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亳芍,又名白芍,亳州地產中藥材,因栽培歷史悠久,故而以亳芍為名。亳芍屬于毛莨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具有耐寒、喜光照的特點。根供藥用,具有養血、柔肝、止痛等功能,用于治療肝陽不足引起的頭暈、耳鳴、盜汗、高血壓等癥。種植地塊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為好,而安徽省毫州市固有“華佗故里,藥材之鄉”之美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中藥材種植基地。在安徽亳州引進亳芍品種進行栽培,是該地區實施的一項重要中藥材種植經營模式。現將在本文對亳芍栽培及其應用技術進行分析,為安徽亳州在引進亳芍栽種的過程中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 毛莨科 亳芍 中藥材 種植
[中圖分類號] S5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5-0056-01
亳芍一般適宜在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中生長,不適宜栽種在鹽堿地或者低洼處。而安徽亳州處于淮北平原,其地勢比較平坦,氣候也較適宜,雨量適中,光照條件和自然條件都良好,適宜多種農作物的種植與生長。而且安徽亳州經過了多年的科學施肥與耕作,其土地比較肥沃,具有毫芍生長的良好土壤優勢。
1 亳芍的生長關鍵期
主產在安徽等地的毫芍是一種保健食品,可供藥用。藥用毫芍的花冠一般為粉色單瓣,主要成分一般包括芍藥苷、芍藥花苷、白芍藥苷、牡丹酚與芍藥吉酮等等。亳州毫芍種植戶要保障毫芍栽培的質量,還需先了解其生長關鍵期。亳芍植株在生長過程中,會隨著氣候節律的變化而出現階段性的發育變化,即生長期與休眠期之間的交替變化。在芍藥苷含量最高的毫芍休眠期,亳芍的春化階段非常關鍵,需要為期40天處于0℃的環境中,在這之后,亳芍的混合芽才會開始生長。而在亳芍生長期中,光照階段最關鍵,作為一種日照植物,亳芍的花芽需要在長時間的日照條件下發育開花。因此,在亳芍種植中,需要保證亳芍在春化階段和光照階段中的生長特性,以保證亳芍健康生長。
2 亳芍的栽培種植技術
2.1 整地與施基肥技術
在引入亳芍進行栽培之前,需要選擇土層較厚,且疏松肥沃的砂質壤土的田地進行栽種。因為亳芍忌濕,且怕積水,所以還需要保證田地的地下水位較低,具有良好的排水功能。而安徽亳州的作物田地能夠滿足毫芍對地下水位較低與良好排水功能的條件。在整地之前,每畝田地可以均勻撒施50kg~60kg三元復合肥與3000kg~4000kg的優質有機肥。在整地的過程中,需要將土壤深翻60cm,用農具將土塊耙細,整平田地。
2.2 選種繁殖技術
在亳芍繁殖方面,可以分為種子繁殖與分根繁殖兩種途徑,而在栽種生產中,分根繁殖法的應用更廣泛。根據亳芍的生長特性和用途需要,把亳芍進行篩選,以藥用品種,其產量高、質量較好而受到廣泛推廣。選用的亳芍植株要滿足以下要求:首先亳芍根粗長要均勻;其次頂芽比較粗壯;還有植株沒有病蟲害。對于直徑0.5cm以上的亳芍大根,可以將其切下入藥,而芍頭的根叢可以作種用,根據大小和自然生長的形狀進行分塊,確保每一塊都帶有粗壯的芍芽2個至3個,而厚度應該為2cm。切下芍芽后,應該立即栽種芍芽。若是無法在栽種當天全部將芍芽栽種在田地,則需要采用合適的方法對剩下的芍芽進行貯藏,比如可以將其放置在20cm深,且濕度適宜的沙坑中。
2.3 栽植技術
亳芍的栽種時間一般為八月下旬至九月,在這個時期,亳芍的栽種宜早不宜遲,最遲也應該在十月中旬,否則芍芽萌長出新根,再進行栽種,就會對芍芽的產量與質量產生直接影響。要保證亳芍的出苗整齊,可以將亳芍根據大小分級而采用穴栽的方式進行種植,這樣也便于管理。亳芍的栽植中的行株距以50cm×30cm為宜,即每畝載4000~4500株,穴栽的穴深與直徑應該分別為12cm和20cm??梢韵葘⒌淄镣谒?,在底土中撒入腐熟的廄肥或者火土灰,將其與被挖松的底土攪拌均勻,厚度控制在5cm~7cm。每個穴可以栽種芍芽1~2個,留2~3條主根,注意根部應該分叉斜種,將芍芽的芽尖朝上而放置在穴的中間,一邊覆土,一邊對芍芽進行固定,應該以芍芽入土3cm~5cm深度為宜。覆蓋熏土,并且澆上稀薄的人畜糞水,最后蓋土略高于畦田面,注意土要細碎,不可以用土塊覆蓋,使得土堆呈現饅頭小丘狀,便于芍芽越冬,要注意在芍芽越冬之前,需要對其澆上足夠的防凍水。而亳州藥農在栽種毫芍時,一般采取“翻松畦溝土,培壟防寒”的方法便于芍芽越冬,下一年三月上旬,在芍芽萌發之前,將壅土耙開,并且整平。一般而言,每667m2的田地需要栽種芍芽約100kg~150kg,1m2的芍藥根芽頭能夠滿足3m2~5m2的田地毫芍栽種需求。
2.4 中耕除草技術
栽種后的下一年早春,土壤解凍之后,需要將培土及時除去,同時松土保墑,為亳芍出苗提供有利條件。出苗后兩年內,需要每一年都進行二、三次的中耕除草。以后每一年都需要在亳芍植株萌芽到封壟之前,進行4次~6次的除草工作。每年的夏季干旱時期,應該中耕保墑,冬季應該結合中耕,對田地進行全面清理,減少亳芍的病蟲害。
2.5 肥水管理技術
亳芍是一種喜肥作物,因此可以在栽種后的第二年起,每年在施加足夠基肥的基礎上,追加施肥三次。亳芍耐旱怕澇,所以通常不需要澆水。若是在嚴重干旱的時期,可進行一次灌水。而亳芍怕積水,需要在多雨季節進行良好的排水,避免亳芍爛根。
2.6 剪花去蕾技術
入藥用的亳芍在栽種后第三年開花,可在亳芍開花后,除了留下種植用的亳芍植株,可在四月底~五月初的早晨,將亳芍初綻放的花蕾剪下,用作插花或者切花,從而更利于亳芍的養分更加集中,供給根部生長的養分需要。
2.7 亳芍的病蟲害防治技術
在亳芍生長過程中,存在一些常見的病蟲害,比如灰霉病、介殼蟲、蠐螬、小地老虎等。對于灰霉病,可以采用波爾多液和甲霜靈對其進行防治。介殼蟲一般是通過吸食亳芍的體液而致使植株生長衰弱下去,枝葉會變黃。對于介殼蟲,可以用軟刷將其刷除,也可以將已經發生蟲害的亳芍枝剪去,將其燒毀。對于蠐螬、小地老虎等蟲害,可以采用辛硫磷、甲基異柳磷以及呋喃丹等相關藥劑對蟲害亳芍根部進行灌藥或噴霧,以殺死蠐螬等害蟲。對于亳芍的病蟲害防治方面,應該加強防疫檢疫措施,并且嚴格禁止引入帶有病蟲害的亳芍植株。
2.8 亳芍的采收加工
在亳芍栽種后第四年的八月至九月,可以在晴天對亳芍老根進行采收。在采收的過程中,應該先將亳芍植株莖葉剪去,然后將亳芍全根挖出,再將泥土除去,剪下亳芍的主根與側根,對其進行加工入藥。