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S51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5-0055-01
紅花草又名紫云英,豆科植物,是都昌縣傳統栽培的冬季綠肥作物,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和根瘤菌固定的氮素,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培肥地力,為農作物的增產與穩產奠定良好的土壤耕作基礎,同時又是較好的鄉村旅游資源和養蜂蜜源。稻田套種紅花草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前非常普遍,隨著大量使用化肥和水稻機械化收割的普及,稻田套種紅花草不被農民重視,種植面積越來越少,以致化肥用量越來越大、土壤有機質含量快速下降,土壤板結和酸化加劇,嚴重影響農業可持續發展。因此農業部提出在種植業實現化肥、農藥零增長目標,號召充分利用南方冬閑田和果茶園土肥水光熱資源,推廣種植綠肥,利用豆科作物固氮肥田。為深入推進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都昌縣將種植綠肥紅花草作為一項關鍵工作來抓落實,現將都昌縣稻田套播紅花草(紫云英)的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 抓好播種質量,保證冬前苗壯苗足
1.1 種子處理:紅花草應選用當年生產、發芽率高的種子,用種量一般為每畝2-2.5公斤。種子處理措施包括:播種前用竹墊曬種1-2天,播種當天用細砂擦種至每粒種子有種皮破裂露白,用以破除種子蠟層,再浸種2小時撈出瀝水20分鐘(種子不滴水即可), 用1公斤鈣鎂磷肥拌2.5公斤種子,以加快發芽速度,出苗整齊。
1.2 田間準備:在播種前2-3天及時灌一次薄水,待大田明水自然落干后再播種。
1.3 適時早播:一般紅花草在霜前有30-40天的生長期,生長3個越枝,可有效加強抗寒能力,提高鮮草產量。因此,播期應掌握在9月25日-10月5日前后(即二晚收割前20天左右)較為適宜。若二晚遲收應適當延后播種并加大用種量。
1.4 播種質量:一要保證基本苗數,確保每畝播種量不少于2公斤,并做到落干明水、撒播均勻;二要帶肥播種,要求磷肥拌種,即將種子用米湯調濕后再用鈣鎂磷拌種,拌后及時撒播;三要機收時大田干爽不發白,泥土濕潤不沉腳,機械蹍壓不沉泥,機械損失保持在最少狀態。
2 加強田間管理,提高綠肥產量
2.1 協調水稻與紅花草共生矛盾:播種出苗后稻田堅持7-10天灌一次“跑馬水”,即大田干裂不發白時,田間灌水全部到位后再排出漬水,只保持田間泥土濕潤,這樣既能保證水稻、紅草花生長的水分需求,又能有效防止紅草花漬害和收割時成爛泥田。當部分田塊出現局部積水爛泥時,應開溝排漬、擱田爽土。
2.2 及時處理稻草:二晚收割后, 若人工割禾要趁田土濕潤時撒下一層薄薄的稻草(薄到能透光),遮蓋幼苗預防凍害;若機收的稻田,要及時把成束成堆的稻草撒勻,避免稻草堆壓壞綠肥幼苗。
2.3 及時開溝排漬:紅花草喜濕潤但不耐漬,二晚收割后要及時好井字型溝系, 可用耕牛犁溝, 也可用專用開溝機開溝, 溝寬20-30公分, 溝深20公分以。并疏通溝系,做到溝溝相通,排水通暢,減少漬水危害。
2.4 合理施用苗肥:冬前苗期適量施入磷鉀肥(每畝50公斤鈣鎂磷肥),可以起到以磷養根,保進根瘤菌生長發育,保護幼苗防止凍害,達到以小肥養大肥作用;開春后每畝追施尿素和氯化鉀各10公斤,可以顯著提高綠肥產量。一般田塊紅花草畝產鮮草2000公斤左右,高產田塊可畝產鮮草3000公斤以上。
2.5 防治雜草:雜草(以一年生禾本科雜草為主)會嚴重影響紅花草生長,影響產量,因此務必要防治好紅花草田的雜草。防治辦法,11月中旬-12月下旬,可每畝用50毫升5%精禾草克乳油,兌水30公斤,在禾本科雜草3-5葉期晴天均勻噴霧,能有效防治紅花草田禾本科雜草。
3 適時翻耕還田,充分發揮肥效
3.1 適時耕漚:紅花草綠肥莖葉嫩、易翻耕、腐爛快。翻壓還田時間應掌握在盛花期至結莢初期,即早稻栽前15天進行。翻壓后及時灌水漚熟,加速腐爛分解,提高綠肥利用率,增加水稻產量,優化稻米品質。
3.2 大田除酸:紅花草經耕漚后大田酸度顯著提高,一般綠肥高產田可割一部分做養豬氨化飼料,在翻壓前割地面肥莖嫩葉切碎,再裝入大容器密封氨化,一星期后即可喂養生豬;或割鮮草30-40%運到其它未種紅花草稻田作綠肥;若全部留在本田耕漚,應在早稻栽前2-3天畝施100公斤生物石灰粉中和除酸,避免禾苗坐蔸。
4 科學自留種子,節約成本增加效益
4.1 紅花草留種應選在地勢較高、排灌方便的中稻田、二晚秧田或棉花田,忌連作留種,以免上茬的落粒落莢造成出苗不整齊,生長發育不一致,影響種子的產量和質量。
4.2 注意防治蚜蟲,蚜蟲多在紅花草初花至盛花期發生,此期間若連續干旱就會使危害加重。蚜蟲多成點片發生,重發時會快速蔓延至全田,造成植株大量枯死,種子嚴重減產?;ㄆ谝訌娞镩g檢查,發現大量蚜蟲時,應及時用藥滅殺,即每畝用20克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兌水30公斤,葉面噴霧。
4.3 注意防治菌核病,一是菌核病發生嚴重的田塊不宜選作留種田,二是要做到適期防治、藥劑對路。花期一般陰雨天氣偏多,要選擇晴好天氣,在紅花草初花期至盛花期(主莖開花株率達70%以上)開始第一次用藥防治,10-15天后盛花期(主莖開花株率達100%,一次分枝開花株率,70%)進行第二次用藥防治。即每畝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克,對水30公斤噴霧。為克服陰雨天氣影響藥效的矛盾,在噴藥時畝加20毫升有機硅增效劑以提高藥效。
4.4 在初花期結合防治病蟲,畝畝噴施250克硫酸鉬微肥可明顯增加種子產量,增加紅花草留種效益,降低購種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