和提高棉苗的抗病能力。今年我縣長絨棉面積較大,預計苗期病害(立枯病、炭疽病)和枯萎病較重發生,要提倡早查、早防、早治。枯黃萎病發生嚴重的地塊要進行登記造冊,以便來年倒插或改種細絨棉。
1.2.3要及時查苗、放苗、定苗,原則上不留雙株,要及時拔除“搗亂”株,確保棉苗正常生長發育。
1.2.4在技術員的指導下及時防治棉薊馬,5月10日最晚5月15日不再進行棉薊馬的防治。利用棉薊馬喜涼的特性,在早晨或傍晚進行化學藥劑防治。防治藥劑:菊酯類殺蟲劑、3%啶蟲咪1000倍液、敵殺死2000倍液、1.5%長豐乳油1000倍液等。棗棉間作地塊,結合棗癭蚊防治一起噴施阿維啶蟲脒進行防治。幼苗期百株蟲量達15-20頭時進行藥劑防治,一般棉苗出齊后應立即防治 。要求一塊條田最好統一時間防治,可達到理想效果。
1.2.5及時組織勞力清除田間雜草,不允許在田間種植蔬菜,尤其是豆科類作物,(豆科類作物是棉葉螨的寄主),已經種植的要組織棉農及時拔除后帶出田外。
1.2.6及時種植玉米、油菜等誘集帶。
1.2.7做到滴灌棉田及時處理地頭,及時處理好棉田兩頭滴灌帶。即“三折一套”工作,做完后及時固定好滴灌帶。要及時檢查PE管,5月15日前后在田間全面完成布管連接,使棉田管網達到待滴水滴肥狀態,做到水到即可試壓滴水。
2 小麥
目前小麥已經轉入抽穗期,在小麥生長發育和管理上一些措施沒有跟上,主要表現在:
2.1 部分麥田田間雜草較多,化除不徹底或沒有進行化除。
2.2 水肥管理滯后。
建議:一是沒有化除的麥田在5月10日前進行化除,5月10日后絕不允許化除,10日后部分小麥進入揚花期,田間噴霧影響小麥授粉和灌漿,田間雜草需人工及時拔除。二是及時澆灌小麥二三水,同時隨水追施尿素5-10公斤,旺長麥田可少施或不施。灌水時盡量避開大風天氣,防治小麥倒伏,最終影響產量。
作者簡介:努爾尼薩汗·熱合曼: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及研究,單位:阿瓦提縣英艾日克鄉農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